春,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尤其喜欢早春。冰悄无声无息地融化,雪慢慢的被润湿,整个世界悄悄从久睡中苏醒过来。一切的改变都是那么静静的、轻轻的,自然而不张扬,也不浮躁。 早春的风,略带些寒意,或者说略带些暖意。即便不是缓缓地、柔柔的、暖暖的,即便依旧偶有北来的风,却也不再劲猛和肆虐。最惬意的莫如在闲暇之时去掉厚重的冬衣,敞开门户,步入一场春风。尽管它有让人捉摸不定的冷暖交织、阴晴难料,但因为知道它是向暖的,所以没有焦虑、没有困惑,只有憧憬、只有希望。拂过面颊、拂过头发,或许偶尔会打个寒颤,心却不觉得冷,深呼吸,如痴如醉,那是春的体香、春的气息。 早春的雨,冰冰凉凉的,有时甚而夹杂着零星的小雪花。因为预示着万物的萌生,所以没有惊恐、没有忧伤,尽管它是细碎、纤绵的,却不凄楚。最舒适的感觉是欣然走进如雾如纱的雨中,撑一把伞,或者干脆把伞收起来,让久渴的肌肤同大地一起滋润,感受一种久违的喜悦。聆听刷刷的雨声,如诗如梦,那就是春的脉动、春的脚步声。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这是唐人王勃描写仲春时节的诗句。有柳色、有花香,有莺飞、有燕舞、有鱼戏……赏春、观风景当然首选仲春时分,很多文人雅士在此春情、春景中留下了名篇、绝唱。论诗情画意显然早春是不行的,早春没有这般生机盎然的景象可抓拍、可吟咏,一切刚在复苏之中,草还是黄的,树还是枯的……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这是宋人王安石笔下的暮春。伤春、惜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曾经关不住的春色与万千花红一起凋零,悲情随那飘零的红杏、随那无情的流水到了江滨、到海、到无影无痕。抒发离愁别绪早春显然也不适合,早春没有那多繁华逝去可以感叹、可以哀伤,一切方在孕育之中,花未开、叶未展、蝶儿未醒,燕在归途……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早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切尽在鲜为人知里孕育,细微处用心去体会,那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待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一阵吹面不寒的东风,奏响春的交响。“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那些变化不会因你的未感知而沮丧,也不会因你的察觉而兴奋,在每时、每刻里,每滴、每枝处,春的脚步都不曾停滞,那是一种“势”,一种向好之势。喜欢春,不太喜欢仲春的繁,因为它略显的浮躁和肤浅,也太不喜欢暮春的残,因为它稍有些忧伤和低沉。唯喜欢还未姹紫嫣红、没有落英缤纷的早春,其实就是喜欢那种含蓄不张扬,而又不可阻挡的向好之势。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