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文章

母爱的文章(精选24篇)母爱,如空气最近身体不太好,于是妈妈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适,每每大老远地跑来照顾我。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过来,给我做好饭,洗好衣服,然后在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去。让她住在我这里,可是她每次总是婉拒,我知道她是怕跟我一起睡,我晚上睡不好,所以只能看她这么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这个世界上,妈妈估计是最最疼爱我们的人了,我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妈妈的爱,就像空气那样,环绕在我们的周围,以至于,我们忽略她的存在。可是,一旦人生遭遇任何事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妈妈!母爱如空气,陪伴左右。这种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踏实。它那么自然而而然地存在着,无论我们长得多大,随我们慢慢沉淀!母爱如空气,不可或缺。这种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强大而坚定。它那么无私而无畏地存在着,无论我们多么弱小,都与我们紧紧相连!母爱如空气,习以为常。这种爱,让我们的天空变得宁静而清澈。它那么强大而温暖地存在着,无论我们多么无力,都与我们生死与共!母爱如空气,愿我们珍惜!百善孝为先 伟大的母爱18岁那年,他因为行凶伤人,被判了6年。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母亲守寡,含辛茹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朵梅花,梅花上别着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着你养老呢。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以后的四年里,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但每年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那张纸条。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果然,就在第五个年头,他被提前释放了。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五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家。家门挂着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屋顶,也长出了一尺高的茅草。他感到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诧异地看着他,问他不是还有一年才回来吗?他摇头,问:“我妈呢?”邻居低下头,说她走了。他的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母亲才四十多岁,怎么会走了?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邻居摇头,带他到祖坟。一个新堆出的土丘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红着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半晌,他问妈妈是怎么走的?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债替伤者治疗。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两百多里的爆竹厂做工,常年不回来。那几件毛线衣,母亲怕他担心,总是托人带回家,由邻居转寄。就在去年春节,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不慎失火。整个工厂爆炸,里面有十几个做工的外地人,还有来帮忙的老板全家人,都死了。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呢,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出去。在母亲的坟前,他捶胸顿足,痛哭不已。全都怪他,是他害死了母亲,他真是个不孝子!他真该下地狱! 第二天,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六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到外地闯荡。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在城市立足,开一家小饭馆,不久,娶了一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因为物美价廉,因为他的谦和和妻子的热情。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早早起来去采购,直到天亮才把所需要的蔬菜、鲜肉拉回家。没有雇人手,两个人忙得像陀螺。常常,因为缺乏睡眠,他的眼睛红红的。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妻子不同意,老人的样子,看上去实在不舒服。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答应下来。不知怎的,眼前的老人让他突然想起了母亲。老人很讲信用,每次应他要求运来的蔬菜果然都是新鲜的。于是,每天早晨六点钟,满满一三轮车的菜准时送到他的饭馆门前。他偶尔也请老人吃碗面,老人吃得很慢,很享受的样子。他心里酸酸的,对老人说,她每天都可以在这儿吃碗面。老人笑了,一跛一跛地走过来。他看着她,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母亲,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他的饭馆成了酒楼,他也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买了房子。可为他送菜的,依旧是那个老人。又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他在门前等了很久,却一直等不到老人。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人还没有来。他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无奈,只好让工人去买菜。两小时后,工人拉回了菜,仔细看看,他心里有了疙瘩,这车菜远远比不上老人送的莱。老人送来的菜全经过精心挑选,几乎没有干叶子,棵棵都清爽。只是,从那天后,老人再未出现。春节就要到了,他包着饺子,突然对妻子说想给老人送去一碗,顺便看看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个星期都没有送菜?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妻子点头。 煮了饺子,他拎着,反复打听一个跛脚的送菜老人,终于在离他酒楼两个街道的胡同里,打听到她了。他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门虚掩着,他顺手推开。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老人在床上躺着,骨瘦如柴。老人看到他,诧异地睁大眼,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他把饺子放到床边,问老人是不是病了。老人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他坐下来,打量这间小屋子,突然,墙上的几张照片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竟然是他和妈妈的合影!他5岁时,10岁时,17岁时……墙角,一只用旧布包着的包袱,包袱皮上,绣着一朵梅花。他转过头,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她是谁。老人怔怔地,突然脱口而出:儿啊。他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老人,不是哑巴?为他送了两年菜的老人,是他的母亲?那沙哑的声音分明如此熟悉,不是他母亲又能是谁?他呆愣愣地,突然上前,一把抱住母亲,号啕痛哭,母子俩的眼泪沾到了一起。 不知哭了多久,他先抬起头,哽咽着说看到了母亲的坟,以为她去世了,所以才离开家。母亲擦擦眼泪,说是她让邻居这么做的。她做工的爆竹厂发生爆炸,她侥幸活下来,却毁了容,瘸了腿。看看自己的模样,想想儿子进过监狱,家里又穷,以后他一定连媳妇都娶不上。为了不拖累他,她想出了这个主意,说自己去世,让他远走他乡,在异地生根,娶妻生子。得知他离开了家乡,她回到村子。辗转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她以捡破烂为生,寻找他四年,终于在这家小饭馆里找到他。她欣喜若狂,看着儿子忙碌,她又感到心痛。为了每天见到儿子,帮他减轻负担,她开始替他买菜,一买就是两年。可现在,她的腿脚不利索,下不了床了,所以,再不能为他送菜。他眼眶里含着热泪,没等母亲说完,背起母亲拎起包袱就走。他一直背着母亲,他不知道,自己的家离母亲的住处竟如此近。他走了没二十分钟,就将母亲背回家里。母亲在他的新居里住了三天。三天,她对他说了很多。她说他入狱那会儿,她差点儿去见他父亲。可想想儿子还没出狱,不能走,就又留了下来!他出了狱,她又想着儿子还没成家立业,还是不能走;看到儿子成了家,又想着还没见孙子,就又留了下来……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带着笑。他也跟母亲说了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告诉母亲,当年他之所以砍人,是因为有人污辱她,用最下流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怎样骂他打他,他都能忍受,但绝不能忍受有人污辱他的母亲。三天后,她安然去世。医生看着悲恸欲绝的他,轻声说,“她的骨癌看上去得有十多年了。能活到现在,几乎是个奇迹。所以,你不用太伤心了。”他呆呆地抬起头,母亲,居然患了骨癌?打开那个包袱,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崭新的毛线衣,有婴儿的,有妻子的,有自己的,一件又一件,每一件上都绣着一朵鲜红的梅花。包袱最下面,是一张诊断书:骨癌。时间,是他入狱后的第二年。他的手颤抖着,心里像插剜一剜地痛……百善孝为先!父母的爱是永远的!子女的孝也应该永远!母爱的经纬文/孙成栋从一枚簌簌落下的叶片,我读到被放逐的温暖。—— 题记千层底是谁,在双脚与大地之间,垫上厚厚的春天?是谁,在故园和异乡之间,铺上绵绵的牵挂?母亲的千层底噢,让我的每一个足迹,都成为一道盛满阳光的风景。昏黄的煤油灯,闪亮的纳鞋针,长长的粗棉线,纤巧的针箍子……有一缕草香,在指尖上氤氲;有一朵茧花,在憔悴里芬芳。母亲眼含远方,手执希冀,艰难地拉扯着千层底,宛如拉扯着一段苦难的岁月。穿透的是雨季,纳进的是祈愿,抽出的是叹息。那密密麻麻的阡陌间,收藏着谁寄存的人间秋语?绽放着谁遗落的瓣瓣血花?被年轮串起的等待,从季节的掌心滑落,让曾经笃实的故事,在村庄的衰老中成为永远的谜底。一场雪,在母亲的青丝间如期而至,让寂寥的夜漫过泊着酸楚的眸子。山水迢迢,家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千层底里层层蔓延,漫漶成游子永恒的守候。是谁,在被月光淹没的岛屿间,传递洁白的誓言?那比乡愁饱满,比憧憬坚实,比思念纤长的小舟,沿着千层底的弧线扬帆,恰似追寻被梦想染绿的海湾。芦花般葳蕤的火焰,燃烧成鞋窝里的诗句,让回忆接近泥土的温度,让未来超越桅杆的高度,让沾满露水的词汇日益丰腴。那抹远去的征程,是你虔诚的执着,融化了冰雪的篱笆;还是你划动的双桨,搅乱了一位水手的惆怅?早已习惯了一种流浪,而浪尖上的音符,却化作千层底上挤挤挨挨的针脚……毛线衣一双手,两根针,三匡线,四季风,编织出岁月的经纬。那针,平平常常,普普通通;那线,弯弯绕绕,柔柔顺顺。这一针一线,却把荒芜的时光,织成人间的脉脉温馨;把游子思绪的野马,放牧在满目葱茏的草原。这一针一线,却把寒风凛冽的严冬,织成三月的姹紫嫣红;把乌黑的青丝织进如梭的光阴,让生活的霜华漂白。那针针线线呵,把母亲眼角的眺望串在漫漫的长夜,让游子走遍万水千山时刻不忘故土。那针针线线呵,把母亲心荷的泪珠缀成灵魂的项链,让黯淡的日子闪烁青春的光芒。沿着深深浅浅的韵脚,谁的目光温暖了我的小径?让长驻的春天,成为人生萌动的潮汐,激荡被梦想托起的海面,直抵我乡音的深处。那件毛线衣,陪我走在生命的长路,朝朝暮暮、岁岁年年。几多颠沛,几多跌宕,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无论穿在身上、装进行囊,还是锁进岁月、藏进记忆,永不消逝的,是母亲暖暖的指温。而一茬关于村庄的传说,无意间被谁拆开,我捧读到母亲的执着,和墙角忽明忽暗的炉火。浑浊的老花眼,密集的鱼尾纹,急促的咳嗽声,如弓的脊背……在我的眼前叠影成,一枚在北风中翻飞的叶子,宛若那件穿旧又拆掉翻新、再旧再翻新的毛线衣。一段心曲,就这样在大地之弦上潆洄。许是岁月的风霜,给了母亲太多的煎熬,才有了生活的缕缕苦香……行 囊一树槐花浅浅开的日子,我的身影连同那场细雨,即将被远方带走。阑珊的灯光汩汩流淌,雾已开始夜行。迷离的槐香,溅湿五月的堤岸。粗布的行囊,装不满母亲的叮咛,那个破洞宛若蓄满忧伤的眼睛。散落一地的,是记忆的穗粒,烙印着岁月的纹理。那根,曾缝补起一个个日子的针,此刻,在母亲手中游走。只有故乡的云知道,那一针一线,密密缝补着的,是母亲心上正在撕裂的,峡谷一样深的伤口。泪水,仿若断线的珠子,被冰冷的针尖刺穿,从千疮百孔的憧憬里流泻开去,凝成一块黑夜般茫茫无边的补丁。我带着昨夜的露水,走出被梦想叫醒的村庄,宛如一朵桐花,赤足奔向春天。将那一张缝满补丁的往事,连同缝满补丁的故乡,留给了落寞的母亲。有一种约定,在行囊中发酵,却始终走不出轮回中的风雨交加。许是命运的眷顾,给了种子太多的遐思,才有了绿潮的义无反顾。母亲的心事,比她手中搓着的草绳还要纠结。夜色深沉处,那瘦弱的胸腔里,却装着一汪大海,潮涌潮退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些老去的光阴,在凝望里玲珑剔透,在愧疚里风生水起,在等待里千回百转。踯躅的屐痕,攀援的青藤,生活的缝隙,母亲的目光……那些感激,汇聚成溪,潺潺而动,一路陪我跋涉。我的翅膀没有驿站,疲累之时,只能睡在风中。却不用担心坠落,因为,身下托着母亲的牵挂……读不完母爱文/汪永丽有些事,在记忆里慢慢淡忘、搁浅。一本书,翻一翻,看一看,很快就阅读完了,唯有母爱平凡似水却深厚如山,任凭四季轮回,风吹雨打,难以忘记,怎么读都读不完。很多年前那个星光满天的夜晚,屋后的葡萄架下,父亲与母亲激烈地争吵起来。事情的起因是母亲要供我和姐姐去二十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父亲用手指着母亲的头,大声叫嚷着:“你疯了吗?在哪里读不一样啊,假如孩子不用心读书,就算送到北京去读,又有什么用。”母亲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你反对也好,同意也好,都改变不了我的决定,我不想孩子们同我们一样,一生都在这大山里,与泥土打一辈子交道。”我和姐姐吓得直哭,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父亲担忧一贫如洗的家难以供两个孩子到城里读书,更不懂母亲眼中晶莹闪烁的东西叫做希望。为了这个希望,此后多年,母亲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生活中从没有过“午休”这个词。母亲舍不得吃,出门都是自带干馒头、咸菜,却让出生在穷人之家的我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吃年糕。母亲舍不得穿,一件衣服穿好几年,而我的衣裤鞋袜,一年四季,从不缺少,除了要好的几个同学,很少有人知道,我来自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母亲没文化,却不粗鲁,打骂式棍棒教育对我来说,是很稀奇的东西。在我犯错的时候,母亲给我说一些她知道的道理,或许举例别人的事,循循善诱。母亲不识字,却经常给我买书,母亲说,书里只有善没有恶,更不会出现脏话,对学习没有用,对做人也有用,多看有益无害。母亲从没进过学堂,大半辈子奔波在田间地头,没有给我一个富贵荣华的家,也买不起名牌服饰给我,却用她平凡而伟大的爱,供我读书,让我有了工作,有了家。在她爱的呵护下,我们这个没有财富的家,无比的温馨与温暖,因为母亲的爱,在我的人生路上,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遗憾。母爱文/金君星期六,坐特11路出去,在车行到第三站的时候,上来一对母子,母亲身穿红色棉服,儿子也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她们坐在我的旁边。母亲把儿子头上的帽子拿下,我才看清楚,原来这个孩子是个智障儿童。他对车外很感兴趣,每看到一个新鲜事物,总会指给母亲看,还口齿不清的念着,母亲趁机教孩子识字,并一字一句的叫他读,有时字读不清楚时,她就一个字念好几遍的教,直到念清楚了为止。一路上,母亲始终不厌其烦的教着,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我不禁有些动容,这也使我想起一件往事。我姑姑有一个很好的同学,住的地方离我们不远,记得四、五岁的时候,这个阿姨带她的女儿来窜门。她穿着打扮很得体,小女孩也打扮得特别漂亮。但小女孩有些痴呆,从进门到离开都没有放开住母亲的手,还不时的流口水,阿姨边跟姑姑聊天边给她擦。从姑姑哪里知道,阿姨的这个女儿出下来就是个痴呆儿,生活不能自理,穿衣吃饭全得靠母亲帮她。后来,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了阿姨和她的女儿,住的地方准备拆迁,她准备搬走了。那个小女孩还是打扮得很漂亮,但比上次见面有些表情了,看到人会笑了,但是流着口水傻笑。姑姑说,孩子一天天的大了,你准备就这样带着她。阿姨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女儿说,不管如何,她是我的女儿,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不会因为她是一个痴呆,我就不管她了。反而要付出百分之百的爱给她,因为她是我的宝贝,不管别人怎么想,她永远是我心中宝。所以,我才每天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让她知道她的母亲爱她。车上,我不禁把这对母子和阿姨母女重合,感到母亲那深沉和无私的爱。老舍曾说过: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是啊,任何的爱都会失去或干枯,只有母亲的爱就像那广阔的大海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母爱的伟大在于她不需要掺杂任何的虚伪与回报。不管行到哪里,母爱永远伴随在我们的身边。难忘中秋,母爱如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一定是伤了母亲的心。中秋节那晚,不经意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想问问女儿是否淘气,怕她害得母亲太累。因为自己来无锡已经多日,一岁多的孩子突然间离开父母一定会不适应,会哭闹。也许是离家久了,自己在异乡的街头无从感受中秋节本应温暖的气息,也就忘了问母亲一句“节日快乐,我很想你”之类的话,而是急切地想听到自己女儿的声音。母亲当然明白我打电话的目的,接通之后,就听到母亲对雀雀说“快叫爸爸”,我也当然如愿以偿听到了女儿清脆的“爸爸、爸爸”的呼唤。那一刻,一切都远去了,即使是母亲的声音也变得无限遥远,以至于无影无形。同样是父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之间,同样的身处异乡,我只记得自己是个父亲,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孩子,忘记了我在思念孩子的同时,也有一位母亲在惦念着我。我们总会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实,如果静心反省,我们自己就是始作俑者,我们是没有资格抱怨的。我们会理所当然地祭出车载斗量的借口,开脱自己对于父母的责任之淡漠,诸如工作忙啊,压力大啊,孩子拖累啊,等等。这些本应使我们脸红的借口,我们现在却早已运用的炉火纯青、得心应手,这其实很可悲,当撒谎成为一种习惯,你还能够拥有真实的生活吗?母爱就像潺潺的泉水,虽然没有海洋的波涛汹涌;母爱也像清馨的丝竹,虽然没有钟鼓的激昂震撼;母爱更像澄澄的明月,虽然没有阳光的灿烂辉煌。可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恰如月光的清辉,在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的历程里,春雨般无私地洒落。由此,每一个夜晚都变得温馨,每一个孩子都做得好梦,每一个生命都健康成长。如果没有母爱,除了万劫不复,我们还会拥有什么呢?这个异乡的中秋,我会铭记。当此时,夜阑人静,那月色仿佛母亲的目光,把游子心头的一袭羞愧,温情释去。感恩母爱至永远文/天地悠悠母爱,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感恩母爱至永远,这是发至肺腑的永远不能忘怀的至深情感。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永恒。起源于古希腊的母亲节,是人类向母亲致敬的崇高致上传统;起源于美国的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古希腊母亲节的传承和延续;从港澳台地区流行传入大陆的母亲节从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被接受。现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成了全世界共同的母亲节,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外国的母亲节习惯送康乃馨,中国的母亲节献萱草花,也就是忘忧草。忘忧草更适合中华传统文化,这花儿就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的果子有翅,这“翅”就是母亲生命的延续,血脉的延续。这筒状的花儿就是母亲给子女撑起的一把伞,遮阳避雨,百般呵护。几十年间我从来没有间断看望母亲,陪她老人家唠唠嗑,叙叙暖。母亲常说,你们工作很忙,有时间常回来看看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过什么母亲节,心中有娘,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母爱,平凡的爱。朦胧时光,母亲不厌其烦地教说话,一个一个单词地把话语连成江河,一个一个数地把量的概念连成数据,一个一个现象地把好奇的心灵打开。母亲充当着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抚育我们健康成长,温室的花朵即将绽放,迎接大千世界的灿烂阳光。成长年代,母亲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生活困难时期,母亲亲力亲为,带领子女们养鸡养鸭养猪,种植蔬菜,度过生存危机;“文革”动乱时期,母亲忍辱负重,对被打倒的“走资派”丈夫不离不弃,对子女严格管教和百般呵护,度过疯狂年代,培养成人。放飞年代,母亲一如既往,关心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在空巢的几十年间,尽量不麻烦子女,却不时地为子女们操劳,即使四代同堂了,也关爱到每一个亲人。尤其是春节,每每欢聚,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从不间断。父亲去世后,她老人家坚强地生活着,仍然关心子孙的工作和生活。即使在她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亲情。我的母亲是建国前新中国第一代军政大学生,也是百万转业官兵下北大荒垦荒的建设者,更是我们子女的榜样和骄傲。母亲常说,比什么都不重要,要比就比如何做人。这是母亲给我的终身教诲,受益匪浅。母亲是火焰,为我们点燃了生命之光;母亲是港湾,为我们遮风避浪;母亲是山泉,为我们幸福流长。地球上有很多河流被称为“母亲河”,她滋润大地,哺育生灵,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黄河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母亲的象征。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仁厚的。把我们的祖国比作母亲,那是对母亲的最高赞誉。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母亲给了我们毕生的心血。母亲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终生难忘。母亲的那份守望,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世上神圣的东西很多,然而最神圣的莫过于母亲。母爱犹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带来人生一片绿色的海洋;母爱犹如一片祥云,过滤着强烈的紫外线,呵护着我们不受灼伤;母亲犹如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我们的一生。权亲钱亲不如娘亲,房好车好不如娘好,人亮衣亮不如娘的心灵亮。感恩母爱至永远,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一辈子来体验伟大的母爱,悟出真谛,不枉此生。感恩母亲,最好的传承就是把伟大的母爱发扬光大。感恩母亲,最好的回报就是把温良恭俭让历练终生。感恩母亲,最好的答案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鞋子里的母爱文/李肖母爱是毋庸置疑的,是无可玷污的。我们就像一条缺水的鱼儿,而母爱就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无论你如何她始终会包容你,只是在这些背后,你发现母亲的默默付出了吗?立海缓缓地递上考卷,随即而来的是母亲阴沉的脸色,与那发紧随时都可以扬起来的巴掌。“啪”的一声,立海的脸上顿时就乌青了,他捂着眼睛,抽咽的跑进房间。重重的关门声的背后是立海在门下的默默哭泣,而门外则是母亲潸然泪下的眼泪与那一打在自己孩子脸上的手,上面哪里是三十多岁人的手?分明就是伤痕累累、老茧随处可见的一双手。可是这些立海又如何能看见母亲背后的伤痕呢……转瞬十年已过,立海已经长大成人了。看似平静的脸后却是对母亲的恨,每年立海多么期盼母亲能送自己一个生日,可迎来的只是冷漠的话语;新年都是欣喜不已地回到家,可是每次回家没有温馨的问候有的是因为学习上的训斥,没有一丝一毫的关心。如果此时仔细观察立海的眼睛,只发现的是对母亲这个词语的漠视、轻淡。随着咚咚的敲门声,门发出了嘶哑的声音,令人心颤。一位年老衰败的人映入了立海的眼帘。“立海,你回来了啊。在外面,日子过得可好啊?”她缓缓地说道,“来!进来坐一会。”立海什么都没有说,直接大步踏进了家门坐了下来。环顾四周,十分的简陋,连一张写字的纸都没有,有的只是基本的家具。“钱都舍不得花啊,准备留给你呢。”说完,立海母亲缓缓地从背后拿出了一个大袋子,隐约可以见到的是一双双布鞋。“来,这是我欠你的生日礼物,收下吧。”她眼中满是愧疚。而立海的眼中透露出浓浓的藐视,他随刻就站了起来:“告诉你,这么多年我无时无刻都在恨你。”“啪”与当年一样的巴掌声,不过角色却在这个时候调换了。母亲无助的摔倒在地,而立海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随后就拖着那一袋子就走了。不知多少天过去了,立海在午休时忽然发现在角落的那一袋子的鞋。立海打开一看,却惊呆了,因为他看见鞋中有字:立海儿子,你好久没有回来了啊。我每天都在想你何时能回来呢,如果有那一天,我一定要对你说句对不起。因为我以前对你实在……唉。“嗒”在安静的午间,响起了清脆的水珠声,滴落在纸上。立海怎会看清背后的往来,立海迅速地朝着母亲家里奔去。可打开房门,又哪有母亲的丝毫痕迹呢?此时的立海,想找却再也找不到了。别把母亲对你的爱当成恶意,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一但走错了路,却再也回不了头来了。沾着母爱的月饼文/陈亦权母亲在村里是有名的打月饼能手,她打的月饼又圆又满,又甜又香。每年中秋,母亲不仅会为自己家里打月饼,还经常被邻里们邀请去帮忙。母亲是一个非常讲礼数的人,虽然经常帮助别人,但却从不会收下别人送给母亲的月饼。母亲总是这样婉拒别人:“我这就要回家打月饼了,还要你家的月饼干嘛呢!”在我9岁那年,母亲帮弄堂口的宝根婶打好月饼回家后,并没有像往年那样立刻开始擀面做馅,而是坐在了堂前的小木凳上发呆。母亲把我搂进怀里说:“我们今年可能吃不上月饼了!”“为什么呢?”我难过地问。“家里没有鸡蛋了,那只蛋鸡现在又在孵窝,早就不下蛋了。”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没有鸡蛋,就做不成月饼。”我沮丧地靠在母亲怀里,一言不发,我知道母亲无力改变这一切,所以我能做得只有尽量乖巧懂事一点,不给母亲添乱。尽管这样,但眼泪却悄无声息地流了下来,落在母亲的手背上。“我出去想想办法。”母亲用衣袖为我擦了泪,然后让我一个人在家呆一会,就起身往村口小溪边的树林里走去,我心想母亲一定是出去借鸡蛋了,可河边根本没人住,能向谁借呢?我在家门口捏了不久的小泥车,母亲就回来了,她的手一直捂着口袋,似乎怕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会碎了,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可以做月饼了!走进屋,母亲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居然是几十个鸟蛋,母亲一边打着鸟蛋,一边告诉我这是她从河边的树林里掏的,为了她够这些鸟蛋,她一连爬了十多棵树呢!看着母亲已经有些微胖的身体,我简直无法想像她是如何做到的,这时,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脚趾上包着一块小碎布,殷红的血水从里面浸透出来,把布也染红了。“妈妈,你的脚……”我问。“没什么,爬树的时候不小心滑了脚,结果在树皮上刮翻了一块脚指甲。”母亲轻描淡写地说着,继续着手中的活计。母亲很快开始擀面揉粉、压月饼……没过多久,母亲烤熟了月饼,就在母亲开始往烤笼里取月饼的时候,母亲脚趾上的布条松了,她蹲下去绑好绳子后继续取月饼,但是她没有注意到,她的手上已经沾上了一些血,等母亲留意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月饼从母亲的手指上沾到血痕了。母亲“呀”地惊呼了一声,连忙洗了手,她拿着那几个沾着血痕的月饼看了看,走到猪栏前想扔了喂猪,我跑过去拉住了母亲。“妈妈,给我吃吧!”母亲这么辛苦做起来的月饼,我实在不愿意就这样被扔进猪栏。“可是,这上面沾上血痕了。”母亲看着手中的月饼,自责地说,“都怪我,太不仔细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安慰母亲,我只知道我不舍得母亲扔掉这几个月饼,我从母亲手中拿过那几个月饼,放到嘴里吃了起来。月饼甜甜的,其中拌着一丝微微的咸,我知道,那是母亲的血。不,确切地说,那是母亲对我的爱!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多年,每年中秋吃月饼,我都会想起母亲打月饼情形,想起那次吃沾着血痕月饼的经历。殷红的母爱,足以让人怀念一辈子……母爱如海…文/罗正友“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歌,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脑海中不时浮现母亲那慈祥、疲惫的身影。时常想起母亲,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萦绕,像一片惨淡的云挥之不去。不知远在天国的母亲是否还好?母亲是在父亲去世的第4年清明节前跟随而去的,我一直刻意回避,不愿意写,也不敢想,因为我害怕那种悲哀、凄凉的感觉,我怕触及最疼痛、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但我不得不承认,一切都是徒劳,时间的流逝无法冲淡心底的哀伤,对母亲的怀念依旧清晰如昨,很多遥远的记忆常常不经意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有时禁不住潸然泪下,总觉得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白族妇女,她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却通情达理,极富涵养,平日里辛勤劳作,与世无争,对儿女的那种爱也表露得异常含蓄,有她独有的一份尊严。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生活的母亲的眼皮底下,在她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亲特别重视我们的读书学习,上中学时,我没考取重点中学,被县上的一所职技中学录取了,家人说,读职中没出息,正好家里多了一个干活帮手。母亲说,让孩子上职中吧,多学一门技术也是好事。在母亲的坚持下,我离家到十多里外的职中上学。正如母亲所言,我在这所学校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潜心向老师学习写作、绘画和书法,并开始接二连三发表习作,成为我人生道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多少次感动于母亲深深的爱的情怀,让我泪流满面,尤其让我无法忘怀的是母亲的那只玉戒指,那是一付让我倾尽一生也无法还上的玉戒指啊!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却对绘画发生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到新华书店,突然发现柜台上摆着一本头像素描的书,我爱不释手,看了又看,但囊中羞涩,可望而不可及。于是我便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母亲,骗她说这是上课用的教材,老师说要非买不可的。母亲搜出所有积攒的钱也不够买书,想了想便打开一个牛皮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层层包裹的袋子,最后从包裹里拿出一只玉戒指,让我拿到县城古器收购站去看看,值不值钱。我买书心切,也顾不得多想,飞也拟地赶往县城。虽然我喜爱的书买成了,但外婆传给母亲结婚时的唯一玉戒指仅卖了5元钱。哥哥知道这件事后,把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让我去收购站赎回那枚玉戒指,怎耐老板死活不认账,只得作罢。这件事让我十分忐忑不安和愧疚,向母亲认错,请求得到她的谅解,母亲反而却安慰我:“戒指是身外之物,书可以学到知识,如今你能识字、画画,比玉石光彩多了!”听到这话,我的内心更为难过,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她的宽宏大量,感谢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也感谢命运让我拥有这样一位仁慈的母亲。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在不经意间被提起或想起。高中毕业后我弃学从戎,母亲拉着我的手,既依依不舍,又倍感自豪,眼里噙满幸福的泪水,叮嘱我到部队好好锻炼,有所建树。从此,我的目光越来越渺远,我的脚步越来越坚毅,我飞翔的翅膀越来越飘离大地,渐渐飞出了母亲悠长的视线所及。在母亲心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她常常为我担心、惊扰、害怕,又不停地为我的将来谋划、打算、着想。每次从部队探亲回家,母亲拉着我看了又看,问我部队的生活习不习惯,训练累不累,想不想家等等。而每次回归部队时,母亲彻夜难眠,为我收拾行囊,千叮万嘱,偷偷地抹泪,伫立在村口,看着我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我没让母亲失望,入伍第一年便成为团政治处一名优秀的宣传骨干,屡次立功受奖,捷报频传,母亲拿着立功喜报看了又看,杀猪宰羊款待亲朋,母亲仿佛又年轻了十多岁,每天笑容灿烂,精神焕发。岁月匆匆,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霜,进入古稀之年的母亲已白发苍苍,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皱纹,腰驼了,眼花了,耳聋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母亲老了!当我远隔千里打电话回家时,母亲已听不清电话里传出的儿子的声音,任凭我怎样喊她,只是说:“我耳朵不好,听不清。”便挂断了电话。我长时间呆呆地拿着电话,心里生出莫名的惆怅和心酸。母亲呵,你能再听听远方儿子的问候吗?2009年大年三十,我回老家与母亲共度除夕。母亲是个很讲体面的人,听说我要回家,老人十分高兴,头天便让嫂子帮她洗澡,换上她心爱的唐装。也许母亲身体太虚弱,这一天母亲又病倒了。面对一大桌团圆饭和满堂儿孙,母亲只是在饭桌前坐了片刻,说一点也吃不下,便又躺回床上。多少年来,我总是吃母亲做的年夜饭,一遍一遍品味八宝饭的甘甜、八大碗的纯正、三道茶的清香,如今母亲却一口也吃不下团圆饭了,一种不祥之兆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我放下碗筷,疾步走到庭园,在噼噼啪啪的霸炮声中,任凭泪水狂涌而下。母亲呵,你能再和儿女一起多吃几顿年夜饭吗?母亲患的是老年肺心病和胃肠道疾病,发现时已病入膏肓,体重由原来的90多斤瘦成40多斤,真正的骨瘦如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由于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极其虚弱,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不敢做手术,风险太大。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样子,我既希望时间停止,这样我就不需要为母亲的生命即将消逝而痛心;我又希望时间快跑,这样可以减少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时间。母亲忍受着疾病的煎熬,默默地承受一切。2009年3月20日,83岁的母亲带着生的渴望,带着对尘世的牵挂和眷恋永远地去了!昊天罔极,吾心痛哉!母亲的去世,对我的震撼非常大,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因为在短短四年之内,我便痛失两位亲人,而且父母去世时他们最心爱的幺儿都不在身旁。母亲去世的那个夜晚,我仿佛在梦中惊醒,人世间给我至亲至爱的母亲真的去世了,世间又少了位伟大的母亲,我感到一股发自心底的热血喷薄而出,什么撕心裂肺,什么肝肠寸断,在那一刻我都体验到了,悲恸中尚存的只有愧疚,愧对母亲的哺育,愧对母亲的孝道。母亲您知道吗?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楚,时时刻刻吞噬儿子的心!但我更知道在母亲心里,儿子能有出息是她最大的心愿!为了母亲我更该好好地活着,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翅膀,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每年春节和清明节,晚辈们会在您的坟头添些凝结着浓浓亲情的故乡泥土,献上蕴含清新芳香的杜鹃花,以示孝祭。儿女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回报您那深厚博大的爱。安息吧,母亲。感恩母亲节,铭记母爱的点滴文/晓阳妈妈,你的节日到了。你不在我的身边。我不能朝你撒娇,你也不能冲我发脾气。今天炒的菜,有没有因为想我又多放了盐。今天洗衣机的衣服,有没有因为忘记放洗衣粉而没有洗干净。今天的夜晚,有没有因为没有我的存在而变的无聊。妈妈,化妆品有保质期的,记得看保质期,有没有保质期长一点的?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是最好的保养品。妈妈,坏了的水果不能吃,吃了会闹肚子的。不行不行,坏了一点也不能吃,其他部分也是有毒的。不要怕浪费,我会买很多很多水果给你。妈妈,玉米和芹菜能够降血压我知道,但你也不能总吃玉米和芹菜啊。一定要均衡营养。一定要。妈妈……妈妈,我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你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一百块。我们的消费计划是每天三块。如果今天花了六块,明天就不可以花钱了。不懂事的我看上一条十三块的裤子,浅紫色,上面有亮晶晶的线。穿那样的裤子该多漂亮啊。可是我们买不起。如果买这么一条裤子,我们就好几天不能吃饭了。几岁的孩子哪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撅着嘴的我,也让您心疼了吧。到家之后,您立刻返回去给我买了那条裤子,十三块钱的裤子。现在我有钱了,我可以买很多很多漂亮的衣服。再也没有比那条十三块钱的裤子更漂亮的衣服。因为那件衣服是用妈妈的爱制成的。没有爱的衣服,永远都不漂亮。我爱穿有爱的衣服。我爱我的妈妈。妈妈,我上五年级的时候,那个夏天的那场大雨,你还记得吗?那时的路并不好走,一到下雨要穿着拖鞋走很远去上学。小伙伴们都有雨鞋了,可是我没有。妈妈,如果那时候我稍微懂事一点,我就不会让你冒着大雨去给我买雨鞋了。那时候家里只有一个雨衣。因为是周日,爸爸穿着雨衣去上班了。我和妈妈在家里。我看到楼下的小伙伴都穿着雨鞋。妈妈,您冒着大雨去给我买雨鞋的时候,有没有在心里嫌弃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妈妈的爱,在心里。妈妈的爱,在手心。妈妈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妈妈,我现在长大了。我再也不会向你要东西了。你想要什么东西,告诉我。我都可以买给你!初一的时候,我才知道有母亲节。我怕当天买鲜花会有太多的人,我提前一天去花店买了鲜花,告诉老板第二天去取。结果第二天,本来就少的可怜的花都蔫了。那个老板也是好人,她看到我失望的样子,竟然免费给我换了新的花朵。妈妈,第一次看到我买的花,你是不是心里想你宠爱的小孩长大啦?妈妈,我是在你的宠爱里长大的孩子。我多么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可以永远依偎在你的怀里。可是,你老了。你不能再照顾我了。你变的爆脾气,你变的爱唠叨。你老了,我长大了。现在换我来照顾你。换我来忍受你的爆脾气。妈妈,我不在身边,你朝谁发火呢?咱家的碗可不能再摔了。摔碗是小事,万一被崩起的玻璃扎到自己那就不好了。妈妈,你还记得吗?我初一那年的期中考试。英语考了十五分。当时我坐在奶奶家吃饭。你拿起笤帚就过来了。追的我满院子跑。十五分啊,我知道我给当老师的你丢人了。事后,是你一遍遍的告诉我,咱又不比别人傻,不能让人瞧不起,咱不能比别人差。妈妈,是您的这些话鼓励着我,让我考了全校第一,让所有的人对我刮目相看。也是您的这些话,鼓励着我,每当遇到困难,每当想退缩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不比别人傻,我不能让人瞧不起,我不比别人差。一次一次的困难,竟就这样挺了过来。妈妈,我的成功全都是您的功劳。因为有您的细心呵护,我才这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你还记得那场婚礼吗?婚车上贴着许多漂亮的花。孩子们都去抢花。我被挤在了外面。这时候,邻居阿姨抢来了一朵漂亮的花,我欢喜极了,可是花递到了我旁边的孩子手里。原来,是妈妈给孩子的花,不是给我的。这一幕被正在阳台上晒衣服的您看见了,您二话不说,带我到街上买了五颜六色的花纸,扎了一朵又一朵漂亮的花给我。妈妈,那些花的样子我都忘记了。可是,您给我的爱,我一辈子都记得。您爱我的心,比世界上任何花朵都要美丽。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他的妈妈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是爸爸一手把他养大,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出了车祸,生命岌岌可危。昏迷中的他,口中叫着,妈妈,妈妈。妈妈,是唯一全球通用的语言。不管你在亚洲,还是在澳洲,你只要开口说妈妈,所有人都听的懂。妈妈,是爱的代名词。妈妈,是全世界的通行证。母爱的真谛文/肖进一阵悉悉邃邃的声音将我从美梦中惊醒过来,防小偷的本能让我快速地起床,拉开门一看,原来是母亲在客厅里整理一大包东西。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又很快被满满的疑惑所占据。我看了一下墙上挂着的钟说:“妈,这才凌晨四点过几分,您起这么早做什么?是什么东西丢了吗?”母亲说:“这不是要去你姐姐家吗,很久才去一次,我总得好好准备一下。”此时我已经没了睡意,坐到母亲身旁说:“您只不过是思念姐姐,去看看她,这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一边整理着那包物品,一边慢慢地对我说:“你姐姐从小被我惯坏了,不会做针线活,我得带些针线过去,补补破洞的袜子,免得被她扔了;还要带点红油辣椒去,你姐姐喜欢吃,可她忙没时间做,常在电话里对我说,很喜欢我做的红油辣椒,街上买的没我做的香;我还带了锤子、钉子,你姐姐家那木凳子一套四条,是我在老家找木匠用上好的木料特地为她定做的,有条凳子腿坏了,你姐姐准备扔掉,多可惜啊!”在这微凉的凌晨,母亲的话让我的心头泛起阵阵暖意。我不再说什么,帮母亲一起整理她的行李包。每次或短或长的相聚,我们姐弟几个都只记得吃喝玩乐,海阔天空地聊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只有母亲默默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起居问题,哪怕是在饭桌上伸手夹菜的那一瞬间,母亲也会考虑着先给我们的碗里夹上我们喜爱吃的菜,用她普通的言行,诠释着“母爱”这两个字的真谛。月饼里的母爱文/徐光惠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母爱的灯光如今村里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已经铺到了每家每户的大门口,村里人永远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时代。家家户户安上了水龙头,老百姓也都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就连土地庙沟里原来臭烘烘的垃圾场也变成了统一精致的绿皮垃圾箱。闲来无事,回老家看看。老家并不远,也就三四里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总颇有一股新农村建设的自豪感:如今生活真是变好了,眼前除了少些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建筑物和车水马龙的喧嚣之外,其他的和城里真是有些相差无几了。回到老家,走进熟悉的老屋。还没等坐下,母亲便从里屋里颤巍巍地走出来,对我不住地嘘寒问暖。母亲一边不停地絮叨着,一边习惯性地抓了抓我的胳膊,试一下我的棉衣的厚度。然后说,一九二九不出手,该穿上棉衣了。今冬天冷,电视里说的。母亲说着话,停顿了一下,仰起苍老的脸,眼睛里流露出疼爱的光。缓缓地说,要不,我再给你做件棉衣吧,趁着我眼睛还看得见。我心头一颤,有股咸咸的酸涩涌上喉头。母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挑着两担棉花柴颤悠悠地从田埂上悠然而过的母亲了。母亲确是老了,站在她魁梧的儿子面前,显得那么瘦小,那么弱不禁风。多少年了,母亲一针一线为我们几个缝制棉衣。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坐在炕头,佝偻着身子,一边穿针引线,一边不住地喃喃自语。城里卖的那些棉衣服中看不中用,穿着身上不透气,憋得慌。常常是半夜时分,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那里忙碌着。清晰地听得见母亲那绵长而有均匀的呼吸声。深夜的灯光映衬着母亲的白发,发出金色的光辉。于是,在这寂静的夜里,母爱便在这暖融融的灯光中,不断地弥漫开来。母亲说得有道理。除了那些叛逆与扮酷的年代,母亲缝制的棉衣我一直穿着身上,外边套一件时尚的外套,把棉衣的土气和我的虚荣紧紧地掩藏起来。穿着母亲亲手做的棉衣,再寒冷的日子,心里头也是暖意融融。……母亲的手擀面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般。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下来了。我起身要走,母亲拉住我,等等我去拿手电。父亲打断了她的话,不是安装路灯了吗?于是母亲尴尬地苦笑了一下,瞧我这记性啊,真是的真是的。人老了,真是不中用了。想起来原先晚上我离家的情景。母亲在一番千嘱咐万叮咛之后,从里屋拿出那只充电手提灯来,为我照路。我骑着自行车,回头对母亲说,娘,别照了,怪晃眼的。母亲赶紧关灭了灯光。不一会儿,母亲的灯光又亮起来了,仿佛就在不远的身后,原来母亲一边提着灯,一边追赶着为我照亮前行的路。我禁不住潸然泪下,点点星光随着我的泪水闪闪烁烁。出了村,走出老远,回头望去,泪眼朦胧中,母亲的灯光还在村口处明灭可见。……母亲还是像往常一样送她中年的儿子出门。走出来,我这才发现,整个村子里明晃晃的一片。每隔几十米的电线杆上,都悬挂着一盏明亮耀眼的灯。黄黄的光辉映照着平整的水泥路,像是阳春三月的阳光一般铺泄着满地的爱意融融。路灯装在了村里的水泥路上,也装在了母亲的心里。我知道,这绵绵不断的橘黄的光,从母亲的心底发出,带着那份绵绵无尽的爱意,绵延在无尽的夜空中,飘向永恒的宇宙空间,一直映照在我的心里。我知道,那是母爱的灯光。指尖上的母爱文/吴克敬与女儿吴辰旸的交流,妻子都交给了她的手指。我把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四年前,女儿考取同济大学,我与妻送她上学,在校园给女儿首次买下手机后,娘儿俩面对面相互发了一条短信。妻发给女儿的短信看似随意,却是萦绕在我们心头,最想说给女儿的话:妻子用指尖在手机上写道:“孩子,你有你的大学了。因为你有了你的大学,也便有了离开父母的理由。你的理由是充分的,你就很好地享受你的大学生活吧。”女儿第一次在手机上接收到母亲的短信后,偏头乐了一下,当即给母亲回了条短信,“老娘好!短信收到,请老娘放心,女儿长大了,女儿知道怎么安排学习,安排生活,女儿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母女俩头一次用短信交流,仿佛一个仪式,从此,母亲把一切的关爱,一切的嘱咐,一切的唠叨,都用指尖在手机上写出来,发给远在上海的女儿,让她们母女的距离,没有因为空间的变化而变得遥远。我见证了妻子和女儿之间的爱。当年,女儿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未出生时,女儿就被妻子爱在指尖上了。不怎么会织毛衣的妻子,买回来了毛线和织针,一针一线地给未出生的女儿织起了毛袜。织得很是辛苦,妻子的手指被织针戳得红肿,妻子却不停手,织好了,却不满意,拽住线头,扯开重织;女儿快出生时,她又弄回一堆包皮布(即商场包裹布匹的那种布),裁成与手绢一般大小,做尿片儿用。妻子裁布时发现包皮布的粗糙,怎么办呢?她把裁出来的包皮布,投进热锅里煮,煮一阵又泡在清水里洗,洗一遍,仍嫌粗糙,就又投进热水里煮,三番五次地煮和洗,妻子的手洗得白腊腊的,而被她煮洗过的包皮布,确是又柔软又白净,女儿的嫩屁股,可是享了福。女儿顺顺利利地出生,又顺顺利利读书上学,现在又顺利地通过了托福等出国留学的考试,过些日子,就要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研。在家里给女儿做着留学的准备,又说起过去的事情,我说妻子把女儿是爱在指尖上了。妻子反驳我,说她是爱在心上的。妻子的辩驳是有理的,世上的父母,谁不是把自己的孩子爱在心上的?不过,妻子爱女儿的指尖,也有生气着火的时候。那时,母爱的指尖,也会如刮起来的一阵风,削在女儿的屁股上,让女儿受一点皮肉之苦。我们家里,因此还收藏了一把扫床的棕条帚。那次,妻子打女儿的屁股打得指尖疼,就随手拿床头的棕扫帚的木制把儿,在女儿的屁股上抡了一下。我不知此事,直到一日看见扫帚的木把上,有女儿写的一行字,读得我满眼的泪水,也读得我满脸的笑,女儿写的是:请别用它打我!后来,妻子知错了,再没用扫帚把打女儿。而我找了个塑料袋把那把扫帚装好,收藏起来。我要选择个适当的机会,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女儿。这么做,不是反对母亲打孩子,对于犯错的孩子,母亲有管教的资格。我是觉得母亲的打,也是指尖上对孩子的爱哩。女儿辰旸要去美国留学了,可以想见,作为母亲的妻子会用指尖,更勤奋地点击在手机上,向女儿传达她的爱,我愿这样的爱,一直长长久久。母爱牌腊八粥文/吴建“腊八粥,甜又香,吃了一碗又一碗,来年家家富又康”。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遥望家乡,思绪悠悠。想来,母亲又在准备煮“腊八粥”的材料,再熬一锅又香又甜的腊八粥,等待她的儿女回去吃粥吧。自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总要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煮腊八粥所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是农家土特产,如红枣、花生、玉米、绿豆等,虽然尽是些“土老货”,但吃起来仍然十分香甜可口。母亲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淘米、泡豆、剥皮、精拣。然后在下半夜开始煮。她先把不易煮烂的赤豆、黄豆下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慢慢熬,待它们膨胀了,再加入比较易烂的其他几样杂粮,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当粥沸滚之时,母亲用长柄勺勤加搅动,以防粘锅底。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这时候,浓浓的香味儿在我家那不大的三间平房内弥漫。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不及洗脸就奔到粥锅前,那自锅盖边沿袅袅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缕缕诱人食欲的清香,撩拨得我直咽口水。性急的我手捧着碗,催促母亲赶紧盛粥。母亲捶了捶酸楚的腰,笑眯眯地说:“别急呀,灶神、祖宗还没敬拜,吃不得!”说罢,母亲先盛一碗腊八粥敬神祭祖,然后才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盛一碗。她自己的一份则舍不得吃,而是送给村里的五保户王奶奶。母亲做的腊八粥极好吃,口感绵软滑嫩,醇香清甜,视觉上更是一种享受:浓稠纯白的米汤里,红中透紫,紫里润黄,黄中染绿,端在手里,不忍心下箸;喝在嘴里,甜香瞬间溢满味蕾;吞下去,只觉得有一种暖,慢慢传递到四肢,那是一种透心暖,让人生出一种懒洋洋的惬意。吃完了很久,粥的味道依然会留香齿颊间。现在超市里有色、香、味俱佳的八宝粥卖,但我每次吃它,都感觉不及母亲做的腊八粥滋味绵长,因为那其中缺少的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和爱。我似乎又闻到了母亲亲手做的腊八粥的馨香,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告诉母亲,腊八节那天,我一定起早回家,再尝一尝她老人家做的腊八粥。永恒的母爱文/剑舞天旋如果人生是一汪清泉,那么母爱便是一股股细小的支流,悄悄的注入我们的生活,不断为我们带来新的生机和色彩。童年的记忆,多半是在父母的呵斥声中偷偷和玩伴们嬉耍,那时,我们最怕的莫过于玩的尽兴的时候被父母吆喝回家。而今,翻开心头那本成长的回忆录,才发现,童年的欢乐,是朦胧不清的动点,好多事都是记着一些忘了大半,真正清晰的是父母在成长路上教导我们的点点滴滴。记得那年夏天雨非常多,几乎是天天下。连日的细雨下着下着就引来了一场大暴雨,在我们那街巷分明的乡村,不多时就有水开始积聚了,各地的雨水顺着小沟小渠,不断流淌,汇合,再流淌,最后聚成一股小洪流,经小巷从村的一头弯弯流向另一头。村里人争着往田里引水,但这也不能削弱流水的涌势,它哗啦啦打我家门前淌过,把我家门前垒着的几片砖头泡的如浸在水里的海面,一提起来就会滴下长长的水线。当时我还小,望着门前涌动着的水流,只顾着往水面上放我折的纸船,全然不知这水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傍晚时分,雨停了,巷子里的水也退干净了,但大地上多了一条宽宽长长的裂缝,它由山间小谷引出,穿过田地,穿过麦场,穿过我家的菜园,穿过我家的小院,在房檐下的石墩前停止了它的脚步。这是久旱的大地饱饮之后留下的印记,也是那个夏天留在母亲心上的疤痕。母亲胆小,怕这条裂缝会将我家房子劈开,而父亲外出打工去了,于是她叫来了姥爷帮忙把院子里的裂痕填平,再用石杵捣实,算是让自己的心受一番慰藉。然而,是祸就躲不过,两天后又下了一场小雨,裂缝就从房檐下窜上了正堂的前后两堵墙山。母亲想,这样下去,再有一场小雨,这条裂缝肯定能将整间房子击塌,那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就没发安睡了。自那以后,母亲每晚就不再合眼,只是静静的坐在炕上看我们酣睡。困了,她就背靠着墙上装潢时钉的薄木板,那块木板,在后来母亲向我说她是如何解困时我还特意试了一下,那种冰凉,钻进皮肤能让骨头发酥的,虽不知道为何那块木板会那么冰,但我总算明白那段时间母亲为何总是说她的背时不时会有针刺一样的麻。待母亲守着无聊的时候,她就会做些女红,或是翻看我爸的书,等熬到天亮我们起床时,她才会钻进被窝,只睡一会,便起身给我们做饭。过了些日子,村里人合力把那条裂缝表面填平了,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安全隐患,但大家心灵上的伤痕总算是暂时愈合了。就在大家忙着地里干活时,母亲却因疲累交加病倒了,但她每天坚持勉强干农活,到晚上才肯打吊针。我想,这下母亲应该会在晚上好好休息了吧,然而,我想错了。那天晚上,我被噩梦惊醒时,母亲惊呼道:“你怎么了?”我这才明白,原来,母亲照例在守着黑暗中熟睡的我们。小时候虽不知道怎样回报母爱,但是母亲对我的一丝一毫都已渗进我的心底,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躲避不及的母亲,如今却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流水不腐,母爱是永恒的支流,不断注入我生活的这一汪清泉,让我永生。母爱有声文/欣已成殇说来惭愧,无论是学生时代的作文还是偶尔写的日志,关于父亲的不少,而写到母亲的很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的作文就写的是父亲,当母亲看到我带回家去的批改后的试卷,她笑言怎么不写她。今天想来,当时她多少是有点失落的,没有在学生时代自己相对擅长写记叙文的时候写一篇关于母亲诸多好处的文章,也算是自己一个小小的遗憾吧。就像大多数孩子对父亲敬畏、对母亲的唠叨多不耐烦一样,父亲在比如我上学或者其他家里的一些大事上奔波劳碌,母亲没有掌握决策和财政大权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再加上自己对母亲的一点不耐烦,感情的天平自然偏向父亲,对母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认为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没有什么好赞扬的。如果说母亲的唠叨常常让我们不耐烦,那么,在我小时候,母亲的唠叨,用今天比较夸张的话说,简直到了足以使我抓狂的地步。因为母亲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话实在太多,在我童年的某些时期,特别是冬春季节,她常常会不可控制地犯糊涂。说起话来没完没了,这确实很令人头痛。就这么一个缺点,几乎将她的好全部掩盖了,甚至有人给她扣上了并不符合实情的傻的帽子,其实,母亲并不是傻,只是有时候话语太多。后来听说是因为母亲小时候受到了惊吓,才导致有时候她会犯糊涂。有时候我也会为此而难过,母亲受的苦实在是太多了。令人欣慰的是,母亲现在很少会出现那种状态了。母亲是个善良又勤劳能干的人。耕田锄地,种瓜种菜,养猪。以前家中的收入主要靠耕种和养两三头猪,除了自家的田地,还租种了几亩别人家的。和所有的庄稼人一样,耕种插秧和收割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秧苗都得弯腰一蔸蔸地插下去,而收割的时候也得弯腰把水稻割成一把一把等待脱粒,脱粒机是人力的,得用脚踩,脱好粒后还得把稻谷挑回家。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疼腿抽筋。我曾听到过别人对父母最好和最让人心酸的称赞是:“你们真的是好厉害,居然可以送孩子读书。”在那些特别清贫的日子里,上学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得把家里辛辛苦苦养大的两三头猪卖了才有钱交学杂费,这几乎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用她勤劳的双手,共同撑起了这个家,尽管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但也想方设法地送我入学读书。这也一度成为我学习的动力。如今我也常为自己没有进高校学习而愧疚,曾经,我给了母亲多么大的希望,最后又把它给毁掉,对她的打击无疑是残酷的。但她却安慰我说不读了也好,她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母亲无奈的包容却更使我感到不安。无论以后的岁月如何,就算自己再苦,也要尽自己的努力不让母亲受苦。母亲的手也很巧,做的各种本地的特色食品也很好吃,如春节的“水浸助”、米饼;端午、冬至的粽子。还有各个时节都可做的叫“让”的美食,这些几乎自始至终都是靠母亲一个人完成的,母亲一个人把米饼用模具刻印出来或把粽子包裹成型,常常要辛苦地弄上半天。如今身在异乡,每逢佳节,就特别思念母亲做的那些节日食品。就算是山珍海味,也不如母亲做的清茶淡饭。每次回家一到家,母亲一见到我,总是关心我是否饿了,锅里有什么先吃点。前年回家,因为太累,一到家就睡下了,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叫我起来吃东西,我一睁眼,她已端了一碗热腾腾的“水浸助”放在书桌了,吃着那久违的味道,沙子都飞进眼睛了。当我一天天地成长起来,母亲却慢慢地在变老,她原来圆润的双手也变得干瘦了,就算是自己以前很厌烦的她因犯糊涂而太过唠叨的毛病也不再出现了。如今自己身在异乡,每次打电话和她聊天,她常常会根据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关于我的消息而叮嘱一番,偶尔也听到她说睡不着,吃不下饭,有时也会腰酸腿痛。每每这个时候,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母亲挑着担子,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身影。母爱有声,因为关爱,母亲才会千叮万嘱。爱于心,践于行,如涓涓细流般,母爱就在母亲的千言万语和默默付出中。母爱宛如一首歌文/15319288166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只是高小毕业,十八岁嫁给当乡村教师的父亲,一辈子是农家妇女。偶尔,母亲也看看报刊,但只能看懂标题,有时也翻翻历书,上大学的儿子惊讶地发现年近八旬的奶奶竞识字。母亲常抱怨父亲,过早地娶了她,不然她也有工作,听父亲讲,当年奶奶有病,为冲喜母亲放弃学业就嫁了过来,甘心做个家庭妇女,为父亲养育两个儿子。我时常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到我的母亲。她一生热爱生活。不畏困难。把一个农家里里外外大理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为父亲安心工作付出了坚辛努力。母亲最引以自豪地是培养了我们兄弟两个大学生。母亲一生勤劳、朴素,除会织布纺线、打毛衣、裁剪衣外,最拿手的是纳鞋垫。打我记事起,就穿着母亲制作的各种花色鞋垫,母亲的鞋垫不但我穿,儿子穿,连城里的爱人也穿。鞋垫花色品种很多,图案有山水、花草虫鱼等二十余幅,文字有如“福”、“走世界”、“方正”等十几种。母亲一针一线把希望纳在鞋垫,把思念纳在鞋垫,把她心中期盼和祝福注入到鞋垫中,把深深地爱浓缩在鞋垫中。如今77岁的母亲仍不停在做,不时在我每次急匆匆回家的囊中塞进几双鞋垫。我穿着母亲做的鞋垫,感受母亲的温暖,不论走到那里都很踏实,因为我觉得母亲就在身边,小时候母亲扶我学走路,长大了母亲教我走正路。有时候,在城镇小摊贩旁,我看见有卖鞋垫,就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驻足观看,我觉得那老妈妈就是我的母亲。母亲送我的鞋垫穿旧了,我都舍不得仍掉,而是洗干净,一一保存收藏,这是我对母亲最亲切地记忆。母亲手工臊子面也是一绝。这让我常常汗颜,我一生都在学,就是做不出那味儿。每次回到故乡,第一件事就是品尝母亲精心制作的家乡臊子面,那葱花、豆腐鱼儿、臊子片儿、黄花、木耳及自酿的农家醋,那味道只有一个字“香”。母亲很坚强,半生受疾病困扰,先后三次大病住院,两次手术,老了又承受慢性病的折磨。今年春节,腰痛使母亲病到了,躺在床上的母亲口授指导我制作臊子面,我按母亲的配方精心操作后,果然味道不错。春节期间,我亲自下橱,用母亲教会的臊子面手艺,宴请了前来拜年的宾客,母亲高兴地说:是这味儿,是这味儿。我常常在我工作的城市学做母亲的臊子面,终究没有那味儿。后来,我悟出一个道理,我感受和品尝的是故乡的味儿、母亲的味儿,故乡里母亲在,那里一切都是爱,一切都是香。每当我在城里工作身心疲惫不堪,心里发慌,思念母亲时,我就会不顾一切,急切回家,吃着母亲亲手做的农家馍,享受着槐花飘香,体验芨芨草、香椿的味道醇美,品尝那诱人的臊子面,听着母亲的唠叨和叮咛,心里就豁然开朗,再回到城里心里平静了许多。母亲供养我考学离开我那闭塞的乡村,而我什么也没有给予母亲,留下只是长时间的孤独和寂寞。不能在床前给她送医送药,端茶递水,不能陪老人聊天打发漫长的日子。偶尔回家看母亲,乡亲们都提醒我说,回来勤一些,看一回,少一回。我不免心里一惊,母亲还能陪我多少日子。母亲也新潮,她曾经上网吧与远在外地表妹视频聊天,互致问候。她也曾经在邻居网上购买衣物。我给母亲买回手机,教她接打电话,提醒她免受垃圾短信干扰。我陪母亲一起观看她痴迷一生的戏曲,听她津津乐道地点评。我陪母亲逛县城、去省城,去我工作的城市住住,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但母亲在我工作的城市小住二、三月后,时常讲到着急想家,我不明白两个儿子都在她城市身边,她想什么?她说她想乡亲,想村庄,那里是根,村子才是她的牵挂,那里有母亲一辈子的念想。是呀,母亲心底向善,村里逢年过节、邻居乡亲谁家有事,少不了母亲身影。母亲和邻居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不在身旁时,村子总有人围着她聊天,隔壁小俩口父母去世早,母亲就把他们当成儿女,平常问长问短,做了好吃的不时要送过去,她自己在我工作城市住住,也不忘带礼物给他们,有时我也感到嫉妒,但同时又很欣慰。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热爱生活,接受新事物,她爱热闹,喜欢与年轻人的在一起,她经常与村里青年人一起出游,包揽家乡的山水。我从母亲身手得到学习,得到启发,每当工作懈怠的时候,对生活产生厌倦的时候,我都在母亲那里得到鞭策,理理思路再出发。我庆幸母亲与我相知又交心,日常生活中教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如今我也有儿子,我的言行感染和影响了他,他对我热爱故乡,钟爱母亲效子有加,工作之余,生活间隙,他总要与我一起回到故乡,寻根问祖,看望爷爷和奶奶。曾有歌唱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而我曰:母爱宛如一首歌。母亲是一位平凡的乡下农家妇女,她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她一点一滴细小舒心的日子,像大海里串串翻滚的浪花奏响动人的乐章,像群山里绵延起伏的山峦唱响美妙的山歌,像莽莽草原上的小草依附保护着大地,像江河流出的涓涓溪流滋润我的心田,母爱的歌意境幽婉绵绵不尽。我知道母亲在,家就在,爱就在;有乡愁,就有母亲,爱在当下。许多人在母亲故后,不断睹物思情,撰文怀念,我选择珍惜母亲健在与其相拥的日子。母亲节随笔岁月无情,人间有爱。我想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描述完美的母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从年幼到童年。走进青年,告别花季,度过雨季。在这不断流逝的岁月里,是谁?不断地忍受痛苦,吞咽泪水,包容无知,体贴关心伴我们成长。是母爱。回想这些,她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感激。我是超生一族,为了生我,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养育我的成长。她含辛茹苦终于把我拉扯大。而今她已白发斑斑。我可爱的母亲,伟大的母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小得时候家里姊妹众多,经济不景气,再加上父亲脾气很糟糕。童年的我渐渐地滑向“顽童”。可难为了我的母亲 。还记得她的教导: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靠必须自己。让我渐渐长大、懂事。高考失利,我心灰意冷,很无赖的回到家中。看着年老的母亲。我木然的去农田里劳作。任凭太阳有多大,任凭皮肤的掉皮。是她慈祥的双眸传给我站起来的勇气。清楚地记得。在烈日火烤的地里。她挥洒着汗水说:姚五,你不是不行的。马失有失蹄,人有失足。你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支持你。不久,已经50多岁而且重围出过远门的母亲竟然离家去几千公里外的广东打工。我很内疚,很感动。在复习的生活中,我一点也没有怠慢。我想起孟母的故事。懂得母爱其实更是一种拯救。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并用爱心去鼓舞它、激励它、并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攀登。我的母亲也不逊色多远。上大学那年,母亲用骄傲的表情来肯定我的付出和努力。带着殷切的希望和沉甸甸的祝福踏上求学之路。在大学里我构筑着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甜美的计划。记得那年我打电话回家。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母亲说明了我的创业梦。母亲毫不犹豫的答应我。并给了我创业所需资金的一半,而且很快就到位了。那是对我的支持和考验。这样我成功的在校园里开创了我的创业天地。母亲是多么的睿智,孩儿永远也不及她老人家。感谢母亲,你用你的生命孕育着我们的成长,用你的智慧指引我们前进。感谢你的爱,感谢你无私的奉献。在这特别的节日。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朋友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羽翼逐渐丰满。而我们的母亲却渐渐地衰老了,给我们的母爱却越级越多。在这母亲节里。如果你能回家,回家替她做一次去做饭,洗一次碗。帮她洗一次脚。如果你不能回家,请拿起你的电话告诉她,妈妈我爱你,送去亲切的问候吧!儿行千里母担忧。请记得平时给家里打个电话,哪怕是简单的问候也是应该的。不要只在没有生活费的时候才想起她老人家。更不要再过去了才后悔自己的疏忽。那是很可悲的。中国有个良好的古训:百顺孝为先。让我们赶快行动吧!感人的母爱文/周香儿18 岁那年,他因为行凶伤人,被判了 6 年。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母亲守寡,含辛茹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朵梅花,梅花上别着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着你养老呢。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以后的四年里,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但每年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那张纸条。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果然,就在第五个年头,他被提前释放了。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 --- 五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家。家门挂着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屋顶,也长出了一尺高的茅草。他感到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诧异地看着他,问他不是还有一年才回来吗?他摇头,问: " 我妈呢? " 邻居低下头,说她走了。他的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母亲才四十多岁,怎么会走了?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邻居摇头,带他到祖坟。一个新堆出的土丘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红着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半晌,他问妈妈是怎么走的?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债替伤者治疗。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两百多里的爆竹厂做工,常年不回来。那几件毛线衣,母亲怕他担心,总是托人带回家,由邻居转寄。就在去年春节,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不慎失火。整个工厂爆炸,里面有十几个做工的外地人,还有来帮忙的老板全家人,都死了。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呢,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出去。在母亲的坟前,他捶胸顿足,痛哭不已。全都怪他,是他害死了母亲,他真是个不孝子!他真该下地狱! 第二天,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六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到外地闯荡。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在城市立足,开一家小饭馆,不久,娶了一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因为物美价廉,因为他的谦和和妻子的热情。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早早起来去采购,直到天亮才把所需要的蔬菜、鲜肉拉回家。没有雇人手,两个人忙得像陀螺。常常,因为缺乏睡眠,他的眼睛红红的。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妻子不同意,老人的样子,看上去实在不舒服。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答应下来。不知怎的,眼前的老人让他突然想起了母亲。老人很讲信用,每次应他要求运来的蔬菜果然都是新鲜的。于是,每天早晨六点钟,满满一三轮车的菜准时送到他的饭馆门前。他偶尔也请老人吃碗面,老人吃得很慢,很享受的样子。他心里酸酸的,对老人说,她每天都可以在这儿吃碗面。老人笑了,一跛一跛地走过来。他看着她,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母亲,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他的饭馆成了酒楼,他也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买了房子。可为他送菜的,依旧是那个老人。又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他在门前等了很久,却一直等不到老人。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人还没有来。他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无奈,只好让工人去买菜。两小时后,工人拉回了菜,仔细看看,他心里有了疙瘩,这车菜远远比不上老人送的莱。老人送来的菜全经过精心挑选,几乎没有干叶子,棵棵都清爽。只是,从那天后,老人再未出现。春节就要到了,他包着饺子,突然对妻子说想给老人送去一碗,顺便看看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个星期都没有送菜?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妻子点头。 煮了饺子,他拎着,反复打听一个跛脚的送菜老人,终于在离他酒楼两个街道的胡同里,打听到她了。他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门虚掩着,他顺手推开。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老人在床上躺着,骨瘦如柴。老人看到他,诧异地睁大眼,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他把饺子放到床边,问老人是不是病了。老人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他坐下来,打量这间小屋子,突然,墙上的几张照片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竟然是他和妈妈的合影!他 5 岁时, 10 岁时, 17 岁时 …… 墙角,一只用旧布包着的包袱,包袱皮上,绣着一朵梅花。他转过头,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她是谁。老人怔怔地,突然脱口而出:儿啊。他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老人,不是哑巴?为他送了两年菜的老人,是他的母亲?那沙哑的声音分明如此熟悉,不是他母亲又能是谁?他呆愣愣地,突然上前,一把抱住母亲,号啕痛哭,母子俩的眼泪沾到了一起。 不知哭了多久,他先抬起头,哽咽着说看到了母亲的坟,以为她去世了,所以才离开家。母亲擦擦眼泪,说是她让邻居这么做的。她做工的爆竹厂发生爆炸,她侥幸活下来,却毁了容,瘸了腿。看看自己的模样,想想儿子进过监狱,家里又穷,以后他一定连媳妇都娶不上。为了不拖累他,她想出了这个主意,说自己去世,让他远走他乡,在异地生根,娶妻生子。得知他离开了家乡,她回到村子。辗转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她以捡破烂为生,寻找他四年,终于在这家小饭馆里找到他。她欣喜若狂,看着儿子忙碌,她又感到心痛。为了每天见到儿子,帮他减轻负担,她开始替他买菜,一买就是两年。可现在,她的腿脚不利索,下不了床了,所以,再不能为他送菜。他眼眶里含着热泪,没等母亲说完,背起母亲拎起包袱就走。他一直背着母亲,他不知道,自己的家离母亲的住处竟如此近。他走了没二十分钟,就将母亲背回家里。母亲在他的新居里住了三天。三天,她对他说了很多。她说他入狱那会儿,她差点儿去见他父亲。可想想儿子还没出狱,不能走,就又留了下来!他出了狱,她又想着儿子还没成家立业,还是不能走;看到儿子成了家,又想着还没见孙子,就又留了下来 …… 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带着笑。他也跟母亲说了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告诉母亲,当年他之所以砍人,是因为有人污辱她,用最下流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怎样骂他打他,他都能忍受,但绝不能忍受有人污辱他的母亲。三天后,她安然去世。医生看着悲恸欲绝的他,轻声说, " 她的骨癌看上去得有十多年了。能活到现在,几乎是个奇迹。所以,你不用太伤心了。 " 他呆呆地抬起头,母亲,居然患了骨癌?打开那个包袱,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崭新的毛线衣,有婴儿的,有妻子的,有自己的,一件又一件,每一件上都绣着一朵鲜红的梅花。包袱最下面,是一张诊断书:骨癌。时间,是他入狱后的第二年。他的手颤抖着,心里像插剜一剜地痛 ?????? 百善孝为先!父母的爱是永远的!子女的孝也应该永远!我的母亲文/卧石听涛好久好久了,想写写母亲。每次心血来潮,却无从下笔。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无话可说,我的母亲太平凡了。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中的一员。如今的我一改往昔的无知--我对母亲在感情的呵护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深深觉得我的母亲是世上少有的好母亲。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自少生活节俭,过惯了苦日子。八九岁上就随外祖父、外祖母下地劳动,操持家务。她的脸上过早的刻上了岁月的年轮。她未老先衰的身躯和早已泛白的头发是她经历人世沧桑的最真实的写照。母亲啊,你该歇息了!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五个,我居家中老四。因为诸多因素母亲不得不成了家中唯一的劳动主力,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天然使命使她不能一一疼爱我们。我这个上不属大,下不挨小的老四自然就不能像妹妹那样赖在母亲怀里偶尔撒娇。我和妹妹闹别扭,母亲总是阻止我,说我是姐姐理应让着妹妹。晚上睡觉,妹妹钻进母亲怀里享受母爱的温暖,而我却蜷缩在墙角的冷被头里眼巴巴的看着妹妹享受母爱的惬意。平时穿衣服母亲总是把姐姐哥哥穿旧的衣服改给我穿--为了减少家庭开支。然而小小年纪却倔强非凡的我硬是不领母亲的好心。竟然无知地认为母亲不爱我,认为她偏袒两个哥哥、姐姐和妹妹,我在家中纯属多余。我在母亲与我之间树起了一座无形的屏障,我总是用敌意的眼光和恶劣的语言接受母亲的吩咐,不断的找借口跟她顶嘴,无端地发火。母亲以为这是我天生的性格,总是原谅我--岂知小小年纪的我却对她有了深深的幼稚而无知的成见。以至我后来考上师范第一次回家时,晚上休息母亲想亲近一下多日不见的我--这是母爱的本性,而我却不能理解她,仇人一样地远离了她--多么刻薄的女儿,不知道跟母亲有多少深仇大恨。母亲默默的、默默的忍受着没有掉眼泪,也没有怨言,任凭我的劣性肆意。多么坚韧的母亲啊!参加工作后的一天,偶然与一同事闲聊中提及各自的母亲。她因为想母亲而痛苦流涕,我呢却笑话她“脆弱”.言谈中我对自己母亲的冷漠激起了她的不平与愤怒。“世上竟然有你这样的女儿,我就不相信天下那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对我行为的强烈谴责。她说我是有罪的。我对她的指责很恼火,要知道我也是个超水平自负的人--总以为自己做事“三思而后行”,没有做过错事。是不是我错了?我在想。况且我听说一个亵渎母爱的人是会遭受惩罚的。我开始审查自己从小至今的言行,连日的苦恼缠绕着我,与日俱增的泰山般的沉痛压得我没有喘息的机会!那学期元旦放假,我竟破天荒的学期中途想回家看母亲了--鬼使神差一般。昏暗的煤油灯下,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母亲的脸--那时一张怎样的脸啊!长年的风吹日晒,那道紫黑色沉沉地陷进了她的肌肤。那双手粗得裂开了数不清的口,摸上去还听扎手的。她的背过早的驼了下去--那是岁月的重担压的。在煤油灯光点点滴滴的闪动中,她那双纳着鞋底的手和整个身躯活象秋天里一棵干枯的老树,瘦弱而又疲倦。我的心渐渐颤动了--这样一个将年轮付之于岁月沧桑的人难道不会爱她的子女吗?她是那种偏三向四的人吗?后来我才知道,哥哥自小生了一场病,母亲爱惜他,妹妹年龄小母亲迁就她。至于“不疼我”--纯粹是我的胡言乱语。母亲常常说:“我对每个子女都是公平的。”淡淡的一句话显得非常坚定。忏悔渐渐潜入我高傲而空虚的灵魂里,我的心慢慢向母爱靠拢。一件以外的与我毫无关系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对母爱的曲解。一个冬季雪花漫舞的季节里,我去县城医院看望病人,正值隔壁产房里一个女人在撕心裂肺的喊叫--听说生孩子太痛苦了,此刻的女人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也许是那女人凄厉的叫声使我恐惧了,我的神经随着那叫声绷得紧紧的,心莫名其妙的跳起来。那叫声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婴儿才呱呱坠地。那一次我我彻底震撼了,虽然经历生命之痛的不是我,而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我深深感到天下做母亲的生儿育女太“艰险”.那一刻,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了,不仅仅是为那个不认识的女人,更多的是因为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啊,你的伟大之躯历经人生的磨难,而我--这个不肖之女却一再给你本来伤痛的心地撒满鄙俗的泥沙,多么可痛呀!我似乎听到一个严厉的声音在质问我:“你还算个人吗?”此刻,母亲那老树般的躯体、那树皮样的手以及沟沟坎坎的额头在我眼前晃动,我的心象被谁抽了一鞭子,委琐而抽搐。我自责,我忏悔。因为我的无知,给母亲圣洁的心灵多添了一道无为的伤痛,她那被岁月的年轮吞噬了生命的尊严的脸上隐藏着一道道无尽的伤痕--其中最深的那一道是我刻上去的。母亲不是在忍耐着吗?每每夜深人静,无限的伤痛伴着忏悔的眼泪,朦胧中我觉得母亲那佝偻的身子渐渐高大起来,高大起来------母亲最大的性格是任劳任怨。她勤劳而坚强。我的父亲性格暴躁,常常稍不顺心便大发雷霆,更多的时候暴露中国农村男人身上特有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甚至不乏专横,不乏霸道。对此,母亲一句怨言也没有。三十多年来从未顶过父亲一句嘴。不管遇到什么事她总是以宽大胸襟泰然保持母亲良好的形象。三十多年来,四邻八舍都夸母亲是全村唯一一个从来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别人闹红脸的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分了将近五十多亩山地。两个姑姑先后出嫁,爸爸担任村支书整天东奔西跑,而我们兄妹五人都上学。下地劳动的重担沉沉的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她就一个人扛上农具下地了,晚上经常熬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家。几乎每夜我们睡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才洗刷了碗筷,做好了第二天我们五人吃的干粮、烧好水才脱衣休息。而那时的我们呢?竟然不能理解她的心,觉得她对我们疼爱不够,多么无知呀!双肩扛着五十亩地的重担,还要不折不扣的操持烦琐的家务,对一个身体单薄而时有疾病的女人来说,简直是顶着泰山行走,这该是一处多么震撼人心的悲剧呀!然而,母亲从未叫过苦叫过累。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哥哥姐姐也已先后成了家。母亲应该好好的歇息了,然而,她还是不忘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本性,依然奔波于田野山涧。她的体力早已远远不及壮年,但仍然干着如今连年轻后生都瞠目结舌的苦力活。母亲啊,你该歇息了!我惭愧,我忏悔。我已长大成人却迟迟不能理解母亲的一颗爱子之心,没有选择最好的方式报答她老人家,致使她继续忍受本来不该忍受的委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农村老人最爱絮叨的一句话“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的真正含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岁月不待人,时光不可留。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用最大的能耐、最大的诚心乃至整个生命报答她---我的母亲,使她安度晚年,使她享受人生末年最大的幸福。愿母亲接纳!母爱深似海文/九满从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日复一日的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我穿的鞋子是她亲手缝制的,家里的蚊帐是她亲手纺制的,我们家的枕套、被套、鞋垫上面都有母亲绣制的图案,或花草、或飞禽、或走兽。可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体谅母亲的辛劳与付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有荤菜吃,好的年景还有新衣穿,但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式蓝衫,只是补丁一年比一年多。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青黄不接时,晚餐就是喝点粥,不够分配,母亲自己就是喝点锅巴糊。我常听母亲说:“要是天天有饭吃,就是没有菜,我也能吃两碗。”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们喝粥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我的泪就会流。在我的学生时代,母亲总是把姐姐给她买的衣服或布料,縫一縫、改一改,做给我穿,还怕姐姐有意见,她总是说:“九满在外面冷,我在家里冷天有火烤,穿单薄点没关系。”但如果我找她要学费,她总是想方设法筹措,以满足我上学的基本需求。我永远忘不了一九八三年的那个暑假,母亲为了我的学费,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转来转去焦急不安的身影,当我收拾行李时,我惊喜地看到母亲放在我衣服上的伍元钱。那时,常有人劝我母亲:“别让九满上学了,早点回来种田成家才是正事。”而母亲认定唯有让儿子上学,才能走出农村,才能彻底改变生活的命运,所以,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母亲都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上学。我知道母亲的艰难,总是告诫自己:“一定要用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以此来回报母亲无怨无悔地付出。”一九八四年,我终于考上长沙一所理工学院,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时,我不知母亲那一刻在想什么,我相信给她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去菩萨面前谢恩,要告慰我父亲的在天之灵:“九满上大学了!”因为我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母亲,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而且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我十五岁以后,回家的时间仅仅是节假日或寒暑假,所谓想家,其实就是渴望母亲给我筹集的学费,回家吃顿饱饭……所以,在我的心中,故乡在慢慢地缩小,而母亲的身影却在不断放大!大学毕业后,当我告诉母亲:我被分配到广州工作。母亲的神情是复杂的,既有欣慰也有失落,传统的“父母在,不远行”的思想,让她觉得儿子不应离开她,而母爱又使她觉得不应阻碍儿子的前程,母亲的失落只有我才感觉到,我知道,母亲是希望儿子留在故乡的。从我离开故乡到广州工作的时间里,母亲经常因挂念儿子而偷偷地落泪,特别是在她患病的时候,一有人提起我,母亲说话就会哽噫,这是我后来听嫂嫂说才知道的。虽然我离家离得断然绝然,但是,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年开始,只要一休假,虽然要坐十几个小时人满为患的火车,虽然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两天三天,我也会带着疲惫和兴奋匆匆往家赶,因为那里有我的母亲。参加工作后,母亲才终于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但这时的她,因为年龄的缘故,已经老态龙钟,走路也要借助拐杖。一九九五年,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广州,以为故人、故乡可以暂时从母亲的脑海里淡出,专事休养。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昨天说二姐的身体,今天说五哥的夫妻关系。晚上看电视,明明是粤剧,她却说是湖南花鼓戏。当有晚辈从故乡来到广州,母亲便会急迫地向他打听村子里的情况,当听到一切安好时,脸上就会露出欣慰而放心的笑容;当听到村里有人生病或去世时,母亲的情绪就会非常低落,通常好几天都无法从担心和失落的心情里走出来。母亲在广州还没住满一年,就匆匆地返回故乡了。每每当她得到我要回乡探亲的消息时,母亲的心情就会突然变得开朗起来,精神也比平日好了许多,整天兴奋地念叨:九满还有几天几天就要回来了。我一回到老人身边,母亲的一切就会以我为中心,看着忙前忙后的哥哥嫂嫂,看着满屋子乱串叫嚷着的侄男侄女,老人就会开心,就会快乐。当我在母亲身边坐下来,她总是拿着我的手,重复地对我说:九满,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是希望你多回来看看。所以我每次探亲,都会谢绝一切同学朋友聚会,就是想在母亲身边多待上一点时间,以此减少母亲心里的挂念,多给自己一些尽孝的机会,来弥补距离的缺憾。我离开故乡返回广州的那天,天还没亮,我总会听到一个不太清淅的声音,睁眼一看,母亲在为她临行的儿子准备我最喜欢的土特产,看到母亲的样子,我真的好难过,作为她的儿子,我什么时候能做到像母亲这样关心她呢?临行时,母亲更是依依不舍,眼里饱含着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很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她的小儿子了,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在母亲面前,我祥装坚强,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那间,我的泪水便随意如流水!一晃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我混的尽管不尽人意,但我知道这份工作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承载着母亲的希望,如果没有母亲的努力和坚持,说什么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母亲在,家就在。常回家看看!母爱没有山寨文/周礼那年,我正上高中,班上开始刮起一场品牌风,衣服要穿名牌,鞋子要穿名牌,甚至用的文具也非名牌不买。那时,我家里比较穷,别说买名牌,就是每年的学费也是父母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但处于那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我也不例外,我一直期盼能拥有一件品牌运动服,尤其是某国的那个知名品牌。刚开学,我就缠着母亲,要她给我买一件品牌衣服。母亲听后不解地说:“孩子,衣服穿在身上,只要温暖、干净就行,你管它是不是品牌。再说,咱们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哪有多余的钱啊?你先凑合着穿吧!”我不满地说:“别人浑身都是名牌,只有我穿得土里土气,我都没脸见人了。”母亲安慰道:“孩子,咱不跟别人比,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切都会有的。”我哪里听得进母亲的劝告,仍然坚持要买。最后,我还抛出了撒手锏,如果不给我买,我就不去读书。母亲最怕耽误我的学习,别说辍学,就算请一两天假,她也会感到无比惊慌。在母亲的眼里,我是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只要我能考上大学,她什么苦也愿意吃。果然,母亲在听到我不去读书后,她立马缴械投降,答应第二天就去给我买。那是一件深蓝色的运动服,颜色和款式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胸口那个醒目的标志,让人赏心悦目,心花怒放。望着那件崭新的运动服,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内心说不出的激动。以前,每每看到同学身上穿的名牌衣服,我都感到特别自卑,总觉得比他们矮了一截,现在我总算可以扬眉吐气、昂起头做一回人了。然而,我并没有风光多久,很快就从天堂跌入了地狱。大约一个星期后,一位同学见我的衣服比较特别,也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但奇怪的是,他跑遍了城里所有的专卖店,也没找到同样的款。同学问我:“你在哪里买的?”我说:“不太清楚,是我妈帮我买的。”同学怀疑我这件衣服是山寨的,不然为什么市面上买不到呢?同学的话像针一样刺在我的心上,让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为了证明我那件衣服是原装正品,我特意回了趟家,向母亲索要购物发票。母亲说:“已经丢了,哪里还找得到。”母亲是最不善于撒谎的人,从她的表情和眼神,我立刻看出了端倪,母亲一定有什么事瞒着我。在我的再三逼问下,母亲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母亲怕我不去上学,特地买了一件普通运动服,然后连夜在胸口上绣上了那个品牌的标志。由于母亲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刺绣工,她模仿的东西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再加上那天我高兴过头,根本没有仔细瞧。知道真相后,我有很多天都没与母亲说话。直到后来,我读了龙应台的《目送》,才终于想明白,虽然衣服是山寨的,但母亲的爱却是原版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