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的文章

征文网 2023年2月7日有奖征文评论13 阅读27175字

境界的文章(精选23篇)赏梅的境界文/付秀30多年了,知道中国梅的珍贵,远胜牡丹。诗国,是梅气质的。作家阿来说,春节前后,成都有一景观,街上会瞬间冒出很多花农卖腊梅。不由想起清代普荷的梅花诗:“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现在,不用像古人一样寻梅,只消殷勤送过来,便得“一半到家开”。古人赏梅,是慢生活,也是大生活。要“寻”—“得”—“归”,一样一样来,开到一半梅就好。而今人,把赏梅变成缩写,寻梅略去,体悟空白,只取花怒放一段,仅得小小情趣一点儿笑而已。赏梅,当然要得浅笑,但不是这般没深意。苏州“香雪海”有无数梅花身,但要懂活在旷野风雪中的梅风骨才好。雪天赏梅,有冷才有真味。“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能在这种情形下,爱上三两枝,已非常幸运。“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赏梅入心境,人与梅花一样清。要凭寄深情,必去追寻梅花开放地。所以,访梅要趁早,要到现场去。“访梅要趁早”,何意?梅花,以开在腊月的腊梅为尊,腊梅通常是默默开,那淡淡黄色,不经意,却能让你最早闻得幽香。梅花乃雅物,赏品之外,首推“探”。探时,必有难处。譬如,那时梅花只在窈窕枝头,要发现,才看到点点梅星、梅眼。赏梅,更“要到现场去”。当然,多数人最欢喜的现场是“春梅胭脂映枝头”。但若赏梅不遇,探得一二春消息,回去报与家人听,一样是入乎心境,别有一番得到的。其实,赏梅的境界主要在眼观、心悟,而不在折枝回来。梅香,是大自然的,是去户外赏读才可领受的清趣,而不在乎“抱得美人归”。梅的香是旷野里的诗,它是宁静的,也是浪漫的。积蓄了妩媚的风情,一点点播撒,一座山因为有梅林,平添几番深蕴的内涵;一所院子因为有梅树,浸染无限妖娆的风姿。梅是香的,是冷香,是凝望之香,是迸发之香,是缭绕之香,是生命之香,所以不容亵渎,只消细细地注视,静静地闻香。这种境界,是天地间的知音相遇,轻风中的高水流水,它在你心里,你在它境中,入乎其内,有可出乎其中,不深不浅,不离不弃,月在空中,梅在清冽的寒风中。有了一树的梅,院子生动了;有了一坳的梅,环山灵动。一处有梅几里香,就凭这种风度,就是看破苦痛的慷慨,就是静思天宇的馈赠。在冰天雪地里,捧出一颗芬芳的心,这需要怎么样的情怀?在天地最落寞的时候,在人心最失落的当口,为寂寥含苞,为苦痛绽放。没有大领略的人看不透梅的这种大胸怀。不待东风第一枝,我自开花便不同。一地冷月因梅香富有柔情,几番风雨因梅树窥见韵脚,所以赏梅就是访心,是在音乐的背景中的大领受。因为梅花是素净花,只有素净人才会有大欣赏。因而,赏梅老人有一句妙语“花稀有风骨,半开最雅韵”。赏梅入心境,要不得浓烈,甚至可以有点儿小遗憾。恰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言:“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那份依依不舍、情思绵绵,才是识得了梅花魂的心曲呀!人本孤独,因利而聚。文/道中论术孤独是什么,就是一,利是什么?利是一切的另一个一。人本来是孤独的,包括世间万物皆如此,上帝造人时也只是用泥土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但神看亚当孤独,就有了用亚当的肋骨造出的夏娃。同时也有道家的万物始于一:道生一,一生二。孤独是万物的本性,也是人类的本性,因有了利而有了朋友,不要否认,有的人会说我的朋友不是因为利,讲的是义,是志同道合,是感情,是所有的一切,其实这个义和志同道合及所有的一切也是利,如果没有这个利,你们还会成为朋友吗?你们还会在一起吗?包括国家、团体组织皆如此。佛教的四大皆空,空就是没了利,也有了老子看破一切孤独的单人单牛的骑牛西去。人类最初的群居也是因为利,因为合作才能生存发展。孤独是种原始的境界,享受这种境界才是更高的境界。当你某一刻因某种情况而孤独时,说明那一刻你没有了让你孤独的利。不要因孤独而烦恼,因为你以达到某个境界,如果你觉得寂寞难耐,去寻找你的利吧。如果你理解了这篇文章并思考了,说明你已经在孤独了或达到某个境界了。为人随和的最高境界我们大家做人,一定要让自己,为人随和一点,任何情况下都要随和,乐于助人,不与人争。所谓随和一点,并不是无原则的随和;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人要善于随和。即便原则问题,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切莫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地采取压制人家的态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现,很难达到目的,还损害自身形象。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见识主张和能力比别人强,人际关系好,人家就可能会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又要搞“以我为中心”。既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毁掉你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什么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绪又烦躁,对自己身体必定伤害较大,会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关键是自己要尊重人家。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随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随和待人,随和处世”呢?随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要真诚地赞赏别人,夸奖别人;要不吝啬自己的微笑。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是做人的准则。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一份力量;面对他人过错,善意地给予诠释和谅解……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我们就会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悦,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善于随和的人,方能悟到随和的真谛。真正做到为人随和,确实得经过一番历练,经过一番自律,经过一番升华。为人随和一点,我们会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人活在世上不是孤立的,因为衣食住行的需要,必然要与周围的人群发生联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形形色色”,由于性格、爱好、学识以及成长环境、社会分工等存在差异,形成了复杂的人群,所以,要保持与多数人的正常交往,就不能是一个标准。可是,有的人看不到这些,他们把人际环境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在交往中一味地用高标准、高觉悟、高素质的尺子衡量他人,挑剔交往对象。由于定调过高,无法与人合拍,碰壁后却又不纠正,久而久之,人为地在自己周围筑起了与世隔绝的情感围墙。主要表现在生活上的孤独和焦虑感,甚至常常有愤懑的情绪,一个人心中总有这样的情绪,即使才华横溢,由于与人群不合也难以得到尊重。自视过高,忘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古训,不仅对他人形成片面认识,还容易忽视自身的缺陷。其实对任何人都应该辩证地看,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就能在衡量他人时采用适当的尺度,评价自己时主动降低标准。世上难寻完人,切忌不要瞧不起他人,更不能以哲人、圣者的身分和口吻凌驾于对方之上,明智之举是如何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学会为人随和、真诚待人、宽容对人,在为他人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空间。这种态度将有助于我们吸取他人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发展会离成功更进一步。人生三境界文/池莉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天下剑道文/跟屁虫剑法,第一层境界,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中寸草,也是利器。第二层境界,讲求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以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而剑法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人生之三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个人的痛苦,跟天下比,就不再是痛苦。个人的追求,跟天下比,就不再是追求。放眼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心在,整个天下都在。和平,才是万物共存相处的最高境界。人生,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和品味!引导语: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群居的时候管住嘴,独处的时候管住心“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实现理想过程中必要的素质体现,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态度!经得起身外的诱惑,方可成就自我;耐得住内心的寂寞,终能修成正果。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和品味。生命旅程中,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寂寞。寂寞使空虚的人孤苦,寂寞使浅薄的人浮躁,寂寞使睿智的人深刻。上苍恰恰是通过生命个体能否耐得住寂寞来激发其创造潜能的。虽然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多多,对耐得住寂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今社会,要想安身立命,必须耐得住寂寞,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不寂寞。耐得住寂寞,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耐得住寂寞,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耐得住寂寞,才能不为外物所诱,抛开私心杂念,不浮躁,不盲从,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情凝注,心无旁骛,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情愫、一种享受。寂寞的时候,面对真实的自我,寂寞中有恬静,悲凉中有温馨,便有无穷的意味。即使人声喧嚣,也可以关上自己的心窗,给自己营造一片空间,独自感受生命的鲜活。寂寞的分分秒秒更可以和自己做倾心的交谈,细细内省一下自己,静静地抚慰自己、解脱自己。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困境的体验,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志不己,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耐得住寂寞,是人生旅程的驿站,是吟唤理性的天籁。只有真正体验了寂寞的人,才会更加珍视生活的温馨。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会拥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将纷乱的生活作一番调整,更好地面对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脱俗、至善至真的内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我沉默时,我感到充实”。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修养。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必须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躁处不躁。淡泊之心就是不为名利所累。人生在世,对于名利一般人都是难以免俗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择手段地攫取,就会利令致昏,成为名利的奴隶。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你随遇而安得到的将会是宁静与淡泊;放弃对金钱无止的掠夺,你安常处顺得到的将会是安心与快乐;放弃掌声鲜花的陶醉幸福,你激流勇退得到的将会是醒悟与乐观;放弃香车美女的沉迷,你得到的将会是平安与长寿。邹韬奋曾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快乐者总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理智和从容的态度对待名利,固守着人的尊严和人格。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名利面前,正确的态度是,保持心境平和、宁静和淡泊,知足常乐。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鲜花掌声,不忘形;冷嘲热讽,不颓丧;流言蜚语,不愤懑;失意跌荡,不忧伤,……语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淡泊之心还要不为成败所惑。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成功和失败交织起来的链条。患得患失,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行动的“目标”或“结果”上,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注重和体验,必然忧心忡忡。要学会顺利时不趾高气扬,挫败时不垂头丧气,即使竞争失利,人生遭遇灾祸,也想得开、看得破、顶得住、受得了,勇于面对,从容愉快地对待平常而重复的过程,过着洒脱的生活。耐得住寂寞,要有清静之心。寂寞和浮躁往往是孪生兄弟。浮躁的人最容易感到寂寞,也最难以耐得住寂寞。克服浮躁、耐得住寂寞,不是要甘于寂寞,沉沦于颓废,而是要远离心浮气燥、急功近利,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干事,厚积而薄发。古住今来,凡成就大业者,无不是一门心思,殚精竭虑。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在寂寞中奋斗,在奋斗中积累,何来一鸣惊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受挫折,在受挫时,更要平心静气地享受寂寞,养精蓄锐,蓄势而发。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海洋江河都是长流不息的循环,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充足;阳光星亮都是长洒不歇的轮回,才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能量;花草树木都是常青不停的蓬勃,才可以保持好自己的生机。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没有韧性的把持、没有耐心的等待,那么自己就没有机会看到旖旎动人的彩虹。任何人如果总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那么休想获取机会的垂青与眷顾!只有默默无闻地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有一天终会功到自然成的,生命之舟将会水涨船高!耐得住寂寞,要有坚守之心。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耐性,或者说,耐不住寂寞。坚守之心就是不为苦难所惧。苦难是成功的磨刀石,是对人的胆识、智慧和毅力的考验。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荆棘丛生。不少人就是迈不过这道坎,害怕、退缩、放弃、变向,结果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艰难的时候,虽然努力追求了不一定会有所收获,但不努力追求肯定没有一点希望。“坚持就是胜利”,只有以百折不挠地坚定地走下去,把坎坷的生活变得舒心自信,把苦难的时光变得轻松自在,才能度过黑暗而迎来光明,才能转变痛苦而享受喜悦,才能有“柳暗华明又一村”的收获,寂寞也就迎刃而解了。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她都是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反复做实验才成功的。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的发明大王,他也是不断地研究并做实验,才终于成为独一无二的发明大王的。所以,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就不能守得烟消云散的时日;没有百折不挠的磨练,就不能尝得甜蜜馨香的果实;没有契而不舍的倔强,就不能获得满载而归的荣耀;没有经过磨练的生命,是很难有润色光泽的闪烁的;没有经过坎坷的人生,是很难有精彩的舞台的。坚守下去,有三个选择:选你所爱——不必太在意别人或社会是否看重,用但丁的名言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爱你所选——当你没有选择或不容易改变现状时,“爱你所选”的尝试加上积极乐观的态度,会帮你找到光明之路。忠于兴趣——一旦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就一定要珍惜并全力以赴,勇敢执着地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耐得住寂寞,要有内省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知自己有缺点;最危险的缺点,是坚持已有的缺点;最无知的缺点,是为自己的缺点辩解;最可笑的缺点,是闭上眼睛也能发现别人的缺点,睁大眼睛也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克服这些缺点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内省精神,“吾日三省吾身”。人在社会上,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要和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不可能事事周到、人人满意,特别是同事之间、家庭之间、邻里之间免不了会发生矛盾、摩擦,最好的办法是采取谦让为上的态度,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化斗争为和谐,化烦恼为快乐。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人谦和一点,大度一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不为磕绊所羁,才能多一点微笑。老子曾告诫世人:“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达·芬奇也说过:“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乔秆高傲的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做人谦逊内敛不张扬,需要有厚实的内功做支撑,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编后语:寂寞是一块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意志是否坚韧;寂寞更是酝酿成就的养料。缘此,对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耐得住寂寞方能不寂寞。千年沧桑一廊桥文/解黎晴殷家桥,一座平凡的风雨桥。殷家桥横跨在桃源至慈利古官道的牛车河上,为晚清乡绅沈世香始建,《桃源县志》(光绪版)载:“沈世香,倡修殷家桥,高岩磴、毛家河桥屋,行者便之。”这类木栱廊桥“架木成虹,宛如天成” ,仿佛北宋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里的“彩虹之美”。它的营造流程包括选桥址、砌桥台、造栱架和建桥屋,其核心在于造栱架,用树木这种杆性的材料,采取编木而成类似“栱” 的结构特色,木构整体相互紧密地咬合在一起,除了跨越宽阔的溪流之外,又能极好地承受纵向的荷载——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亦是我国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极为高超的典范。这种木栱廊桥自古至今已深深地楔入了武陵百姓的生活,人们视其为集体记忆的象征,地理文化的标志,乡愁倾诉的载体,并将其融入对外文化的交流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殷家桥的造桥工匠不用一钉一铆与其他的铁件,以繁复的工艺和讲究的装饰,不仅赋予廊桥优美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还在桥屋内进行精心的彩绘,在廊桥的两端修筑门楼、碑亭、牌坊,使它摇曳着独特美观的外形,闪耀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四柱三间轻灵的小青瓦屋顶高踞桥上,双层展翅欲飞的屋檐,雕刻或现实或神幻图案的梁柱、枋额,组成湘西北典型的抬梁与穿斗相楔合的木构长廊式建筑,当地百姓俗称“瓦桥”。它既是跨溪过涧的桥,也是遮风挡雨的屋。其实,自殷家桥诞生以来的风雨岁月里,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且不说古代一好汉为制服孽龙而不惜化身木桥的传说,只说当年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西,曾在此休整、扩红、鏖兵,与土匪大战于殷家桥畔的棉花山上,成为殷家桥的一段英雄史话。尔后,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上尉徐歧山为参加中日常德会战于1943年路经此桥,在桥上笔走龙蛇挥就豪情万丈保家卫国的诗篇!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流逝的岁月只不过在桥身徒增几处沧桑的陈迹,就像一代代守在乡土家园劳作的父老乡亲,依旧眷恋山溪,伴随绿野,直到地老天荒。本来,廊桥——不仅起到了过渡的功效,还兼具祭祀、集散、交往、游览、配景、娱乐、商贸等多种礼仪性功能,既是造桥技艺得以延续的源泉,也是当地群众信仰、精神的图腾,有时还被赋予拦截风水、蓄福纳财、保佑村寨等美好的意义,表达了建桥者和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藏在湘西大山里的殷家桥,不仅是避冰躲雪之所,歇脚憩息之地,更是让身与心、灵与肉快乐的天堂——在酷热的盛夏,繁忙的耕耘之后,山民将疲惫已极的躯体放倒在风雨桥内两侧四柱三间悠长的条凳上,让溪水蛙鼓响在耳畔,让山风林涛吹在身上,让丰收喜悦漾在梦里……而外地跋涉而来的旅人,走进风雨桥仿佛来到一座庇护的驿站,歇一下长途走痛的脚板,喝一口桥头陶缸放置的凉茶,低头回想走过的蜿蜒的曲径,抬眼瞭望前面遥远的路途,云朵能飘来他的喜悦,溪流能洗去他的忧愁。每到傍晚,村里的男女老少喜欢围坐在桥里桥外,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倾听清凉的风中低鸣的溪声。待圆月冉冉爬上山头,抛来千万缕银色的情丝爱抚着天地之时,殷家桥宛如一条气势雄壮的卧龙,欲乘风飞去!但它还是永远地踞守在溪上,风风雨雨数百年,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碾过了多少车轮,总是寂寞地迎来雨雾雷电,送走春夏秋冬。也许,寂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灵纯净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尘俗的境界,一种甘于寂寞而获得的殷实与快乐的境界,是一切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者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殷家桥,是绿水的围巾,青山的秀眉,更是历史的插图,岁月的风帆!殷家桥,一座功德之桥,福寿之桥,一座穿越千古风尘直抵生命源头的回归之桥。人生有味三境界文/付秀宏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要喝果汁,因为果汁是甜的,味道从头到尾一样。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咖啡,咖啡刚入口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矿泉水,味道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另有玄妙。三个人的选择,有别样的味道。这个故事虽然有寓言的指向性,但他们的追求旋律各有不同。从中不难看出,第一种人沉迷于享受;第二种人喜爱从苦寂的黑夜找到光亮,然后创造跌宕起伏;第三种人呢,则留恋平凡,具有返璞归真之个性。我有时想,这三种人并非在现实中非常纯粹,而是一个人处在不同时段不同情境下出现的,所谓“果汁人生”“咖啡人生”和“矿泉水人生”的影子。那么,为什么三种不同人生会让人们取舍不定呢?或许某一种人生的那种贴心适意正好契合了你的要求,此时此地是此,彼时彼地是彼,但这种游移是暂时的,每个人有自己的主旋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取向。认清自己,更要看清未来,方为智者。“果味人生”并非不好,但隐藏着危机。只想享受生活甜美,却不顾其他,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知道即使再甜美,也会有荆棘。果汁在制作过程中,掺杂防腐剂,在享受美味之时,是否还想过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威胁呢?这种人生,是不是那种只追求刚刚开始的完美,而对以后造成的威胁而不顾呢?甜美不是过,沉醉于甜美就有问题。“咖啡人生”,是那种以苦为乐的人,喜欢先苦后甜的感觉。这种先苦后甜,酷似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境界,令人敬仰。在追求时,也许你并没有崇高感,但咖啡的惯性让你沉迷难于自拔,自重感高于灵动味。如孔子落魄而不悔,如梵·高疯狂而失控,如贝多芬执着而狂躁。若常人盲目仿效,往往被苦难压倒,一事无成。咖啡人生说起来头头是道,求证此命题除身体力行之外要三思。并非低估你的承受能力,“找到真你”方不枉过一生。“矿泉水人生”,倒像山间的幽兰,不事张扬,不求闻达,自开自落自芬芳。这种自适感,有一种天然之美,恰似老子的无为而治。因矿泉水虽然无味,但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许多矿物质,可纯洁你的肠胃,洗刷你的血液,健康你的身体。可禅悟佛家的妙理,提高你的志趣,平淡之中有神奇。也许这种人生太无趣,远不如疯狂享受一番,致死拼搏一回。但不要忘了,这种沉静、优雅,代表长存世间、自清自洁、自收自放、自成方圆的一种生存哲学。看似平平淡淡,无任何有趣,但他善从司空见惯中发现亮丽,从山冈轻雾中洞彻雷同。他们无中看有,以小见大,把无形的东西品得非常仔细,从而使自己生活的一尘不染得到无限充实。“矿泉水人生”区别于“纯净水”,正是由于他们的清新、气爽、味甜,有许多“矿物质”焕发无限魅力,所以“矿泉水人生”并不乏味,还拥有长久的乐趣,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人的一生,果汁需要,咖啡也需要,但矿泉水最需要,因平平淡淡有真趣、出深意。或许人一生下来,就是纯净态,但成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需要,纷繁多姿,因而选择时就要慎重。千万不要舍本求末,莫要自酿苦涩当快乐,要活出本心的自己。“果汁人生”“咖啡人生”“矿泉水人生”,人生有味三境界,细细拿捏当斟酌。养花是一种境界文/十分幸福打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常常在家前屋后开辟一平方米样子的土地,作为小花园,里面种着凤仙花、鸡冠花、美人蕉、菊花等等。小时候在外婆家上学,每个礼拜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开后门看花园,有时候花园里的花草被拔掉一些,有时候干脆被夷为平地,我委屈得哭了,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弄掉花园?”他常常这样回答:“光种这些,一天到晚就有蔬菜吃了?”这样的反问其实根本站不住脚,我还是没办法进行辩解,记得有一次莫名其妙地,一团毛巾塞进嘴巴,我几乎窒息,哪里有言论权呢?即使这样,依然对花酷爱不已。转眼上高中了,每个礼拜回家一次,我的花园被拆迁多次,最后在水井边种上几簇菊花。整个春天,菊花枝叶繁殖得茂盛无比,我欣喜不已。一个周末,回家后发现菊花枝被捆绑成一团团。我知道又是父亲的杰作。没办法,捆绑就捆绑着吧,只要秋天能开花就可以了,我思量着。就这样,在紧紧捆绑着的花捆间,在夏末的雨露下,一个个菊花的花骨朵悄然露出来了。渐渐地,花苞绽出了点点嫩黄。又是一个周末,回到家,一看傻眼了,井口的菊花还是被捆绑着,所不同的是,被齐刷刷地割去了一半,花苞都没有了,只有硬邦邦的秆子和老嘟嘟的叶子。有点发怒,询问父亲,回答还是那么让我无奈:“光种菊花,别的蔬菜都不种,好吗?”我愕然了,从此,不再“沾花惹草”了,真的惹不起,沾不起。后来工作了,忙忙碌碌之间也没有养花,留在心间的却有老舍《养花》所描述的美好境界。王国维的人生境界文/金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着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他巧妙地运用了本是描写相思诗句的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成功的人生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茫茫大千世界,纷纷扰扰,我的路在何方?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管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是把握现在,做一个努力的人。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天的因,即是今天的果。只要付出了,就必定会有回报。这功到似天成的极美境界有谁不向往!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一种境界文/王斌近来,我两个肩胛痛得厉害,就去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挂的就是张教授的号。去之前,朋友介绍说,如果时间与上班有冲突,可以在七点钟之前去,这样八点钟之前就可以做完针灸,不影响上班。据我了解,除了急诊外,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法定每天八点钟才开始接诊,针灸是对慢性病的中医疗法,不可能有急诊,七点钟怎么可能找到医生,而且是专家教授级大牌医生?然而,张教授确实七点钟就到了医院,每天义务加班一小时,没有加班费,没有任何补助,近十年来,心甘情愿起大早加班,分文不取。他认为非这样做不可,原因有三:一是方便上班族,让患者诊疗和上班两不误;二是每天多诊疗十多个人,一年就可以多诊疗几千人,满足不断增长的患者就诊需求;三是提前分流,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时间和缓解焦虑心情,增强良好的就诊体验。其实,我肩胛疼痛已有好久,迟迟不去医院,一个重要原因是上班脱不开身,既然张教授解决了这个后顾之优,那便毫不犹豫地去医院接受治疗。那天早晨,我六点五十五分赶到张教授所主管的针灸科,虽然我是第一拨,但不是第一个,已经五六个患者了,有的已经扎上了十几根银针,有的正在让张教授扎针。诊室里七张病床,只空一张,张教授便让我在这张空床上躺下。我不由得感叹,这么早就开始忙啊!后来我才知道,张教授自2008 年至今近十年,除双休日之外,每天都是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出门,开车要么去医院本部,要么去松江南部,一天不落。张教授居住的小区停车位十分紧张,经常是后停的车横在先停的车前面。为了第二天早晨能够按时出发,每晚临睡前,他都先检查一下自已车前的情况。有一次,有辆车挡在了他的车前,他就找到保安,说次日清晨六点钟出门,麻烦请协调一下,到时让车主出来动一下车,让个道。保安找到了车主,车主把车钥匙给了保安,称其好睡懒觉,早晨会关手机。第二天早晨,张教授拿到挡住自已车的车钥匙,坐上去却怎么都发动不了,因为车型不一样,且此车太先进,他不会弄。眼看上班时间来不及了,他急得一身汗,保安也不会弄,打车主电话,果然关了。张教授只好坐地铁赶到松江的一医南部,勿勿忙忙,连早饭都没有吃。还有一次,是个周末,他去广州参加研讨会,周日回来已到深夜,洗漱后东方已经放白了。这一夜张教授几乎没休息,早晨他担心疲劳驾车难以保证安全,便坐地铁赶到松江,因而晚了五六分钟,见七八个患者已经等在针灸科门口,他很愧疚,连声致歉。患者们很感动,有位患者动情地说:“你提前上班为我们,也没有任何好处,我们给您添麻烦了,感到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们,而您做出牺牲却还致歉,这个境界高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对奉献与辛劳坚持一段时间并不难,难的是数年如一地长期坚持。而张教授已经坚持了近十年,是多么不容易啊!读书的境界文/汪亭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读书治学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重境界。学海浩瀚,无边无涯,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瞰察世象;而后明确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句告诉人们,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在读书治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废寝忘食,勤学苦读,是必不可少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年累月的潜心修研,熟读精思之后,方可豁然开朗,有所领悟。第三重境界,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这需要靠个人的修行和悟性。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适合于每一个人。只是,在繁杂忙碌的尘世中,大多数人选择了闲时乱翻书,看过忘过,得过且过。汉代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但凡学者大家,无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就是一例。曹禺在清华大学里,用三年时间几乎读尽图书馆里的世界戏剧。而后6个月他全神贯注地写作,终于在1934年创作出了经典戏剧《雷雨》。近日,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他提出: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三境界”放在读书上,也非常合适。初读之时,充满好奇,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原本模样。再而深读细读,发现世事变化莫测,开始迷惑、彷徨、挣扎。最后,看尽书本千万册,一切又还原如初。此时的心境早已从容淡定。读书的境界,虽各有说法,但都一脉相通。首先好奇热爱,再而潜心修研,最后顿悟开化。读书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怀揣一颗好奇热爱之心,一路走过少年、青年、中年,跟随时光慢慢修行,等到终老之年,世事万千已淡定如尘。掬一缕墨香润流年文/映日清荷立秋了,虽然还没有到霜林染醉的时候,但真的已经嗅了到浅秋的味道。抬头凝望,天空澄澈碧蓝,几朵白云飘浮,拂面而来的风也很清爽。我喜欢这样的褪去燥热的天气,亦如我喜欢清幽静谧的世界,喜欢云淡风轻的风景。我不想去随波逐流,不想在尔虞我诈中劳费心机。只想在喧嚣的人群里安然无语,用心聆听人生的感动和美好。我知道我无法洗濯世间的沉渣与丑恶,但我愿用我的真诚,让岁月玲珑。我喜欢微笑,喜欢让自己的心微笑,喜欢在浩瀚的文字里寻觅微笑。文字的国度里,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的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文字中有我想要的一切美好情愫。徜徉在文字的王国里,褪去俗世中的浮华与喧嚣,烹文煮字,描山绘水,捡拾生命里亦真亦幻的明媚,把生命里最美丽的情愫装进岁月的行囊,在崎岖的文学路上跋山涉水,甘之如饴。白落梅说:习惯了一杯浅茶,在细雨的日子里,一意孤行地听竹风为我说书,弹曲。只有这样,才能抵抗人世无味的繁喧,独享片刻的寂寞与清凉。如此,甚好!记得曾经有人说我的文字矫情,其实,一开始我是满心的不悦。可是瞬间我便释然了。向来各花入各眼,她这么说自有她的理由。再者,我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是,拒绝了别人的批评就等于拒绝了进步的良机。更何况,文字只是自己的钟爱,并不是为了取悦于谁。自己也只是想惬意清静地在文字的田园里漫步,从来没有想到要和名利赞誉有什么瓜葛,我笔抒我怀,我手绘我心,这样足矣!不经意间,闯进了红袖添香,犹如闯进了文字的百花园。这里的文字,有的清丽婉约,有的针砭时弊,有的朴实清新,有的豪放大气。每一次踏进红袖的天地,总能嗅到文字的缕缕芬芳,总能啜饮新鲜的文化汁液。红袖,不嫌弃我的肤浅,不鄙视我的拙劣,以最美的笑容接纳我,包容我。在红袖的田园里中漫步,在红袖的舞台上曼舞,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人生乐趣。在岁月的田埂上播文种字,是一种空灵飘逸的心境。在文字的荫凉下吟风弄月,是一种幸福曼妙的享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许,我没有第一层境界的“会当凌绝顶”的远大目标,也没有第二层境界的“九死而不悔”的坚毅,但或许,我会拥有第三层境界的从容淡定,踏破铁鞋,阅过万千风景,不刻意追求的也许是最本真的美,最高的完成是心灵的满足。并不是所有的耕耘都是为了收获,人世界有一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耕耘,纵然没有太大的收获,然而,与星月清风为伴,与竹篱茅舍为友,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之乐呢?盈一颗秋水长天的心,穿过一段段如烟的岁月,趟过波澜不惊一城池水,心中怀抱着空灵的梦想,悠然前行,让心灵在素净的光阴里静澈芬芳!掬一缕墨香润流年,流年烟雨,红尘旧梦,都会伴着丝丝墨香定格在岁月的帘幕上,不会淡去。墨润流年,心漾清欢,足矣!人生应达到如此境界童心——人们常说:年轻是一种心态。童心,意味着真诚、善良。有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忧愁,你的心就永远不会老。追求——追求是一种目标,追求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可能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追求无所谓高低贵贱。人生何曾没有过理想、没有过幻想?不管理想、幻想能否实现否,生活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追求。勇敢——勇敢是一种品质,勇敢是一种智慧,勇敢是一种力量,勇敢是一种自信。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面困难,你就拥有了勇敢的心灵。优雅——优雅是一种气质,优雅是一种风度,优雅是一种做派。女人需要优雅,男人必须学会优雅。轻言细语,尊重别人,礼遇他人,自然优雅。沉思——哲人说:我思故我在。沉思是一种心灵洗礼,沉思是心灵的清洗剂。沉思使人内心丰富充实,沉思使人淡定,沉思使人成熟,沉思使人自信。驰骋——驰骋是一种放松,驰骋是一种解脱,驰骋是一种遗忘,驰骋是一种发泄,驰骋是一种放纵。当你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驰骋在旷野郊外,驰骋在运动场馆,驰骋在狂风暴雨中,驰骋在网海。人最需要的是心灵的驰骋。纯洁——纯洁是一种思想境界,纯洁与天真做伴,纯洁与纯真为邻,纯洁与善良为伍。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要保持纯洁真难,因为说你纯洁,并不意味着你可爱,而是意味着你傻得可爱。不过,人还是需要一点纯洁,圆滑世故总是要被人看穿的。美丽——美丽人人盼望、美丽人人喜欢;美丽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感体验。哲人说:因可爱而美丽。美丽无处不在,人人皆有美丽,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人们不是缺乏美丽,而是缺乏发现美丽的心。美丽其实很简单:你觉得美丽,就美丽。音乐——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枯燥的,不喜欢音乐,不会欣赏音乐的人生是极其乏味、毫无意义的。浪漫——浪漫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格调、一种情感体验。浪漫其实很简单,浪漫无处不在,浪漫随时可为。不是你会不会、懂不懂浪漫,而是你有没有一颗浪漫的心。孝的境界文/王国梁经常与朋友们聊起孝敬父母的话题,大家都认为,父母老了,是该我们尽孝的时候了。同样是尽孝,但方式各有不同。我私下总结了,其实孝也是有不同境界的。朋友坡子这些年做生意挣了不少钱,他把自己归入“土豪”一类。他做生意忙,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坡子吩咐老婆,留心父母需要什么,随时给他们买买买。吃的,穿的,用的,都要讲究品牌和档次。有这么一个有钱的儿子,坡子父母也蛮自豪的,经常跟邻居们炫耀坡子买回来的高档货。有一次,老父亲生病了,坡子忙于生意没空照顾,就请了最好的护工,把老父亲照顾得妥妥帖帖。不过,我以为,这种孝只能算第一层境界。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让他们衣食无忧,充分享受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幸福。这种形式的孝,只要条件允许,一般人都能做到。再说我,我不如坡子那么有钱,但我在尽自己的能力满足父母物质需求之外,还会关照他们的精神需求。我经常说,赡养老人,别忘了精神赡养。多动点心思,心细一点,想方设法让父母精神愉快。周末时,我会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带他们出门旅游。去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对老人身心健康有好处。生活中,我会留心父母的爱好,为他们买戏曲光盘,陪他们去邻村看村戏。父亲喜欢下棋,我有空就跟他下一盘。母亲喜欢跳广场舞,我非常支持。她参加广场舞比赛的时候,我陪同她去,还负责为她录像。我的做法,父母很满意,逢人便夸我孝顺。这种孝,也只能算是第二层境界。只要我们有心,也能够做得不错。朋友大冯的孝,才算得上孝的第三层境界。大冯在北京有份不错的工作,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他打拼多年,终于在北京扎下根了。正当这个时候,大冯的母亲得了重病。大冯有心把母亲接到北京治疗,然后跟母亲一起生活。但老人说,别人老了都往家乡跑,想落叶归根,她不愿意老了还去异乡。习惯了家乡生活,到哪都觉得别扭。好说歹说,母亲就是不肯去北京。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大冯毅然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陪伴母亲。尽管母亲不同意他这样做,极力劝阻,因为这种工作不好找。可他执意回来,他说,好工作以后还可以再找,可“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他不想失去最后陪伴母亲的机会。一晃两年过去了,大冯母亲的病情还算稳定,他在小城做着一份简单的工作,无论收入还是发展前景,都远不如在北京。但大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很值。我以为,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像大冯这样做的。你肯为了父母,放弃自己的前途,甚至是一派光明的人生吗?我觉得我做不到。大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为了父母宁肯舍弃一切。一般情况下,父母能为儿女舍弃一切,做儿女的很难做到为父母舍弃一切。为了父母能够舍弃一切,是孝的第三层境界。为人子女,我们都在尽自己的能力尽孝。但我们做的都不够完美,再多一些爱,多一些耐心,努力做到更好。一边尽孝一边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提升孝的境界,才能给父母最大的幸福!心情和境界生涯的艰苦困苦,经常使人们持久困厄在认定的命运里,似乎一切皆天意,损失一切热情诗意。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不时洗濯着你的魂魄,滋养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了日常的琐碎、生涯的纷杂,才遮掩了她的环佩妙音,模糊了她的青碧通明。更深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分,你才干卸下繁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的审阅本人,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哀鸣。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分,才干正视本人的心里,走出生俗樊篱,在魂魄深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恬然的悸动。终于了悟:清泉不会由于风雨而永远混浊,绿洲不会由于寂寞而酿成戈壁!世上并没有什么永久的幸运让你永远的自鸣得意,世上也没有什么永久的不幸让你永世的痛不欲生!终于清楚:生命的辉煌,回绝的不是普通,而是平凡!所以,喜气洋洋幸福高兴时多些想念,只需记住别变节漂亮的初志:困顿失落哀痛苦闷时多些神往,只需记住别虚拟不幸的苦梦!专心泉熄灭如火的悲愤,专心泉冲净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取得无限的轻松。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终身中,有许很多多的感情,而一切的感情都需求用心灵去静静的体验。这种灵与肉的震撼,需求在喧哗冗杂的尘凡中去支付,更需求在交融撞击的对决中去呵护。比方戈壁。“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是一种境界;“漠上草惊风,夜虫尽哀鸣”也是一种境界。喜好戈壁,慨叹天然的威力与浩瀚。情衷绿洲,享用生命的安定与淡泊。比方绿洲。温馨淡泊是一种心境;热情强烈热闹也是一种心境。比方恋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是一种境界;“蓦然回忆,那人却在,灯火衰退处”又是一种境界。尘凡如网,感情融合,遗憾、孤单,超脱,静守,沉醉……都是境界,一种人生的境界!喜过怒过哀过乐过成过败过得过掉过,但何曾永久过?一弯瘦月,几缕清风;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累是一种境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你我相融。人活着,带着我们源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行走在生活的轨迹上。地上本没有路,我们就靠自己一脚一步踏出一条条大道;世上本没有朋友,我们就靠自己的努力与包容结交下一个个知己。有人说生活就是人们如何去走生与死之间的这段距离,我觉得有道理。人的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幸福,同样也伴随着痛苦与失落,我们要在生活中,用我们辛劳与汗水不厌其烦地将这些幸福与快乐、痛苦与失落串联起来,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累。常听到有人抱怨,活着多么多么得累,可是我要说的是,累不一定是苦,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感受,累也是一种快乐。电视上,报纸上一直在宣传着那种“穿越崇山峻岭、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图景,向往非凡。梦想着自己哪天也去亲身感受一下那种与山水亲密接触的舒畅,微风在山间吹来,拂在脸上,轻揉而温情,鸟儿清脆的叫声从林间传来,悦耳而动听。置身如此的人间仙境,忘却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仿佛亲临了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现场。多少次睁开眼睛,都后悔为什么不永远生活在此梦幻里。终于有一次机会让梦变成现实,兴奋与激动无以言表。当真的行走于山涧,穿梭于云雾,才发现如此美景和每天七八个小时汽车的颤抖相比,是那么得不足轻重,此时的感觉就一个字:“累”。几天的行程,回到熟悉的家,美美地睡上一觉,此时似乎天宫的美景也无法和现实的睡梦相媲美。当生活归于平静,翻开那些记录了足迹的照片,想想那些劳累的日夜,发现累过之后的美景变得如此的真实与深刻。有时候想想,人生也何尝不是一样呢?只有自己用累作代价换来的生活才是最美的。我们生活在人与人相互交融的现实世界。为了生存我们不断地拼搏,为了进步,我们不断地努力,过程充满着辛劳与汗水,是累提醒着我们不能被成功和喜悦冲昏头脑,是累告诉着我们,不能被失败和挫折踩在脚下,累过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生之途像一幅美仑美焕的精彩画卷,不仅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有打拼过程中留下的巧夺天工。和人相处也会很累,性格的差异与交流的需要,我们会相互的包容与忍让,在这过程中不乏会感觉到累;相互的了解与沟通,我们会需要付出努力与时间,这过程中同样会感觉到累。一次次的欢聚与畅谈,一回回的误解与释疑,累萦绕着我们,但是累过之后,我们会发现,朋友多了,快乐有了,生活也充实了。是累让我们感觉到友谊如此的真实,是累让我们体会到真情触手可及。累是一种境界,只有在累过之后,我们才更会去思考,在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只有在累过之后,我们才更会去珍惜,在累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生活之花的绚烂。清坐文/九满他们说“呆坐”。我不说。我比“呆坐”还有诗意,还要有远意,我是“清坐”。我喜欢清坐。生活之余,临睡前,或端坐于藤椅上,或卧躺在大树下。不经意间,眼睛自动调焦,像魔术一般,万物退去,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扬起的手,都变成了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渐渐的,四周一片死寂。魔幻的感觉,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眺望远方落霞而眼中无物,闭目养神而胸无旁骛。一个人,一颗心,一个世界。从生活中走出来,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褪尽所有的浮华与烈艳,无所羁绊,无所顾盼。把一些所谓的思念,一些较劲,一些负面情绪都束之高阁,或者掷之千里。什么都不想,不管红尘多么纷乱,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类似于绘画中的留白。甚至比留白还要留白,就是坐在那里挥霍时光,像农妇把怀里的谷子一把一把地撒在地上,一部分被芦花鸡啄食,一部分在土里发了芽。这样的时光,没有入侵者,像一条奔腾的大河走到了宽广的下游,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泥沙慢慢沉淀,河水开始澄澈透明,不起波澜。静下来,清下来,心境变得湛然而明亮,心灵像被清水洗过似的,没有杂色杂念,这个世界像是我的,又像不是我的。利禄之心淡了,尘世的烦恼散了,将一个在生活熔炉里烧得滚烫变形的自己置于清水里冷却。慢慢的,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重要了,时光仿佛停止了,连自己最喜欢的徐缓的东西都悄然远离了,坐在时光之外,又坐在时光之里,让心底的那份宁静蔓延,再蔓延……心一空,心就清了。身边的人和物变得无关紧要,我不在乎他们怎样看我,也不在意我脸上的表情是不是让他们觉得奇怪——这些,仿佛成了一个生命体系中最可以忽视的东西。也许单纯、简约,缺少诗意,缺少浪漫,但平静,清逸,没有贪奢,再板结坚硬的心,也柔软起来,缓慢起来,通透起来,并将生活中的所有疲累宣泄殆尽。静下来,清下来,吐尽体内的浮躁,烦闷,纠缠,辛苦和琐碎,类似于清洁工打扫房间,体内乱七八糟的东西此时被扫地出门,荡去尘埃八千,“房间”内顿时空荡起来。这是一种姿态,一种物我两忘的姿态。严格说来,它让人在这个世界上变得清清的,几乎达到了一种“无为”的境界。清坐,像最后一块还没有被侵略践踏的绿色岛屿,是难以描绘的,既不是焦虑的坐,又不是松弛的坐,既若有所思,又意绪飘渺;坐而不自知,有点走神,了无意愿,表情纯粹,仿佛是有意或无意地要向虚无讨个说法似的。清坐,是走进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是心灵自由的深呼吸不受任何人干扰的一个过程。只要心底有一片风光旖旎的绿洲,走进清坐,也就是走进了风景,也就有机会享受忘世的境界。现在想起来,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该是怎样一种境界啊!一坐一个时辰过去,一沉淀一个下午过去,光阴无涯一般接纳着慢慢清下来的自己。此时此刻,我不用疲惫于应酬,也不用辛苦于周旋,内心才有机会沉淀下一些东西,才有时间去掉一些琐碎的形式性的“废物”,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从工作中脱身,从都市中隐退,回到心灵的后院,把自己放牧成独一无二的皇帝,不思朝政……“出了什么事?坐在这里发呆!”见我清坐,妻子关切地问我。每次被妻子“唤醒”时,我竟傻里傻气地不知自己身处何时何地,只是随口应付她:“没出事!”妻子万分惊讶地说,“没出事?没出事为什么发呆!”妻子说我发呆。我想,她只是说对了一半,古人说的“呆”,指嘴像木头一样不会说话。而清坐,不仅嘴不说,心也不想。怎一个“呆”字了得!我要怎么解释?我是不是要进一步解释!“清坐”这个东西,唉……不是因为“出了事”。我是不是应该告诉她:我在追求一个境界——清的境界。我喜欢这种境界,并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善忘 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冷冷的晚风,轻轻地吹着,吹乱了满怀的思绪。辗转的流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不留痕迹,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蓦然回首,青春已逝。脆弱的心,在红尘中落寞成一季风花雪月,一世情缘,刹那间成了海市蜃楼!人,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记住的话,那实在是太多太多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对你的各种伤害,诋毁。忘记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为人的美德。忘却吧!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忧伤,因为它只会让人颓靡。忘却吧!如果把它们深藏心底,那么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心碎与泪水;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必竟过去的已成为过去,已画上句号,如云烟般消散。走向明天,这是我在小学时就学到的,而从没有走向昨天之说。是的,昨天即为昨天,那就说明它已过去,不管它有多么的卑污,我们都可以做到忘却,然后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毫不畏惧的告诉人们:“我要走向明天,我要开拓我的明天”!太阳每天必落。它毫不吝啬,更不会偏心于谁。我们也应该用新的心情,新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每一天。无需为昨天,已成为过去的忧伤而忧伤,亦,无需为昨天而得意忘形。我们要面对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忘却吧!放下一天里的所有该放下的,让一切从零开始。如新的一天,新的太阳般重新升起,还自己一片澄清的天空!无法忘记过去伤痛与愉悦的人,往往会连今天的幸福也失去!无法忘却昨天的人,往往会连今天都把握不住!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真情、有假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感恩、也有抱怨。人总是一个矛盾体。一边希望自己能够活的超脱些,轻松自在些;可,常常又事与愿违,总在不经意间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的麻烦与负担。如果真的想活得悠闲,那么,为何不学着让自己释放心灵的重负,学着忘却,忘记那些无碍于个人原则的得失;无关大局的磕磕碰碰;无伤大雅的前嫌旧隙呢?学会让自己时时都轻装上阵,潇洒前行!懂得忘却之人也是最明智之人,她们的心中只装着大局,她们追求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因为有了忘却,她们便不会斤斤计较在情绪的漩涡里,也不会迷茫与徘徊在情感边缘。精神便得到了一份放松,心,便有了一份愉快。从而,使自己轻松迎接新的每一天!人生如歌,何必去过份的计较与留恋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已成定局的怨恨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这种不必要的负载,让精神再去遭受这种无谓的折磨!学会忘却吧!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学会忘却吧!就像春去了秋来,花开了又谢,世间万物皆如此。喜欢一个人才能真正幸福文/静静的思考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一个人,总有一个完美的自我,总有一种完美的状态,总有一个完美的心情。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也没有完美的人和路。一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善待的人多。学会善待自己,才能给别人更多的幸福。善待自己,你才能真正幸福我相信,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无怨无悔。”其实,人这一辈子真的不容易。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可是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慢慢释怀,比如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知道生命中会多一些遗憾;慢慢地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经历,比如人生中很少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人;渐渐地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比如想要的很难获得甚至无法获得;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学会生活……当你学会在平凡中努力的时候,你也会变得不平凡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条件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不愿意学习的状态。可能你还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的好方法。但是也请你千万不要灰心,毕竟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成功,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成功。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工作赚钱,给自己积累幸福。有些东西,只有你努力了,才会有所收获。当你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那些还在原地踏步的人,自然也会感到满足。当你不断的努力进取和赚钱的时候,你也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还有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你不是别人眼中的世界中心型人物,而是你身边最努力、最优秀的那个人。珍惜生活的美好,享受生命的本真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旅行,只有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时光,不被虚妄的情绪所干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又美好。人生有三重境界,网摘自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1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无明,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3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人生有三重境界,在一重境界中已过了花甲之年,这便是:中年、老年、少年。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成长去到达人生的顶峰。老年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圆满与幸福。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在坚持,百忍成钢,变得坚韧不拔,体现自我价值情怯岁尾文/李宗贤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写阔别多年后回乡的心情,写得极是准确。我想仿拟此句写自己的岁尾心情,叫做“岁尾情更怯,不敢翻日历”。年轻时我并没有这样怯怯的岁尾心情。因为年轻,我也曾处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领受长者“子登青春”的羡语,感觉着充满活力生命的轻松和惬意,感觉着“八九点钟的太阳”热情澎湃的生命正无尽头。童稚时期则更是毫无岁月流逝的概念,挂上新年日历的时候,吃过年夜饭的时候,我和族中子弟们还会欣喜地欢跳着击掌庆贺长大了一岁。年少时确实是无忧无虑、无所用心,对于岁月的更替绝无敏感。虽然在父亲的建议下早就写起了日记,是知道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但日子在花样迭出的少年游戏里甜甜地过,心里从不曾有片刻时间去思考“岁月”这样有些沉重的问题——过于稚嫩的心是不适合负荷沉重的劳什子的。我写日记进了新年还习惯地错写了旧年的年份,整个七十年代布满了我错写的年份和涂改,布满了我没心没肺的叫喊和彻天彻地的喧闹——日子过得岁月无痕,有着无可复制的飞扬——以后的生活中我无数次地追想着这种无可复制的飞扬。二十岁这个年龄可能是条分界线。二十岁以后似乎无法再拥有无忧无虑、无所用心的境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十岁以后学业、事业、家业既接踵袭来又交错挤兑,它们都以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给出的三种境界循序演绎,一视同仁地折腾我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我绝非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也难逃此善意的劫数。在忙忙的应付中,时间不再是涓涓细流,绵长地流淌;而是急瀑跳崖,轰轰地倾倒。时间的流逝就出现了老人们常用的夸张:眼睛一眨一年,眼睛再一眨又是一年。一眨一眨中,我似乎已经无暇享受岁月的欢乐,而是感觉一直站在逼仄的岁尾,怯怯地清点,自己还剩多少年龄,可以支付给以后的岁月。人生识字糊涂始,这是哲学命题,而不是生活常识。识字程度总是和对于世界以及社会生活的认识程度成正比的。文字是大千世界的符号,人没办法直接对着大千世界思考,只有借助文字符号思考。所以,识字是理性的土壤,是思考的条件。童稚时期识字少,对岁月也就多感性认识而少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中,岁月似乎有足够舒展的空间,听凭人去享用挥洒;理性认识中,我们醒悟到,岁月的空间对于我们往往没有多大意义——有限的生命总冷酷地限制我们尽情地、充分地拥抱岁月。所以,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表达。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句话几乎已经把人生的任务完成和境界提升表达干净了。人的一生中,这些任务和境界是环环相扣的,哪一处环节松脱了,人生的质量就必定打了折扣。打了折扣当然可以修补,但修补就存在时间风险,上天往往吝啬假以时日。我情怯岁尾就是这个原因。我活过了王勃的年龄、贾谊的年龄、柳宗元的年龄、韩愈的年龄、杜甫的年龄,正奔“耳顺”而去,但我哪里有他们的才华、境界和成就哦,我注定此生已大打了折扣并且无法修补,我也早已无法用“年轻”作为自己的遁词。欧阳修和苏轼在不足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称自己为“翁”和“老夫”,这就封杀了我“年轻”的历史可能。当代社会以人均年龄的提高而仁慈地放宽了“年轻”的边际,似乎提供了“年轻”的现实可能。但我记得陈村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没有理会放宽了边际的年轻,在谈到一个“青春无悔”主题散文征文他的得大奖的散文《深刻的梦》时回信给我说:“青春早已逝去,我们都已是老者。”那时陈村三十二岁,我不过二十八岁。而况现在的我呵。当然,岁尾情怯在我已是年年如此,但掇弄文字总是我顽固的爱好。才华和境界早已是羞于言说的,表达向善之心倒是可以让我扪心无愧。孤独是一种境界文/邓仲祥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个性的浓缩,是一种寂寞的悲哀,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表现。我们说孤独其实是一种心境,整天为世间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会体验到人生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沉湎与浮澡和焦虑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那独特的滋味。只有平和而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心境。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不是一个性格孤癖的人,甚至说,有时挺开朗、活泼、挺合群的。但是另一面,那就是安静。我们一直认为孤独是一乐趣,一种不同于朋友一起谈笑的乐趣,一种无法解释清的乐趣。当孤独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你不必去顾虑他人的眼神。这样的一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的放松。而感受到这份自在,便已是孤独中的一大乐趣。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孤独,喜欢孤独的感觉,喜欢在孤独中独自享受。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冲一杯浓浓的咖啡,细细地品味自己的心境,缓缓地敲打着自己心底的那份淡淡的思念;看着月色,欣赏那诗境中的圆月,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披在身上,灵魂被月光洗礼。有时沉醉,沉醉在这孤独的的回忆中。只是这样静静的夜晚,时间过的飞逝,每个人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一种宁静,在那份宁静的孤独中,不必为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而烦恼,不再为日常生活中的压抑而苦闷,让心情在孤独中拥有一份独特的享受。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染,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我的思绪,也不会因冲动而留下遗憾和后悔;沉浸在孤独中,能让自己平和、冷静、思考、稳重,让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让有一种聆听自己的心语,让有自己感受这不易察觉的美。孤独的时间也是珍贵的,孤独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体会孤独也是因人而异的,体会快乐的孤独感觉是被动的,是需要你去争取去领悟。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孤独中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其实,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在怀旧感受和品味曾经的种种,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的故事,心情也就随之降到了冰点,悲伤的,挥不去的记忆就会填满整个心底。于是,悲哀着自己的悲哀,感伤着自己的情怀!孤独中的人可以寻找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到自己坚强的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让你明白该如何去切换生活的态度。让你的心灵小憩在孤独小丹之中,享受一回孤独,品味一次孤独。别害怕孤独会淹没了你,因为孤独不是海,它是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另一个空间。你可以在那里找回很多久违了的感受,也可以在那里找到你心灵出发的起点,找回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东西。我们从不拒绝孤独,当孤独来临时,会融入自己的生命,融入于它给我们带来的淡淡温情中。此时,灵魂在渐渐的净化,思想在走向升华。孤独的乐趣,也并非是人人都能享受,人人都会懂得享受;这能力是受于先天,或是靠后天慢慢习得的;孤独能让一个人脆弱,也能让人更加的坚强,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有的人尽管天赋极高,才华横溢,却不能面对孤独,面对孤独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在空虚中逐渐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把孤独当作一种心境、一种挑战。于是,在人海沉浮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孤独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很用心地告诉你:其实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不完美的美学境界文/积雪草去宁夏,在博物馆看到一只黑色的陶碗,在角落里静默不语。这只敞口的陶碗不知道在时光里浸淫了多少年,看上去破败、残缺,有时光的印痕。裂纹被修补之后,金色的粉线显得尤为突兀、耀眼,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我站在这只被修补过的陶碗面前发呆。往回追溯,在长长的时光里,这只陶碗曾经被怎样一个人捧在手里?我不得而知。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只陶碗不知被谁一不小心打破了,然后修复、重生,以涅槃的姿势,重塑不完美之美,抵达另一种美学境界。生活中,这样的人、事、物比比皆是。很多人追求完美,但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完美。完美更像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念想,而不完美才是生活中的常态。不为不完美纠结、沮丧,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缺憾和瑕疵,往往会成就另外一种气质不同的美。古人有一个“五恨”的轶事:吾生平所恨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五恨”虽然不多,但有刻意追求完美之感。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因鱼肉细嫩而闻名。但鲥鱼的刺多如牛毛,很难令人大快朵颐。许多人想吃又怕刺,两难之中,难免生“恨”。但如果鲥鱼无刺,还会这般令人念念不忘吗?作家张爱玲平生也有一恨,那就是: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的“恨”事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憾事。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惜存于世间的并不完整,让很多人遗憾顿足,成为“恨”事,但也让世人愈发珍爱与痴迷。清代文学家张潮有十恨,他在《幽梦影》里说: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相比之下,张潮的“恨”事比较接地气儿,书被虫儿蛀了,夏夜被蚊子咬了,让人恼火;花有刺,豚有毒,太让人扫兴;桂花和荷花动不动就谢了,太不知趣。可是桂花也好,荷花也罢,如果常开不谢,人们还会这么爱惜吗?残荷听雨就不说了,桂花谢时,满地米粒一样的黄花铺地,余香袭人,是不是从中看到另外一种美?不完美,也是美。因不完美而衍生出来的美学境界,让人更难以忘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完美的事更是数不胜数,生活中哪能事事如意呢?所谓的“恨”,其实就是恨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不完美,或者说不够完美。说到底,“恨”没有太大的意义,接纳才是正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间枯荣,世事沧桑,生活中有太多不完美。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就连我们自己也在一天天老去……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接纳不完美,拥抱缺憾,是一种豁达的境界,是一种成熟和历练。接纳并不等于妥协,而是顺势而为,从中发现另外一种美,探寻另外一种美学境界,最终化解生活之憾,提升幸福感,以达至内心平和安宁。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