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散文(精选14篇)立冬,闽北水仙,暖意文/自在女巫昨日立冬。日子走得急匆匆,连立冬都这样的匆忙。前一天还是秋天的炙热,倏尔,一场雨,就到了另一个季节。雨总能让我有更多的沉静和思考。于是,喜欢雨也就再自然也不过了。喜欢不打伞,在雨中的漫步,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当然是细雨如丝的日子,滂沱大雨时淋湿了,那感冒就要来造访了。今天的雨从昨天一直走来,下得那么的不急不缓。仿佛要将冬季的寒冷置于这丝丝的雨中,贯穿整个的季节。这一路走来应该很艰难吧。从遥远的北方,长途跋涉的。雨可以走过漫漫长路,也可以从一个季节走入另一个季节,而有时候却无法从一个街区迈入另一个街区,只是在徘徊。如此的徘徊,也许雨季带来了某些人的问候,于是如邮差般,一家一户的,轻叩门环,将每一个只言片语都要带到。也许有的人家还烦劳她带回复,这样一来,雨也就只有慢慢等待了。然后带着温暖的问候到下一站,那里就将开始绵绵叙讲的雨天了。若是谁家的回复带着愤怒或犀利的言辞,那下一个街区等来的即是暴雨如织,或者是闪电雷鸣了。徘徊忙碌了一天的雨,不知是否吧我的话给遗漏了,于是我投身雨中,在万千雨丝中找寻我的温暖。不得,只有返回陋室。守着小小的茶盘,煮上一壶水,泡一盏茶,在茶汤中寻找失落的记忆。天凉了,所以泡了闽北水仙。不记得怎样知道闽北水仙的,只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就爱上了。想起西方神话中,那个溺水的少年,如水仙般洁白,悠远的淡淡愁绪。因此第一次到语茗轩,不问别的,只问水仙,恰好有。也因此和老板娘成了朋友。起初并不知水仙是属于岩茶,也不谙何为岩韵。但是第一次喝过,就知道,这是我的茶了。水沸了。汤杯,置茶。干茶置于杯中,乌黑粗壮的条索,沉重有声。这是好的水仙的第一特性。醒茶数秒,倒去茶汤。此刻的茶叶已经有所舒展,开始泡第一泡。茶汤倾出,随雾气袅袅的茶香立刻让人沉醉。业界有“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果然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出岩茶的这种甘甜。如善歌者随意中浅浅的吟唱,仿佛轻描淡写,却回味悠远。那种甘甜如这冬雨中的暖意一般,渐渐释放出。不细心体会的人,只是感受到了冬雨中的寒气,而非丝丝的暖意。小口轻啜着滚烫的茶汤,两三盏茶汤喝罢,胃已然暖了。这下子,从里到外的暖意,真实而又有点儿奢侈了。暖,有时未必就一定艳阳高照,若是有心去寻,即便冷冷的冬雨中,你也可以寻着她的气息了。守着我的水仙,守着冬雨中深藏在某处的暖意,听着雨的细细讲述,仿佛听见其中也有某个人给我带了的委婉的那么一声问候吧。秋将去 又立冬文/王霞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凉着凉着就到了十一月。这个月里有个标志性的节令:立冬。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有四个标识着季节开始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还有就是立冬。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农耕时代,冬意味着秋收结束,农作物收割储藏,人要规避寒冷了。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远在汉魏时,天子要在立冬这天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在这天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这也符合秋收冬藏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春种秋收后,农人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来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新一轮的劳作。既然是休养生息,用丰富饮食犒赏全家就成了要紧的事,有句民谚“立冬补冬,补嘴空”,说的就是这个理。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不同,习俗也有不同。在南方,人们会烹调鸡鸭鱼肉犒劳一家人。到了北方,则是以饺子作为主打。吃饺子过立冬是有讲究的。立冬是秋冬之交,因此有“交”子之名的饺子是当仁不让的标志性食物,这和除夕夜的新旧年之交替有异曲同工之意。吃饺子还有另一种让人温暖的含义。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回乡时正值隆冬,看见南阳的百姓饥寒交迫,耳朵多被冻伤,又兼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就总结了多年的临床实践,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一直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人们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于是,过冬至吃饺子就成了习俗。再后来,人们在立冬这天也吃饺子。有句很有趣的俗语是这样说的:“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酿冬酒也是立冬的一件大事。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上辛,命典馈渍曲,曲泽,酿冬酒。”说的是在立冬时要做好酒曲,用来酿冬酒。此时,稻谷已收,有了酿酒之材,又兼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能发酵形成良好的风味。因此,人们把从立冬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酿酒的时间称为“冬酿”。所酿之酒,以备此后的冬至、除夕等节日时祭奠天地君亲、祈求福祉所用。“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里,就写出了品冬酿作新诗的雅趣。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还因为常常依据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一季的寒暖,有个说法叫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当漫长的冬季在休养生息中缓缓度过时,也预示着繁忙的春天就要到来。是啊,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写在立冬到来之时文/罗文博不知不觉间今日是立冬了,温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南方立冬,像是个略施粉黛的女子,不艳不素,还有一丝秋天犹存的温婉。古人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地始冻,土气凝寒,立冬果然一出场就给人们一个下马威。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在诗人笔下,冬天虽寒冷,能温暖心灵的事物却更多。一位不约而来的老友,一只红泥小火炉,一杯雪夜里熨烫正好的美酒。一个人可以躲在时间深处,安静而从容。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在阳历的11月7、8两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时间,巧用天时。立冬了,天气没有特别的寒冷。这个深秋在迎冬时有些温暖,不过早晚的温差还是略显。随着“霜降”裹挟着秋日里最后一缕和煦的秋风,带走秋天的最后一缕残阳,冬季便将悄然而至。不管四季如何更替,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霜降目送着一个季节的流逝,迎来的又将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初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莅临,脚步有些迟疑,是怜惜枝头上一朵花的孤寂与伶仃么?天空蒙蒙,使得这种灰暗的色调,变得单一而又深沉,像心灵中那些某个空白的时段。只是这灰色的天空也无法释怀一缕怅然。晚秋的忧伤还隐隐约约,实在是想抬手挥去,迎向新的季节,却终走不出那段梦境深处的迷惘。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凉着凉着就到了十一月。这个月里有个标志性的节令:立冬。 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还因为常常依据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一季的寒暖,有个说法叫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立,建始也,表示一个季节自此开始;冬则是终了的意思。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农耕时代,冬意味着秋收结束,农作物收割储藏,人要归避寒冷了。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远在汉魏时,天子要在立冬这天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在我们的民俗里,立冬时节要到坟山祭祖。冷风乍起,冬意渐袭,立冬时的祭祀又被称为“送寒衣”。适时,以新收谷物、时令佳品、纸火香烛祭祀祖灵,多烧冥币冥衣,叮嘱防寒保暖,禀报今年收成,祷告庇佑人畜两安,祈求来岁丰登。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在这天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祈求上苍赐给来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这也符合秋收冬藏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春种秋收后,农人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来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新一轮的劳作。进入冬天,城市开始过冬。阳光也开始过冬,像是在储存光耀,等候灿烂。秋末,大多看到的是阴晴不定的雾天和光芒不强的太阳,起风时,雾终于散去。城市开始供暖。冬天里有着更多的好天气。阳光普照大地的好天气。我喜欢冬天里阳光强烈的光芒。寒冷的季节,路边梧桐树上没有落尽的叶还在片片成荫,还有那些高大的楼宇在阳光下形成的坚实暗淡,都显得特别清晰。荫影下的寒冷更加阴冷。走在冬天的阳光路上,整个人会被正午的太阳晒的暖洋洋,手已不再冰凉。“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里,就写出了品冬酿作新诗的雅趣。民谚云:“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冬令进补的意识,在民间可谓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进补之道的人却很少。立冬补冬,也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适当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需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一般在前几天,大多数主妇们就会三五成群地相邀着去药店买进补的材料,什么天麻、黄芪、党参、当归等等。除了这些中药材,还有就是炖鸡汤了,这个很重要,因为立冬这天炖的鸡一定得是土鸡,吃添加剂的鸡才糟蹋了那些补气补血的中药材呢。所以,要么在哪个农户家早早买好了鸡,要么是有亲戚家送来。要不,就是自家鸡圈里养着。若临时抱佛脚,哪买得到吃谷吃糠的正宗土鸡?当然,那些没有鸡的人家就只有炖猪脚或排骨了。也有吃得奢侈的,宰狗,买羊肉,这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美食家”。除了食补,古人还特别重视脑补。冬夜漫长,且又是农闲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提升乡民文化水平的方式。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生命在于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适得其反,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不错选择。同时,要多晒太阳,进行阳光浴,注意保暖,增强体质,有病早医,无病早防。不管怎么说冬天来了,暖也罢,冷也罢,总是要过去的这是自然规律。因为在冬的后面还有春夏秋的姐妹们等着走向人间送来春花秋月鸟语花香!既已立冬,离飘雪的日子渐行渐近,待到残雪消融,想来春天也为期不远了。季节可以轮回,人却只此一生。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像一个演员,只是或悲或喜角色不同罢了。冬来了,每个心灵都想要寻找一处温暖的所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静观其变,沉静地回味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苦难,多少悲愁闷,是躲不掉避不掉的,唯有直面,唯有接受。立冬之后,就是冬天,此时,我站在冬天的门口,向着远方,向着漆黑薄凉的夜色,轻轻念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立冬 深切的思念文/孙雨今日立冬,平日喜鹊成群的科技园区,突然来了一只体型硕大的乌鸦。 一大早便顶着晨风在楼顶上恬噪,声音低沉而洪亮“哇!哇!啊!啊!”,使人想起“闭上你的乌鸦嘴” 的段子。果然,鸦嘴一张,让人心慌。告诉你万物萧杀的冬天到了,芸芸众生将失去自由。其实,今年立冬前的赤峰在经历了霜降节气的一场寒流后,便迎来了连续十几天的“阳春”天气。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一丝风。至11月5日、6日,也就是立冬的前一两天,白天气温升至15度以上。我在英金河大桥桥墩旁观察:昨晚藏在缝隙中的那只瓢虫,享受了一早的温暖阳光,在九点左右便开始慢慢爬行了。还有,在秋末草地上一过就爬满全身的那种褐色的,形似蚜虫又比蚜虫大出一倍,微壳下藏着微翅的虫儿,如今也云集在这向阳的墩上。有的聚在一起亲热,有的爬几步就亮亮纤细的腿儿,晒晒太阳。平日缀网劳殊的蜘蛛,是没有心思再去结网了,在这一堆美味中孤独穿行。当然,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在那里聚集,和平共处,共享这一年里最后的温暖。有时,专为那满树来不及慢慢变黄,就被一夜寒流冻在枝头,虽然枯萎却依然泛着绿色的叶子,送来一阵风。你仿佛正经历一场骤雨,万万千千的树叶瑟瑟而下,画着美丽的弧线随风飘落。但就在这时,风住了,阳光依然温暖,虫儿依然快乐。下午,我看见一只蚕豆大的蜘蛛在地上爬行,便俯身让它爬上我的手指。它借着手指的温暖着实歇息了一阵子。我看见它细细的长腿的末端已经发白,几乎已失去活力。过了一会,它似乎恢复了一点力气,便果断翻身落地。我费了好大得劲才在几片枯叶边找到它,目送它走向心中的那一点温暖与自由。只是能走的就都走了啊。夏天雨前贴地而飞的燕子,池塘边穿梭的“鱼郎”,还有树林中唱遍南北的鸟儿,如今是都不见了踪影了啊!还有,夏天在连绵无尽的由紫花苜蓿铺就的草地上蹲伏的那只肥硕的灰黄色的野兔,我早就认定它就是人类社会中的贪官,一看势头不好,凭着腿快,又没有什么天敌,一溜烟跑到国外了。剩下的只在坚持。晚上从红山下的树林穿行。园区突然不见的成群的喜鹊却在这里或飞或落,深沉迷恋着脚下这片土地。于是你的心中也激荡起阵阵暖流,唤起那份曾有的真情与热爱。四季轮回本是由不得人类刻意摆布的,你不喜欢冬天,冬天也要来。你期待春天,就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立冬,在时光里发呆文/洛水九月未授衣这样的天气适合发呆。太阳散尽温度,猩红着脸,与高粱相谈甚欢。草木袒枝露叶,凉风一扫,到处是龙飞凤舞的狂草。夜色安然迷离,月华如练,在心头上凉一阵、冷一阵。恍若一走神,就被白霜打湿,老了清秋,花白了时光。立冬是幅水墨画,人生是幅水墨图。李白醉醺醺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最大的雪并非“满前村”,而是白了头。所以大雪之前,需要白霜来热个身、提个醒。在父母嘴里,霜还叫苦霜。一个“苦”字,囊括人生况味以及时光的味道。古人说,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早已不是好读书的少年,这样的时节,骨质里的钙、铁仍会沉淀,像归根的落叶,在时光里沉浮、辗转。年华逐人老,寒意随冬增。我能酣然接受叶落归根,但难以释然,在我成长的路上,父母并行不悖地老去。“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母亲眼花手颤,已做不动针线活;父亲腿脚迟缓,已不能骑行进城。九月授衣,如今只徘徊在记忆里,连他们御寒的棉衣,都是我挑选的。我曾想象他们试穿的模样,印象里尽是老态。时间去哪儿了?连我都记不起他们年轻的样子了。立冬日,陆游写道: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洗衣机的搅动声响过寒砧,思绪随着衣物在流水里旋转,我忽地感受到同样彻骨的伤心:九月今年未授衣。万物始收藏秋收冬藏,这说的不是节气,而是生命的秉性。或储藏食物,填饱咕噜的胃肠;或采集阳光,温暖阴冷的寒冬;或收藏时光,慰藉萧瑟的心灵。“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前后,愚钝的蚂蚁、聪慧的鼠类、狡猾的狐狸、凶猛的猎豹、勤劳的蜜蜂、优雅的喜鹊……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自己的收藏。于丹说过三只田鼠的故事。第一只拼命找食物,第二只努力找御寒物,第三只游手好闲,受到前两只老鼠的指责。冬天来了,吃不愁,穿不愁,但无聊透顶。第三只老鼠开始分享他的收藏:游荡时的见闻、故事。原来,它收藏的是温暖灵魂的阳光。收藏阳光,多么有慧心。“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连禅都忌惮寒意,更何况世俗的众生。立冬适合采集阳光,恍若一转身,就与春撞个满怀。“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立冬也叫小(阳)春,时光也会“怀春”。此去小春无多日,咫尺梅花一绽香。从春到冬,是一绽香那么近,又是一转身那么远,就像从我到父母。不知何时,我忘了转身,父母也在我的背影里,步履蹒跚,渐行渐远。回家“授衣”。父母在晾晒衣物,都是我丢弃的。从小到大,它们安静睡着,构成我的进化史。父母一边掸尘灰,一边聊往事。阳光灼眼,跌足于她斑白的发丝,时光一泻千里。立冬的样子文/马浩立冬,意味着时序进入了冬天。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被六个节气充填,立冬,是最后一个季节冬季迎来的第一个节气。我总觉得二十四节气,是中原人根据中原地带的时序物候变化总结出来的,江南塞北,只能作参照,不完全对的上号,就拿立冬来说,立冬是什么样的,无疑黄淮地区的物候最有发言权。霜降一过,秋天便走到了冬季的地界,带头赶来的风里有着砭骨的寒意,河流似乎更细瘦了,更清冽了,河边的芦苇仿佛一下子变得刚硬了起来,芦花从灰到白,此时,农人要开始割芦苇,铰芦花,留着芦花越冬御寒。寒冬,芦絮可以用来填鞋,把芦絮捻成线,编制成芦茅鞋,芦絮还可以铺在床上当褥子,在物质贫寒的年代,人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水边野生的菖蒲已不再苍翠,大约由于水分的被秋风抽干了,进入冬天,便耷拉着脑袋,割罢芦苇,顺便也把菖蒲收了,在河岸边晾晒着,晒干了,可以用来织苫子,菖蒲的叶子里天生着气孔,可以保暖,苫子可以当席子铺,也可挂在门外以作门帘,冬天,闲居在家,屋里生着火,阳光从苫子缝隙中溜进来,屋子是暖暖的,人是惬意的,一任冷风吹。穿心红的红萝卜,萝卜缨好像不怕霜降,一星半点的霜奈何不了它,翠生生的,立冬了,西北风随时都可以吹来,趁着天气暖和,拔回家放心,拔萝卜时的心情是愉悦的,感觉哪只脆甜,拔出来,撸去叶子,用叶子擦擦萝卜身上的土,用大拇指剥皮,此时的萝卜皮非常好剥,从头剥到尾,卷曲成螺丝状,随手甩在一边,白莹莹的萝卜玉一般的质感,一口咬下去,冰裂般的清响。大白菜蹲在田里,像位守望者,在等待着冬的如期而至,它对寒冷有着先天的免疫力,大白菜古人称之为菘,意味着冬日不凋,岂但不凋,反能在寒风中生长,农人为了让大白菜抱心生长,便在立冬的时日,用草绳把大白菜捆起来,以防叶片四散开去。大白菜,不到天气落雪了,是不会砍的。大白菜经冬的历练,味道甘美。辣疙瘩,一种类似青萝卜似的大头菜,立冬之后,拔完萝卜就开始拔它了,它不好直接入口,天生就是为了被菹,也可切成丝做成小菜,俗称辣疙丝。辣椒也要割了,也有人连根拔起来的,那是种植的少,种植面积大只能用镰刀去割,辣椒棵上缀满了红的紫的青的辣椒,辣椒叶依然青青的,枝叶间还有白色的辣椒花,可惜生不逢时。把辣椒棵子拉回家,垛在院中,随吃随摘。棉花也要拔了,成熟的桃子,拔下来依然可以吐絮,没有成熟的,已无法成熟了,时令到了,拔下来,拖回家,分成若干小垛,码放在门前的空地上,等着棉桃吐絮,再去采摘。……此时,该收的已收,小麦在寒风中默默地生长着,如果发现麦苗长势太好,要用碌碡碾压,长的时机不对,不利于抗寒越冬。与小麦陪伴的,尚有油菜,多在田头地脑的边角地带。立冬时,各地的人们为了利用好物产,过好日子,慢慢地形成了地方习俗。黄淮地区,立冬要挖地窖,窖藏萝卜、山芋、白菜,要编织草苫子,用草封堵俗称雀户眼的屋墙上的小窗户。据说南方,像绍兴一带,立冬有酿造黄酒,唱社戏的风俗。塞北则开始储备食物,开始漫长的猫冬时光。季节有季节的样子,节气有节气的样子。立冬是什么样子呢?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漫画了几笔,在漫画的过程中,感受着生活的艰辛与美好。立冬后文/兰采勇立冬已过,却没有酷霜降临,也没有雪花落下。放眼望去,原野上新出的麦苗碧绿一片。树下的枯草丛,尚有几朵美丽的花儿在绽放,有点初春的感觉。是的,有点初春的感觉。可是,河堤上金黄的落叶,一丛丛挂满红豆的野枸杞,告诉人们现在是立冬后的日子了,一切却又仍是深秋的景象。此时,不见了燕子的踪影,听不到燕子的呢喃,南去寻暖的鸟儿已经无影无踪。成群的麻雀在嫩绿的麦田里飞起飞落,也有红头顶的啄木鸟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停地敲打着。蚊虫越来越少,偶尔一只美丽的秋蝶在树丛中飞舞,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秋水怡人,堤岸五彩斑澜,尚无冬天迹像。蓝天高远,白云几朵。此时已是立冬后,雄鸡每天都在叫醒黎明,无论秋冬。小鸟每天都在歌唱生活,无论秋冬。自然的心情看一切,一切是那么令人觉得美丽!立冬文/陈绍平我是从朋友的短信中知道了冬的到来。这天,朋友发来短信,大致的意思是说冬天到了,要注意身体之类关切的话语。我猛地一惊,成天忙忙碌碌地奔走,我竟然不知道季节的变更,经朋友这一提醒,我才醒悟过来,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流年逝水啊!从我懂事的那时起,父亲就给我们兄妹几个说那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渐渐地,我也才知道,“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的农谚,也明白了“春天播种,秋天收成”的道理。我很佩服父亲能熟练地记住二十四个节气,他也能记准每个节气的时间。这样,什么时候耕田,什么时候播种,父亲都清清楚楚,一年下来,庄稼也长得好,收成也不错。于是,岁岁年年,我们在节气的交替中慢慢长大。如今,人到中年,家庭,工作,孩子,一大堆的事纷至沓来,也就忘记了“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也淡去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只知道天凉了加衣服,天寒了穿棉袄。那曾经看着父亲吧嗒着旱烟,给我们念着“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的情景,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要想再静静地聆听,现在竟变成了一种奢望。蓦地,我记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仿佛看见了瑞雪飘飞的舞姿,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我也看见了桃李花灿烂的笑靥,一个美丽的春天。又一个人生的春天——如期而至。立冬的门庭文/王琪春去了,夏远了,秋朦胧了,而田野柿子树上的小桔灯却点亮了一个新的节气,这个节气叫立冬。它素面朝天、恬淡宁静,能让喧嚣止于寂静,可使浮华归于平淡。它为整个冬天注入了一种简约的基调,铺垫了一种沉默的性格。寒风乍起,冷月无声,岑寂的冬天,诠释人生的真谛;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孤独的夜晚,展露生命的真意。在我国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被尊崇为礼敬四方的重要日子,早在周朝时就已经确立。在二十四节气的大家族中,它们是四个含笑比立的君子,四个坚贞不屈的挚友,四个情同手足的兄弟,千百年来,它们在亘古流传的风俗里,在四季流转的光阴里,默默地讲述着它们苦乐与共的年华。立冬,在古代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个重要的节日。作为节气,表示此时太阳已经到达黄经225°,日子已经走到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古人还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能结冰,地始结冻,野鸡一类的大鸟不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相似的大蛤。想想古人是多么的质朴,又是多么的浪漫啊。而古风悠悠,历史久远的天水先民,还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预测一冬的冷暖,一季的寒温,俗谚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据说十分准确,毫无差错。作为节日,立冬这天,皇帝要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皇城北郊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吕氏春秋?盂冬》曰:“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如果说帝王将相注重的是节气的礼仪制度,那么民间关注的则是立冬的吉祥意义。天水一带,在立冬节,民间就有祭祀祖先的活动。那一天会买来五色彩纸,粘成寒衣被褥,烧之于坟头,焚之于路边,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与感恩,慢慢相沿成俗,就成为十月一日寒衣节为逝者送寒衣的习俗。立冬是往事、是记忆,也是含蓄、是收藏,有忧虑、有慵懒,也有期盼、有憧憬。唐朝的李白在这一天说:“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多情而浪漫,风流而潇洒。宋代的仇远在这一天说:“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立冬时节,有人憧憬“雪夜闭门读禁书”的快意,有人向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浪漫,有人感慨“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的寥落,有人低吟“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的悲凉,有人沉醉“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的香梦。而奔波他乡的游子,在外打工的后生,还冒着凛冽的寒风,为生计而忙碌,为梦想而求索。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一年又将到头,从立春到立冬,仿佛只是一杯茶凉的功夫,一个回头的瞬间,而此而后,一场又一场接踵而来的雪,将掩盖你走过的路,翻过的坎,将消融你有过的悲,曾经的喜。是非成败转头空!真的么?站在立冬的门槛,当我回望自己的人生时,不禁潸然泪下,几十年碌碌无为的光阴,春也没春过,秋也没秋过,而生命却已经到了人生的冬天……生命的冬天里,唯有以诗为灯,照亮荒芜的心,唯有以字为薪,温暖归去的路,赶在生命的大雪到来之前,回到心灵的故园,回到人生的家乡。立冬后的下午文/辣糖似乎已经习惯坐在安静的课堂上听老师喋喋不休着他冗长又无聊的自我夸奖式的演讲。猛然回过神来,抬头望向窗外,明晃晃的日光总能将我的思绪从上一段暂停,然后拉向下一段。已经立冬了,又是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如果可以,在院子里看一本书会是极好的。我这么甜甜地想着。时间来到了2013年年底,温度并没有因为立冬而骤降得让人猝不及防,反而是一连几天的艳阳高照,真是难得一见。最近的生活总让我想起一些话,诸如“生活的常态是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之类的。对,平淡,正是这段日子以来最好的写照和总结,就像燥热的夏日被宁静的秋覆盖,短暂的凉爽会让人心旷神怡,沉寂得久了就容易爆发,倾盆大雨或大雪纷飞,毕竟冬天就要来了。社交网络里,朋友的生活总是无时不刻充满了惊喜与欢乐,与他们相比,我生活里的色彩就像被什么稀释了一番,寡淡的很。听说昨天是立冬,再过两天就是光棍节了(也就是我的节日),淘宝上会疯狂打折……这些看似能让许多人为之疯狂并大肆庆祝的消息在我这儿并不奏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是我拒绝它们的说词(毕竟我也不想这样),但这些说词也恰恰是此时最真实最切合实际最理想的状态,换句话说,我需要它们来帮我抵抗一些诱惑。说的不假,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只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生活也充满了挑战。有些人迎接了挑战,拒绝了诱惑;有些人陷入诱惑,将挑战抛在了脑后。其实,当你尝试去抵挡这些诱惑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人们总感叹生活不易,在此时它给予我的挑战就是就业或者升学(深造)。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可以通过计算或深思熟虑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最困惑人的是,二者皆有可能是正确选择,只是过程不同而已,我又该如何让抉择?我知道,这是每一位大学生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也明白,这是一个值得我去严肃地思考、仔细的琢磨并为之废寝忘食的问题。无论如何,我要做的是全力以赴的PREPARATION,它会占据我的时间、精力、思绪等等的EVERYTHING,所以怎么可以心有旁骛?我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解答,也可能短时间内会一直持续这种颓靡的状态,准确的说是一种生活里最基本最单调的周而复始的折磨,但清醒一定会如影随形,就如此刻,我望着窗外,就开心了很多,可能是因为想到了更多,但管他呢,就算是莫名的。教室靠山,我一直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也许我知道,只是不记得。山那边整点的钟声响起了,回荡到这边安静的校园里很是悠扬,我以为会看见成群的白鸽飞过,但我忘了,这儿不是广场,我还在课堂上,那个“王婆卖瓜”一般的老师就像在演着一场无声默片,又把我逗乐了。渐渐发现,在这样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里,就算迎来寒冬,也不会冷到心里去;去图书馆自习或去教室上课,占到一个好座位是一件有好福气的开心事儿,最好是靠窗,这样一来可以欣赏窗外的午后。相信我,景象没有那么萧条。就算冬天即将来临,就算乌云笼罩在心头,也一定可以从窗外那棵熟悉的大树身上,感受到一股让你坚持下去的力量。乡村『立冬』文/魏益君一场冷雨,一阵凉风,把秋天送走了,于是,一个新的节令便如约而至——立冬了。立冬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清晨,轻柔的风儿开始带着寒意,炊烟的色彩也开始变浓。暖暖的炊烟是那么的惹人爱怜,袅袅的、直直的升起,映衬着苍茫的天空。忽有一阵轻风,烟柱被风儿折弯,压在农舍的身后,像是给农家的院子梳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继而,炊烟渐渐散开,漫上房顶,挂在树梢,笼罩着温情的农舍和农家悠闲的日子。一柱冬日的炊烟,总给人温暖的怀想,使人悠悠然想起灶间烧火的母亲,和被灶膛跳跃的火苗映红了的那张慈祥的脸庞。村头的白杨林开始叶落纷纷,林子里铺满了一片金色。太阳也起得晚了,摇一摇睡得惺忪的红彤彤脸蛋儿,趴在树梢,与满地的黄叶相映成金色的柔美。晨风吹来,树叶沙沙,枝头还总有那么几片树叶不愿落下,在冬风里飘飘,不知道是对秋天的留恋,还是对冬天的招摇。立冬了,并不是没有了绿色,新播的麦苗已经吐绿,一行行,长成优美的诗句。初冬的晨雾总是青睐这片绿意,慷慨地罩上一层轻柔的丝幔。当风儿吹走丝幔,叶尖上便缀满了珍珠般晶莹的晨露。麦苗儿尽情吮吸着初冬的甘露,为着另一个节气的拔节,积蓄能量,养精蓄锐。谁家的汉子踏着晨露走向变得清瘦的荷塘。他知道,满池的艳丽过后,便是庄稼人真正的喜悦了。汉子穿上水服,走下池塘,捞出一节长长的惊喜,与自己比着身高,脸,笑成了一轮初冬暖暖的太阳。于是,乡间小径上,女人开始挑一担鲜藕,笑意盈盈地走向乡村的集市。“新鲜的莲藕唻!”女人一声长长的吆喝,如同新鲜的冬藕,鲜亮清脆。立冬了,日子开始一天天变冷,也许会有一场雪,给大地披上洁白的羽裳,让千峰万岭变成银山,使消瘦的树木进入冬天的花季。于是乎,冬天变得温情脉脉,开始进入孕期, “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清香扑鼻来”,冬天里孕育着春天,静静期待着,期待娩出一个艳丽的季节。乡村的节奏开始变得不紧不慢起来,猫儿狗儿懒洋洋地追逐着太阳,追逐着一份温暖。农人有了闲暇,围一个火炉,沏一壶浓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开始了神仙般的日子。不知谁家的门口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在迎娶穿一身红衣的新嫁娘,把一个寒冷的冬日闹得热气腾腾。立冬了,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孕育,农家孕育着一个新的希望,大地孕育着一个明丽的春天,一切都美好着,激情澎湃着……写在立冬文/张成彬一不留神,老了蚂蚱,落了梧桐,霜降之后,已是深秋。听说北京下雪了。打开窗户,天灰得像哭过,800公里外的小城,淅沥的小雨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北京雪里的那份凉意。此时,耳机里是那首赵雷的《南方姑娘》 :“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的秋凉,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 一遍又一遍……回顾这段时间的生活,一个字:忙。也许是因为我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琐事,以至于大学时我帮着逃了无数次课的兄弟结婚,也没能去参加他的婚礼。打电话给他祝福时,明显感觉到他那份失望,但他却开玩笑说:没事没事儿,等生宝宝的时候你再来,这不都快了,还有一定不能一个人来哦。我笑了笑,说好。独处久了,似乎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交流。下班之后,无非就是看看电影,或者听听老歌,偶尔会去学校看看。这是一座我熟悉的城市,只是与几年前不同,那时这里有一群熟悉的人在这里生活学习,有人一起打球,有人一起吹牛。但如今的生活状态就像是: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这座城市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我突然不知该如何与它相处,因为熟悉的一切已经不见。一个人,一杯水,一个晚上,已成常态。有的时候我会觉得稍显孤独。过去一段时间唯一做的一件稍微精彩的事情也许就是去看了杰伦的演唱会。听杰伦的歌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去现场。演唱会现场粉色的荧光棒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坐在我周围的人似乎没有那么的疯癫,倒是我像个诗人一样,跟着节奏,吟唱了一整场。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场与情人决绝的告白。结束曲音乐是那首再熟悉不过的《七里香》,伴着不舍的心情,演唱会就这样结束了,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清楚的痛,清晰的静,清澈的美。清纯的她,转身,出发,奔向我的沧桑。车鸣,暗灯,耳机。出了奥体中心,我随着人群一路往回走,边走边唱。步行十多公里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一点钟,长这么大,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像是一次放逐。这也许是最颠簸的一年,和刚换环境之前的那种憧憬不同,我会面对很多现实的际遇,最深刻的莫过于居无定所。算了算,过去的几个月,我换了四处住所。有一处我想我会记得更清楚,因为就在那里,某一个下雨天的早上,我被在床头觅食的老鼠惊醒。这么多年,习惯了自己操办一切,也对自己糙惯了,但那一次我终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痛下决心,寻找新的住所,幸好在寻找住所的时候,有好友帮忙,搬运行李总不愁没人帮忙,这座城市的温馨总与他们有关。我想当我老了,回忆录里一定会提及几个老友,在一个稍显闷热或是小雨飘落的傍晚,看着别人的欢畅,和我一起颠簸。忙碌、颠簸,又是一个立冬。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累,于是就会出去散散步或是打个篮球。但身边总觉得少那么一个人。这几年,我好像与时间谈了一场恋爱,并且沉溺其中,享受着她给我带来的喜怒哀乐。猛回头,我发现这一切真的像梦一场,就像《颐和园》里的尾幕:大梦醒来,永失我爱。人海深处,就此掩埋。这种感觉不太好,我看到了时间的影子,但爱情已经不在,想着要是与她一起,怕我也还是节节败退。我曾喜欢过一个姑娘,她应该也喜欢过我。我还记得她,并非她美丽的容颜,只是在那个我人生开始转变的当头,她刚好出现,叫我鼓起勇气做一个英雄的样子。这么多年,我也就当了那么一次英雄,她见证了,什么话也没说,只一个眼神,一支烟没烧完的时间,我喜欢上了她。然而生活的迷幻,像是情人一般魅惑,制造曲折,让人无从选择,终致一场没有结局的分割。我不难过,只是有些不舍得。不为什么,也许就像一样的烟火,注定不一样的颜色。想起电影《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情节,故事里换做是我,我依然贪心地希望着能遇到那样一位坚强和勇敢的女孩儿,来一起保卫现实中的爱情。我很喜欢的影评中这样写道:“三十年的放逐,三十年的孤寂,永恒的虚幻之爱和功成名就,于我宁可换取刹那的耳鬓厮摩,平平淡淡地在小镇当着电影放映员,和心爱的女子一起生活”。就算是主人翁多多,也是如此想的吧。亦或是: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伴着11月的冷雨,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左肩有个睡着的你。那是泾川镇的姑娘,20岁模样。年轻的立冬文/廖天元立冬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随着一阵又一阵冷雨的侵袭,很多人赶忙穿上秋裤,把自己包裹起来。二十多年前的冬天仿佛格外寒冷。读初三的我们,立冬一过,便急急忙忙找来塑料油纸把窗户遮住,虽然光线有所变暗,但总归减弱了风的力度。这对晚间住在教室里的我们来说,基本就属于“洞天福地”。那时家里都穷,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舍不得到场镇租房子,或者租了房子也不想来回奔波耽误学习时间,晚自习后,便把后排的桌子拼在一起,一人出一床被子,十几个人头挨头脚并脚,在周围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期待未知而朦胧的未来。我和几个“老表”都住在教室。田老表人很帅,数学很好,很多女生喜欢有事没事向他讨教;周老表很爱笑,两个酒窝现在想来依然很迷人。还有一个叫兴红的老表,本家,按辈分高两辈,但都称老表了。还有几个,很遗憾想不起名字。几个老表都爱学习。特别是上完晚自习,点着煤油灯,还要写写算算到深夜。我那时年纪较小,本是懵懂的年纪。看他们刻苦,自己也不敢贪玩。因为根本也没有人陪你嬉闹,你也不可能单独入睡。真不知道那时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觉用功。难道真的懂得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的道理?这倒未必!那时在农村,考学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特别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赌在升学上。于是,每天争分夺秒刻苦用功也就见怪不怪了。有一天晚上,时间早过了十二点,几个男生困得直打呵欠,可在教室里上自习的女生仍然无动于衷,没一丝离开的迹象。男生们又不好意思睡下,咳嗽几声引不起女生的回应。时间不知不觉已太晚,几个老表相互一眨眼,趁着女生出去上厕所的功夫,把教室门赶紧堵上,吹灭煤油灯,翻身上桌。“咚咚咚”,门外响起女生的敲门声,没一个老表应声。接着,女生气鼓囊囊的叫,还是没一个应声。女生在外面喊:“不开门明天有你们好看!”老表们还是不说话,任凭她们在外面折腾。第二天发生的故事现在都历历在目。英语老师到了课堂,就抽查我们住在教室里的英语作业,没完成的,劈头盖脸的好一阵数落。我和几个老表成绩都很好,只有红老表仿佛没有完成,被英语老师训斥到教室后站了一节课。我们悄悄回过头去看他,他目光所遇,回一个鬼脸。还是这个红老表,晚间睡觉时发生了一件啼笑皆非的故事。不晓得是谁把煤油灯绊倒,煤油滴落他一头。清晨起来,满头油气。他趴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洗了半天,还有浓浓的味道。于是,干脆跑到理发店,让理发师挥舞起火钳,把自身略带微卷的发型整得更卷,然后带着一顶帽子,跑来上课。让人意外的是,多年后在南部县城街头遇见我们当年的英语老师,我跑上前去向她问好,她居然脱口叫我刘局长。待发现认错人时,她突然又转身而去,只剩下呆呆傻傻的我——时光改变了我,包括我的容颜,以致当年如此疼爱我的老师都认不出我来。多年后,懵懂少年都人到中年。我和几个老表有的读师范,有的上大学,在不同的行业渐渐拥有不同的成绩,有的当了医生,做了教师,有的做了领导,有的搞起了企业……物质也丰富起来,但教室里的那段光阴,回忆还是那样的清晰、美好,一点也不觉得悲苦或者悲壮,总觉得无比快乐!时间已经走了,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没有遇到他们,或者,遇到另一群人,我,我们,还能拥有如此的现在吗?难说!只能感叹那时那地的幸运!很想大声说,好温暖,立冬后的年轻岁月!立冬诗话文/聂难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确定依据,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立冬,曾引发了古代诗人们的无限感慨和诗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篇。“诗仙”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如此敏感,他的《立冬》诗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边取暖边饮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细读之,浪漫之情跃于笔端,尤其是最后两句,想象奇丽大胆。从诗句,我们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立冬日气温要比我们现在低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这是南宋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立冬》诗。开头两句用夸张的比喻来写诗人的生活处境:简陋的屋子小得只能容下膝盖,墙低矮得只有肩那么高。“授衣月”在古代指该准备御寒衣服的九月,意即“立冬之时”。寒冬来临之季,炉炭得寸积,“布被棉”还得“铢称”,可见处境之艰难。寸积铢累意为点点滴滴地积累,寸和铢都是古代最小的计量单位。读到此,心酸之情油然而生。但最后两句,却忽然来了个大转弯,陆游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苦闷,而是欣然地接受。从这首诗中依然能看出诗人饱经生活苦难后的宽广胸怀。陆游很爱国,爱国自然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此亦可从诗中略知一二。立冬日正处于秋末,所以黄花落叶之景犹在,故而诗人多有提及。元朝陆文圭《立冬》写道:“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黄花带露,红叶飘飞,村歌互答,闲情高卧,实在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象。而明人王稚登的《立冬》诗,则意味深重:“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可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立冬这晚已比昨宵冷多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因冷更盼家的温暖,却唯有禅月相伴,触景生情,望月怀远,其情切切,读来颇有感叹人生的意味。“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这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的《立冬》。仇远是陶渊明一样厌倦于官场的黑暗,而寄情于山水的典型中国士大夫文人。这首立冬诗是诗人五十八岁罢官后,游玩山水中所作。诗人登至山顶盘腿而歇,只见奇峰浩荡,而初冬的细雨早已打湿了毯子。后两句指这个冬天来得早,腿上穿的粗布还未添上温暖的棉絮。“布褐”在古代指粗布褐衣,与襦衣同为贫贱庶人所服者为褐衣。襦衣长至膝,褐衣也差不多。由此可见诗人罢官后的庶民生活是多么的窘困,读来不免让人感到一股初冬的寒意。立冬时节,品读这些千姿百态、千愁万绪的“立冬”诗,感受穿越时光的“立冬”,分明感到有一股寒意从字里行间向我袭来。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