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为死”——叶嘉莹《踏莎行》
细数中华几千年历史浮沉,能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寥寥无几,近代就有这样一位一生坎坷挡不住才情纵横,年近百岁慈善心依旧尤存的女先生,叶嘉莹从事教育行业七十多年,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她所涉足的古诗词领域更是无人能及,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被尊称为“先生”,是人们对叶嘉莹最高的赞誉。
外秀慧内佳才出
叶嘉莹于1924年出生于北平的一个充满书香诗情的四合院,在乱世之中身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并不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此时大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已然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即使还有溥仪在苟延残喘维持皇室的尊荣,也是无济于事,家中族人就此改姓为叶。
叶嘉莹的祖父是清朝进士,父亲是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生 ,母亲则是女子学校的教师,身处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叶嘉莹从小接受着文化环境的熏陶,咿呀学语之时父母双亲便教她朗读古诗词,六岁时家庭教师用《论语》给她启蒙,少年时期叶嘉莹便通读四书,对中国古典文学深深着迷。
在四合院中成长的叶嘉莹每天过的诗情画意,流连于院中美景,吟诵着优美诗词,别的孩子在上天入地疯闹不止时,她总是坐在院中安静的捧着一本书,一看便是一日光景,她所表现出的定力远远超过同龄人,这让父母惊诧不已,他们看着院中高洁的荷花,给叶嘉莹取乳名为“荷”。
从小浸润在古典文化中的叶嘉莹,她的精神世界注定是富足的,旧时不许女子外出读书,这座世外桃源般的院子便是她的全部天地,但是有了古诗词,她仿佛可以看尽山河万里,尽情在青山绿水中流连忘返。
叶嘉莹17岁时顺利考入北平铺仁大学国文系,在这里,她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先生称赞她“青年有清才如此,当善自护持。”,在大学期间给她很多鼓励和精神慰藉,她也不负恩师厚望,对古诗词方面造诣非凡,然而这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无法长存,离开校园后的叶嘉莹不断遭受着人生变故。
风雨逼人一世来
1937年的夏天,北平西南方的火炮声彻底打破了四合院的宁静,在中国航空公司任职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不断南迁,和家中的联系越来越少,最后彻底失去了音信,母亲思虑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身患重病,只能到天津求医。
乱世之中,求学实属不易,母亲不愿意耽误女儿功课,只叮嘱她专心学业不用随行,手术完成后很快就会回来,但是现实往往没有那么顺利,母亲在手术中不幸感染,已经危在旦夕,她强撑着要回北平,却终究没能逃脱死神的手掌,在回北平的途中去世。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