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本书

每当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时,我总会异想天开又冥思苦想是否有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事实上可能是没有的。每个孩子成长背景、家庭氛围、周边环境、家长成员素养、习惯等等都各不相同,无法用生产线上一模一样的模具或者方法去统一。
每当孩子对我们说“不”的时候,我们是否是一如既往的火气大冒、是否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思维去对待他们,是否是耐心去倾听他们真正的诉求,是否是负有责任的去引导他们真正的表达自己?
这让我想起某个周末愉快又不愉快的事情。某个周末的中午,尽管室外艳阳高照,却依旧无法阻止严寒的抵达。我带着小孩在阳光照射的空地踢球玩。因空地周围都是停车位,因此时不时球就被踢到车的下面。刚开始我说,宝宝你爬到车下面把球捡回来。球的位置就在车轮边上。于是宝宝就爬去捡出来了。在严寒的天气,跑来跑去,我们玩的真的很不错。过了一会球被踢到车身正下方。我第一反应就是需要一个长棍子把球弄出来。可是当我想到办法去找长棍子的时候,宝宝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去。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表达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是哼哼唧唧不让我去,拉着让我就徒手捡球。僵持了几分钟,我的脾气就上来了。最后闹的不甚愉快,甚至收拾他一顿。本来玩球玩的很开心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后来的某个时刻,反思了一下。孩子的需求是我让他趴着徒手捡了一次球,后面我也应该同等的去趴着徒手捡一次球。不论是否可以捡出来。在他视角里,球的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人一次轮着来捡球。而我们的视角却是以已有的经验来判定徒手是无法把球捡出来的。 在他的思维里面,一人一次公平。在我们的思维里面,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就应该听我们的。大人即是权威。事实上,其实每个人都想做老大,都想让别人臣服于自己,听从于自己。通过这件事情,我的问题在于没有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想要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成年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
当孩子对我们说“不”的时候,跟我们“对着干”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思考下孩子说“不”的出发点、理由、目的是什么?我们换位思考下,孩子站的高度看世界,和我们站的高度看到的世界是否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双向耐心专注的陪伴,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而是从小孩的视角去看待事情。
而当小孩无意识但又无止境的索取想要的东西(如玩具 、零食)的行为,又怎么来引导索取未成后乱发脾气打人骂人的孩子?以暴制暴,以乱治乱,那也只不过是权威控制下发挥的暂时性威力,实质上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次收拾了,下次依旧如此。成长到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做法可能就是在我们的见证下累积而来,而我们或者熟视无睹。而我们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孩子们却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精髓。我们会以最节约时间的、最吸引孩子的方法去对待他,比如玩手机、看电视,而不是用最适合小孩的东西去引导他。我们省心了,孩子却越来越不省心。我们节约下来的时间,都干嘛了呢?这节约的时间对我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小孩犹如一本变化莫测的书,怎么去读懂,了解其本质,并关注其内心健康发展?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我们一直都要思考的问题。而小孩的成长不应只是在家长、学校权威的教育下,更多的应该是将其看做平等的人、在平等的位置平等的来对待其行为习惯,再来引导。小孩这本书慢慢来翻吧。 对我来说,应该是成长路上巨大的挑战又自带着惊喜。0我喜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