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雨》:你是我今生永远无法放下的痛

征文网 2020年4月11日文学世界评论3,430 阅读13553字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最怀念的莫过于初次见你时的模样,最难忘记的是最初爱上的那个你。当初恋未果的时候,那份伤痛才是最刻骨的,但与你无关。因为爱上你的时候,我从未想过后悔。就像在每一个下雨的夜晚总会想起白居易的那首《夜雨》,诗云: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这样的——

我有深深所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深深所感怀的事,却 牢牢地刻在心上。

我不能去到她的身旁,每一天,徒然张望。

我也不能化解心中的伤痛,每一夜,苦苦思量。

在这枯灯黄卷的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独与我,对坐空堂。

秋天尚未来临,风雨竟已苍茫。

若不学那四大皆空的佛法,我如何能忘记,你我曾经的过往。

这首诗很多朋友可能既陌生又熟悉,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读过,我们所熟知的应该是白居易十六岁所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引伸了出了一个成语叫斩草除根。而白居易的诗是出了名的通俗易懂,让人有一种惺惺相惜,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今天说的《夜雨》可以说是爱情诗中最直击人的心灵,最朴实无华的千古名作,尤其是对于异地恋的朋友而言更能深刻的感受到这种不能言说的复杂情感。

这首《夜雨》写于元和六年,也就是公元811年,白居易刚好四十岁。也就是这一年白居易的母亲坠井而逝,所以他才会说:“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曾经心中受过伤的人在未来的某个深夜里,即便是已经结痂的伤口只要触碰到了那段伤心往事依然会隐隐作痛,在这孤独的深夜里,失去了挚亲挚爱的白居易除了痛还有悲凉。

大历七年,也就是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父亲白季庚从宋州司户参军一直做到彭城县令,后来又因为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当时徐州正值战乱,白季庚只好将家人迁往安徽宿州的符离安居。白居易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年少时光,也是在这里结识了他一生中最深爱着的初恋情人。

这位初恋究竟是何人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诗作中推测出她的身份。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感情》,诗中说:“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想必这位“东邻婵娟子”应该就是他的初恋情人。白居易的很多诗中都提到一个名字叫湘灵,比如《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所以不难推测他的初恋就是一个叫湘灵的女子,是白居易在符离生活时的邻居家的女孩。从后来白居易的母亲誓死反对这桩婚姻看来,湘灵应该是个普通农户家的女孩。在唐朝是个极其看重门阀的一个时代,甚至唐律就明确禁止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通婚。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州时,与当地的女子同居,但是却因不能给其名分而深感自责。柳宗元出生河东柳氏,是山东的三大望族之一,所以柳宗元自妻子亡故后一直未娶,不是他不想娶,而是不能娶。当然白居易并不算贵族出生,只能算作中产阶级,但尽管是这样,他的母亲还是不能容忍他娶湘灵为妻。

白居易写过一首《邻女》开篇说道:“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写的就是他的初恋湘灵的那种天仙一样的姿态。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之间的感情究竟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这两种情形都是有可能的,白居易在符离生活了二十多年,两人又是邻居,这种朝夕相处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完全有可能是日久生情。但是通过这首诗来看的话又像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年偶遇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并且对这个女子动了凡心,这又何尝不是一见钟情?其实不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白居易和湘灵之间的感情之深,所谓入骨相思知不知?两个人互见倾心的时候都是在彼此最美好的年纪,《长相思》里说:“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他们遇见的那一年湘灵十五岁,白居易十九岁,这不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吗?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