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学农谣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大都有过学农谣的经历。说的学农谣,就是小学课本上就有农谣知识,有的要求课堂上背诵,有的要求熟记,课后就成了你一句、我一句逗趣的事儿。这样的农谣,不逊于时下盛行的段子,以至于随人流行于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那个时代的人刻在脑海深处的印记。
记得那时在小学二三年级课本上就有这样的农谣,蔬菜类的记得最清晰,随口就来,“菠菜韭菜藕,黄瓜葱地蛋。茄子豆角姜,白菜萝卜蒜。辣椒西红柿,样样都齐全。储粮好备战,战胜帝修反。”这样的农谣句子押韵合辙,生动形象,都是小伙伴们常见的蔬菜,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蔬菜香味,接地气。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津津有味,回忆起来耐人寻味,颇受伙伴们喜爱。在盛行学农谣那阵子,在伙伴们中冷不丁地就会蹦出一句:“菠菜韭菜藕”或“茄子豆角姜”,这一句不要紧,激发起了伙伴们的兴趣,就像炸开了锅,接着就热闹起来了,“黄瓜葱地蛋”“白菜萝卜蒜”“辣椒西红柿”“样样都齐全”……也分辨不清谁说的什么什么。不过,在这样互不相让的有趣背农谣中,着实背得快,记得牢,总使人难忘,现在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在那个贫穷加政治色彩浓厚的时代,就是农谣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当时的形势相当合拍。那个年代的粮食都不够吃,不够交公粮的,怎么办?粮食不够蔬菜补,多交公粮好备战。这不就有了这样的农谣,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时背诵、流传预防地震的段子记忆也很深,“地震有前兆,鸡鸭牲口闹。猪在圈里跳,羊跑狗乱咬。牲口不进圈,老鼠往外逃。冬蛇早出洞,鱼儿水面跳。”我当时就惊叹于课本上竟有如此饱含知识性、趣味性的歌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地震来临前的征兆,这是多么好的预防地震的顺口溜啊!这定是从多少次地震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值得铭记,借招预防。
只是在那个年代地震发生的频率极低,有了轻微的地震,都叫地动。我那时也只是在口头上背背歌谣而已,偶尔也观察观察动物,并未发现异常,也就流行于口头的形式了。那时的人们对地震前兆的顺口溜都顺口溜走了,并不太在意。以至于后来发生的大地震前,有的人也未能从地震的前兆中引起高度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人身伤亡的悲剧。
后来,我在有关媒体发现详细描述地震前兆的论述,仿佛是对上述的解释:“1、地震前兆动物异常有牛、马、驴、骡等动物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2、地震前兆动物异常有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有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3……”看来地震前兆的儿歌,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又慢慢想起了描述农具的农谣,“杈把扫帚扬场锨,碌碡簸萁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齐全。”这段农谣详尽地反映了我国农耕时代农具的特点,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烙上了时代的烙印。
有时闲下来细思默想,慢慢回味,诵读着农具的歌谣,一个个从前熟悉和使用过的农具就会从思维深处走出来。证明这些农具连同农谣已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直抵心灵。走出来的是时代的影子,深刻的经历仍留在脑海深处。
儿时学的农谣还有:“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云彩向东一阵风,云彩向西披蓑衣。云彩向南雨连连,云彩向北一阵黑。月亮带风圈,一连刮三天。”这是当年风雨来临的前兆。
这段农谣在我儿时的经历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对此深信不疑。儿时,我常在门前或大胡同里玩耍,当发现燕子紧贴着地皮飞翔的时候,我就知道天来雨了,这是在学校里学的农谣告诉我的,就赶紧往家走,有时刚走到家就下雨了,有时到家住了一会,也下雨了。据我儿时观察和现在回忆,很少有燕子低飞不下雨的时候。我还以观察家里的水缸干潮来判断有没有雨,有时比天气预报还灵。看鸡比平常里晚宿窝,听蛤蟆比平常里叫得多,大都会下雨的。这些都是农谣给我们带来的奥妙和趣味。
还记得儿时学二十四节气里农谣的情景,深谙农谣知识的老私塾先生一遍遍地教我们,一遍遍地解释,教的细心、耐心。“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在八、廿三。每月两节一起定,最多相差一两天。”现在想来,当时的老私塾先生的老书底子真深,教得真好,现在仍记得他教我们二十四节气歌时抑扬顿挫的精彩画面,仍记得他扳着指头教我们的生动形象,好像他就是为农谣而生、而教的,令人难忘。
难忘儿时学农谣,奥妙无穷;而今重温当年事,回味无穷。学农谣,农谣走进了我心里;用农谣,农谣在辽阔的农村播下了种子,遍地开花。
乔显德2我喜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