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获悉永嘉一名叫许非的小伙写了一则短篇小说《年》荣获第七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许非1999年生,毕业于永嘉中学,在文学圈内小有名气。小小年纪已经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学新星”, 入选省第七届新荷计划人才库,并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如今就读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筹备考研,目标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
高中班主任称他是“文艺小青年”,热爱写作、音乐、篮球,偶有顽劣的时候,会用小诗歌向老师道歉,老师生日时他用自己唱的歌曲编成视频送祝福;朋友喊他“短腿阿非”,现在成了他的忠粉,期待他的新型创作小说。
近日,记者与许非浅谈了这次的获奖小说《年》以及他的文学经历。在与许非的聊天过程中,记者发现他对文学有自己的解读,故以对话形式,更清晰地向读者展开。
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赛事
记:请简单介绍一下这场赛事?
许:第七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三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球华语大学生,比赛总共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短篇小说、散文和翻译文学,匿名进行,然后进行初审、复审、总审以及终审。我参与的是短篇小说组,总审每个模块有三个评委,分别为王安忆、骆以军和黎紫书,终审由王安忆决定。
记:什么样想法,促使你参加赛事?
许:之前在社会上曾组织过一个比较好玩的比赛,就是让所有的知名作家,比如格非、苏童等人,匿名写一篇小说,进行排名。我觉得匿名本身就更有公平的倾向,而且像王安忆这种海派文学大家,骆以军批评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者,本身也给比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我也想审视自己,看看这几年探索小说的结果。
记:对你来说,获得如此成绩,会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许:老实说,我并不太意外。因为《年》写完之后,各个领域的朋友读了这篇文章,基本也是给予肯定。我是抱着夺冠的信心去参加比赛的。因此,得知获奖后,我也感到激动,第一时间告知了父母、作家朋友。当到了第二天,心情就平复不少,我希望自己能够不受外界影响,继续玩下去,因为我的目标远远不止眼前。
获奖的是一本怎么样的小说
记:可以谈谈此次夺冠的小说《年》吗?
许:《年》的载体是我想象的一个圆柱体结构,有两个圆面,也有一个象征性的纽带,其实这算是我对“元”小说的尝试,“元”在西方的大致是metaphysics这个意思,具体来说,就是设置了主客体,一个是物象,一个是理念世界,两者统一而有层次,同时随着意识,意欲的变化,而改变时空。而在这个时空里,《年》更多表达了人的“无根性”,也就是在时代变化之中,人似乎丧失了自己的载体,从而无法找到我们的主体性,以及真实存在的理由。这是时代的病症,日本提出的“无缘社会”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觉得这是我想表达心理感受的一个方式吧,加入了很多现象学的元素,从而想在比历史更抽象的时间中,找到生存的形体。
记:这样类型的小说,情节少,大致是一种构想型,且读者受众少,难度可见一斑。你又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许:这篇文章是我在去年清明节写的,因为精神衰弱,在校期间都是一个人住,一张小床,一个桌子这样,然后我觉得很多时候可以试着在内心中尝试靠近纯粹的想法,或者潜意识,但是我发现不能,因为很难排除外界的干扰。我们发现记忆中的事物,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或者消失,比如我们津津乐道的母校,回去以后可能就是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哪怕更好。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回忆是真的吗,我们是存在回忆中,还是存在现实中,或是一种渴望?这大概就是给予我灵感的。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