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节日名:过年 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农历) 每年春节前,在外地的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总要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因为 --> 大年三十
节日名:过年
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农历)
每年春节前,在外地的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总要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因为大家一起回家过年,为此,中国有个春运,一张回家过年的票让多少人伤透脑筋。
因为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我告诉你:“过年根本就不是个节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有七个,其中新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俗称元旦,春节放假从正月初一到初三,不包括过年这天。
过年现在不是节日,在古代也不是。唐宋时期,中国有三十多个节日要放假,但是没有过年这个节日,直到民国也没有看到有“过年”这个说法的记载。
“过年什么时候过?你知道吗?”
过年不是叫“年三十”吗?那当然是农历十二月三十号了。”
又错了,过年是按照农历过的,农历有的年份十二月没有三十日,只有二十九日,所以过年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日,有的年份是三十日。
年饭
现代人非常重视年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酒店里的年饭需要提前1个月预定。
《荆楚岁时记》里有“岁饭”一说,“岁饭”做好了不能吃,要留到正月十二日,然后倒在大街上。这个“岁饭”与“年饭”有什么关系?还不清楚。
“年饭”的概念我查到的资料,满清时才有,那时的年饭是用小米和大米混着,上面还插这松柏树枝,放些钱、枣子、板栗、龙眼等东西,显然不是给人吃的。直到民国时,年饭都是用来祭祀和祭祖的。
《燕京岁时记》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
《岁华忆语》金陵人家,除夕最忙碌。张先世遗像曰悬影,分桌列馔(zhuàn),举家叩拜。祭毕不送,谓“请祖宗在家过年”也。撤馔不撤饭,饭上插青松枝,安红枣,曰年饭。
吃年饭各地都各自的讲究,年纪大的人饭前总要表达自己的传统知识,饭前要宣讲一下。这些讲究杜撰成分居多,如果把这些讲究当成禁忌,弄得大家吃得都不开心。
按照《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底家家户户要准备各种菜肴,准备迎接新年,大家聚在一起痛快地喝酒,送走旧的一年。大家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大吃大喝,这大约就是以前吃年饭的真意。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sù),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请为送岁”。
各地方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有的地方是中午,有的地方是晚饭,我老家农村,年饭不再最后一天……
守岁
大约从唐朝开始,一直到现在三十晚上都叫“除夜”/ “除夕”,夕就是晚上,除夕和除夜一样都是三十晚上的意思。
守歳
唐太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荆楚岁时记》没有关于除夕的记载。看唐代皇帝李世民的诗,说明最晚在唐代就有过除夕守岁的习俗。三十晚上“守岁”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什么是守岁?《东京梦华录》记载从官员到普通人家,除夕晚上,一家人围着炉子坐着,整个晚上不睡,这叫做守岁。
《东京梦华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古代又没有电视,他们守岁怎么度过这么长的一个夜晚?
古人当然不会是傻傻的干坐一个晚上。《梦梁录》里说“围炉团坐,酌酒唱歌”,也就是围着炉子坐,边喝酒边唱歌。而到了满清以后,除了有很多的吃的、喝的以外,一家人玩色子,玩纸牌,赌博……
《燕京岁时记》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tóu)斗叶以为乐。
压岁钱
三十晚上,你最盼望的是什么?
压岁钱呀!
给压岁钱的习俗好像直到清代才有,满清光绪年间的《一诚斋诗》:“遥知塔拥双峰里,压岁分钱少一人。”另外满清《绘芳录》、《九尾鱼》、《帝京岁时纪胜》等都有压岁钱的说法,在其他年代古籍没有找到有关压岁钱的记载。
《燕京岁时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宋代过年这天有“埋祟”风俗,“祟”就是鬼怪,埋祟就是把各种妖魔鬼怪赶走。
《东京梦华录》:至除日……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满清是被汉族同化的族裔,压岁钱疑为讹传。是否是满人将“祟”讹做“岁”,埋祟变成了压岁?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燕京岁时记》记载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色的绳子把铜钱穿起来,做成龙的形状,放到床脚。另外一种就是大人给小孩子钱。从记载来看,穿起来的钱做成龙的形状,压在床脚,好像有些“埋祟”的感觉。
《岁华忆语》里说“尊长有赐于儿童,曰压岁钱。” 意思是大人给小孩钱,就叫压岁钱。到了现在风俗又变了,有收入的子女也要给父母、爷爷奶奶压岁钱。
作者:王瑜
2019年8月
赞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