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冲淡闲洁,韵高致静。”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不错的。 -->
我不是爱茶之人,也曾在年少时喜爱各种碳酸饮料,冬天喝常温的,夏天喝冰冻的。接触茶是自销售转型做行政人事时的所在的公司,老板好酒也爱茶,有时会去蹭上那么一两杯。
第一次喝的茶是绿茶类,铁观音,刚好有客人到访,老板叫我烧水泡茶,当时不可知这茶有不同的泡法,于是单纯地将开水注入放好茶叶的壶中,瞬间香气四溢,未喝已觉齿颊生香了。待客人走后向老板讨要一杯,未喝已有股清香扑面而来,入口却是一阵苦涩让我皱眉,不敢细品咽了下去,不想随之而来是一阵甘味让人精神一振。从此但凡客人走后、吃多喝腻时必向老板讨要一两杯,美其名曰:还没完全泡开,别浪费了。
茶,当时与我是无法消费的存在,因为在我看来,要喝就喝好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就买廉价的来喝,于是对于茶的认知也就只限于铁观音这一类,当然还有红茶,我母亲的故乡是广东某红茶产地,与我,价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且不是爱茶好茶之人是以偶尔蹭上一两杯,足矣,怀孕后更是只能闻香过过瘾了。
谁曾想孕晚期时因为感冒,医生不敢开药,只让多喝热水,回家后一天喝了半桶桶装热水后,感冒好了,但自此喝的水必要带点色带点味道。有这消费水平了却又因为工作繁忙不可能细细冲泡,于是曾有一段时期是各种茶包直接泡,不为品,纯粹只为水中有点颜色而已。
不是爱茶人当然不会刻意去买不同的茶,偶尔喝着别人说好的茶自己喝完感觉有肠胃不适即弃之。所以是白的绿的红的黑的都喝过,当然只是喝,不敢说品,只能说喝着能说出各自的不同来。直至某天邻桌工位的同事泡了一壶茶,我坐的近了,闻着一阵陈皮与茶的混合香,且持久不散,忍不住讨要一杯,她告诉我这叫小青柑,是青柑中装上陈年普洱生晒制成。普洱养胃,但那股子霉味让人不喜,这种小青柑陈皮的香气将陈年的霉味完全覆盖,入口苦但不涩,回甘更持久,肠胃也很舒服,让我瞬间爱不释手。
接触了这种茶,我好像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它。同事离职后,我更是去光顾不同的茶叶店,从一百多元一斤到几百元一斤都尝试买来喝,与店员熟悉后,他们告诉我选茶的诀窍,从而找到适合自已的且喜爱的茶。我才发现原来茶可谓是一门学问。要细看细品细研究,闻香品味才能细细分出好坏。从茶具使用、水温控制、泡的方式时间等等无一不是一本书。
带我品了第一杯茶的老东家,听闻公司照开但家中兼做了茶叶生意,邀请我去品茶。期间自然是各种茶轮着泡,并且批评我不能这么喝茶,于是关于茶的理论一套套的给我灌输:毛尖泡时要多少度、如何用盖碗、给客人如何倒……临走时送我几套好茶具,离开后我却觉得这不是品茶,这种方式的品茶只是为了达成销售吧。那一刻,这茶变了味道,在我看来,喝茶与喝酒一样,有三五知已轻松惬意,聊聊过往,谈谈以后,说说无关紧要的人,论论无法干涉的时事。而不是将你的认知凌驾于别人的无知之上,无需强势地让别人接受自已的观点与想法。“以茶为媒”应该是一种生活礼仪,是修身养心,更是“清净、恬澹”。
我自认是个粗糙的人,哪怕有了好茶具,我却觉得如果没有好的泡茶技术、心境,那就没必要浪费了好茶具、好茶叶。所以这么多年还是衷情于小青柑,每每闲时泡上一粒,在茶香袅袅、水气升腾间,打开一本好书,我就能坐一下午。
茶,“冲淡闲洁,韵高致静。”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不错的。
赞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