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上的距离感,让演员贡献了克制又精确的表演
故事里的林绪之是个自带神秘感的人。她拥有养母爱的庇佑,也有工作上十多年朋友的帮衬,可她也始终活在封闭的内心世界里。记忆的碎片和身边不间断出现的线索,都在催促她去寻访童年的失落往事。途中,她偶遇一个孩子,似曾相识的感觉让她们“一眼认出了彼此”——都是在家暴中受过伤的人。一场大火后,林绪之从火场抱走了孩子,七岁的穆莲生从此改名林小鸥,一大一小以母女相称。
曾在家暴中受伤的女童,长大成人后对“世界上另一个我”施以援手,这是故事的核心。多重棱面,则是人物的弧光。林绪之身上既负载着时间的分量——从过去的受害人到今天的施救者,身份的转变隔着30年;情与法的交错更加重了角色的复杂性——非法“诱拐”与善意保护相撞是难题,如何面对先后灌溉过生命的显性或隐性的母爱,也是难题。
有一场情绪的暗流、表演的满弓,让女主角错综的内心一览无遗。林绪之第一次踏足钟惠的小理发店,对于尚未认出生母的她,能如此不设防地走进陌生人的领地,是出于母爱。在里屋,她看见了走失的孩子熟睡的模样,放松下来的一瞬,逆光迎着面部,她脸上泛起的柔和是保护欲的外露。随钟惠转到日常营业的外堂,林绪之不自觉提起自己的童年,眉宇间,破釜沉舟的母亲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个在记忆迷宫里打转的孩子。从强硬的母亲到不自知的孩子,转变在周迅演来,最大幅度不过是牙齿从内咬住嘴角、右手拧住左手背的肉。与她所述童年的惊涛骇浪相比,太过微不可察。这段既自我又带着他者“钝感”的叙述,在弹幕里激起了满屏点赞。
十多年前,周迅已拿下华语电影重要的表演奖项,有人问她:“提高空间在哪儿?”她答:“什么时候找到一个口子,就进去了——这是特别哲学的一个东西。”在林绪之身上,“这道口子”是人物受到童年伤害后与世界保持的距离。因为距离感,林绪之边寻找边逃离、想要爱又怕被爱的形象,有了情感的落脚。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