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很喜欢随父亲去集市赶集,因为父亲除了会给我买糖球、年糕之类的零食,还有一件事情我特别喜欢,那就是带我听说书。说书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我們那儿又叫评书,以说为主,间或也会唱上一两句,还会以扬琴、二胡等乐器配以简单的音乐。农闲时候,晴天无风的日子,父亲带着我总是急急火火地到集市上先把要采购的东西买齐了,就赶快赶到说书的地方去听故事了。
我和父亲到了那儿,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就开始听说书了。父亲听书可投入了,他有时听得哈哈大笑,有时又会急得直跺脚。父亲因为随身带着购买的东西,所以只能坐在人群的外一圈听。我人小,瞅准前面哪个地方有空,就悄悄钻过去坐到前面了。听完后回家的路上,父亲和我常常意犹未尽,一路走一路交流着刚才听到的故事情节,经常是到家已经过了晌午了。当然,回到家免不了被母亲臭骂几句,但父亲和我都毫不在意,互相对视一下,那表情分明是在说:“为了听书,挨骂也值得!”
父亲还很喜欢看书,看那些故事书。他文化程度不高,只断断续续上过两年私塾,学的很多字还都是繁体字,所以,父亲看书时有些字不太认识。但父亲挺好学,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向已上小学的我请教,向我哥哥请教,终于学会了查字典,学会了更多简化字。我记得父亲比较喜欢看的故事书有《民间故事》《山海经》《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等,我都不知道父亲是从哪儿借来的这些故事书。冬日的晚上,一家人点着一盏煤油灯,围坐在桌前,我做作业,妈妈做针线活,父亲就拿起故事书在那儿看,那温馨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很令人怀念呢!
我看父亲每天下地回来后,再累也想看上几页故事书,我也忍不住想看。于是,我常常趁父亲出去干农活的时候将他放在床头的故事书偷偷拿来看,有时父亲干活回家后找不到书了,就知道准是我拿的。但父亲并不生气,只是笑着看向我说:“我书呢?拿来吧!”当我讪讪地将书递给父亲,他就满意地躺到床头看起来。母亲有时还笑话他说:“看你,还跟孩子抢书看!”父亲也不反驳,一副有书万事足的神态!
父亲一般会在吃晚饭的时候给我们讲故事,因为晚饭时相对来说时间宽裕些。他讲的故事有的是他刚刚在书上看到的,有的是他以前听说书听来的,还有很多是民间传说故事。我至今还记得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说是我们那儿山区的一个偏远小村子里,有一个吴大爷,家境比较贫寒,有一回在河边捡了一条鱼,拿回家,做好后味道非常美,结果,一家人多吃了好多饭。可吴大爷后悔了,说:“早知道不捡了!”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觉得这吴大爷也太可爱了!母亲打趣他:“快把椅子靠墙一点,不然怕你被自己忽悠倒了!”
父亲的故事可以说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直到小学毕业。后来,街上的说书人慢慢不见了。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