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 节日名:春节,古称元日/元正等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农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        

春节

节日名:春节,古称元日/元正等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农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作《元日》。

你讲春节,为什么说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就是现代的春节,你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

据说是当时人们为了驱赶年兽,使用爆竹将年兽赶跑慢慢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节。

不是这么回事,春节是1913年才被民国政府确立,1914年才过第一个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7个节日,传统节日只有四个,唯一放三天假的是春节。

元日在唐代和宋代放假7天,在明代放假20天,满清时期每年十二月十九这这几天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封印,又大约在正月十九这几天挑个吉利的日子开印。封印的日子几乎长达一个月,封印后政府机关相当于放假了。

你不是说春节是1914年才开始有的吗?为什么说起古代元日怎么放假来了?

现代过春节的时间和节日的风俗与古代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春节就是古代的新年,不过在古代不叫新年也不叫春节,叫“元日”。

节日起源

元日就是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正月初一。古人称为元日,元就是开始的意思。

古人认为正月初一是三个开始,一年的开始,一天的开始和一个时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

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世界各地都要作为节日来过,中国现在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历,公历1月1日中国规定为“新年”,要放假。我想中国古代应该很早就把正月初一这天作为节日。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还没有找到可靠的出处。

中国各个朝代第一个月是不一样的。夏朝的以1月为第一个月,殷朝以12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11月为第一个月,秦朝以10月为第一个月。因此,中国古代“新年”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节日习俗

王安石的《元日》描述了宋代春节,初一这天要喝屠苏酒,每家每户把桃符换成新的。

什么是屠苏酒?

我也是刚知道屠苏是屠苏酒。关于屠苏酒网上有不少的说法。唐代的《岁华纪丽》里说:屠苏是一个小庙的名字,有个人住在这个茅草盖的小庙里,每年除夕给邻里一个药贴,要大家用袋子装了泡在井水里,等到初一把井水打来装到酒杯里,全家人都喝,一家人都不得病。后来,大家得到了这个药方子,但是不知道这个开药人的名字,就以小庙的名字来命名。

《荆楚岁时记》记载,新年要在门上贴鸡画,挂着苇草编的绳子,在门边上插桃符,这样让鬼都很怕,不敢进门。现在民间有桃木有辟邪驱鬼的说法,可能这个说法来自于古代,古人在门口插桃符就是辟邪的意思。

诶,你说现在的春联是不是与桃符有关?

《燕京岁时记》里说春联就是桃符。我觉得不一定,桃符是驱鬼辟邪的,而春联却是祝福的话。我觉得门神,凶神恶煞的,到与桃符的寓意相同。

拜年

初一要做得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呀?

给爷爷奶奶拜年。

拜年的习俗历史应该非常悠久,古代拜年的时候,也是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吉祥的祝福话。

那古代怎么拜年呢?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不管老少,大家依着顺序拜年,祝福,那时好像只给家里人拜年。到了宋代正月初一大家相互拜年、祝福。

按照《帝京岁时纪胜》的记载,满清时期拜年还有些随意,初一去迎喜神,并不是专门去拜年,先去药王庙和佛堂,在路上遇到亲戚朋友,停下来拱手作个长揖(yī),再说祝福的话。

《帝京岁时纪胜》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

拜年的讲究也慢慢多了,《岁华忆语》记载,拜年要先拜老师和长辈,而且必须是初一去拜,过了初一再拜年就显得不尊敬了。

我们江西老家农村拜年可复杂了,各个乡镇的风俗都不一样。我小时候拜年,初一要挨家挨户给村里人拜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初三叫“拜花年”,专给家里有老人去世了的人家拜年。初四以后亲戚相互走动拜年,直到元宵以后都可以拜年。

现在简单了,过年发个微信就可以了。

传统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的元日到现在叫春节,春节的传统流传到现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王瑜

2019年8月

备注:封印,是古代在新年前将公章封存起来,暂停办公。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