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从19世纪到如今,一直是服务行业的标杆语,甚至有一些企业把“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作为他们服务宗旨与服务理念。
如果你了解这句话的出处,那么你还能认为它有理么?“顾客是上帝”是日本歌手三波春夫于1961年的时候提出的。翻看三波春夫的经历,他1944年入伍当时的日本陆军、并随队前往满洲(现中国东北三省)。直到满洲战败被捉去当俘虏,坐了4年牢才被遣送回日本,之后开始歌手生涯。信奉这样一句话,作为服务行业的标杆,就如同认可侵略者的言行。
这句话被引用到服务行业是一个叫马歇尔·菲尔德的人,他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百货公司的营销理念,他是一名美国人。
当下世界公认的上帝泛指耶和华,是西方的神,不是中国的神,所以在中国没有所谓的上帝。中国的顾客变身"上帝"之前,一直是被称为"同志"的。顾客从"同志"变成了"上帝",恰恰体现了一种“有钱的就是大爷”的社会风气。
要知道,所有服务理念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地位的对等原则,这些恰恰是一个合理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虽然每个人的职业千差万别,但人与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上帝"并不比服务人员高尚。服务业诚然是需要开门迎客,服务有不同信仰、习惯、性格的顾客,但尊重是相互的,尊重顾客不等于顾客可以贬低别人。
服务业出售的只是服务,而不是个人的尊严。大家似乎都忘了,交易的前提就是法律和人格上的相互尊重。我们是时候摒弃顾客“上帝化”的观念,去追求一个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平等共赢、相互尊重的关系。服务者拿出谦而不卑的态度用心服务好每一个客户。这或许才是服务业该有的样子。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