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窗外寒意袭人,西风凛冽。写完《浮士德》第一部补译的最后一个字,郭沫若放下钢笔,对着稿子轻声朗诵道:“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然后,合拢稿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据龚济民、方仁念的《郭沫若传》云,1928年2月1日,《浮士德》第一部正式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成仿吾登门祝贺,大家都很高兴,安娜买了寿司请大家吃,以示祝贺,孩子们皆大欢喜。郭沫若还特地挑选了一本《浮士德》第一部,用钢笔在扉页题词赠予安娜:“此书费了十年的光阴才译成了,这是我们十年来生活的纪念。”
1928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在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帮助下,郭沫若离开虹口寓所,又一次坐船去东瀛。《浮士德》第一部译本出版后,颇受欢迎,1929年重版。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郭沫若又来到上海虹口,住在溧阳路1269号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楼的花园洋房里,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下半卷)的翻译。至此,全译本告竣。郭沫若在译后记中感慨地写道:“我们的五四运动很有点像歌德时代的狂飙突起运动,同时由封建社会蜕变到现代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间。因为有这样的相同,所以和青年歌德的心弦起了共鸣。”
1983年,北京《读书》月刊上载有一篇署名张宽的文章,对郭沫若以及其后的董问樵、钱春绮的三个《浮士德》译本进行了比较后说:“三个完整的译本,译文各具丰采,争奇斗艳,拿来推敲把玩,得其精妙,实在是一大享受。”
郭沫若在多伦路的旧居,现为普通民居,那棵蓊郁的香樟树默默地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来源:解放日报 | 王坚忍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