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就是唐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流佳作

征文网 2020年3月20日文学快讯评论979 阅读878字

在唐诗中有一个特殊的题材——边塞诗,其中有很多经典名句,至今还能鼓舞士气。比如每当读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能感受到军人的阳刚威武,霸气豪情。边塞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发展到巅峰,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写个题材了。边塞诗在唐代能够蓬勃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唐代帝王崇尚武力治国,在贞观之治时期对四方邻国都有派兵讨伐,一直到了唐玄宗时期,还曾征讨过契丹。国力的强盛让热血男儿都充满了爱国豪情,由此带给诗人无尽的创作灵感。

擅长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有岑参、高适等人,在岑参诗中可以发现唐军和吐蕃的战事,在高适诗中可以读到军人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吐蕃在唐代初期一直都跃跃欲试,想要攻打大唐的属国龟兹、毗沙,唐军为了保证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顺畅,曾经数次与之开战。通过读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战况的激烈程度。这样关注现实,充满阳刚的诗句,十分符合大唐恢宏的气势,流行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边塞诗中也可以看出来诗人们的爱国情怀。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在古代国与国的之间的战事很难用正义或者非正义来界定。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可以通过战争直接解决很多矛盾。比如大唐与吐蕃的战争,站在大唐的角度看是充满正义的,那如果站在吐蕃的角度看呢?所以说,写边塞诗的诗人都满怀激情,歌颂想要建功立业的英勇儿郎。

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笔下也有边塞诗,他对战争的理解要比边塞诗人更加深刻。他写过“边庭流血成海水”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到他是站在黎民苍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无论胜败,战争中最痛苦的就是平民百姓,他能把百姓的心声诉说出来,不愧是“诗圣”,心怀天下苍生。

在唐代诗人群体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没有亲自到过边塞,却能写出流传千年的边塞诗,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王昌龄写过《从军行》、《塞下曲》等著名的诗篇,流传度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还是七首《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豪言壮语从一个文人口中喊出,更加能够鼓舞士气。

现代人读边塞诗,应该学习一下唐代文人创作中的阳刚豪迈,关注现实,才能留下经典作品。文化达人,优质原创作者·萨培喇谈艺录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