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遵刚是清朝时期一位普洱茶商人。一开始,他经营的普洱茶销路不是很好。因为客户们经常反映,他卖出的普洱茶里面杂质较多,影响了口味。----本素材来源于征文网
原来,在舒遵刚的茶叶作坊里,每年到新茶上市时,都会请很多当地的农民为他择茶。择茶是制作普洱茶的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如果不把茶叶里面的杂质彻底清除,茶叶本身的味道就会彰显不出来,进而影响到了茶叶的品质。当时,舒遵刚请人择茶,就是在堆积如山的新茶叶中,将好茶叶挑出来,然后按挑选好的茶叶的重量来付工钱。但是,这样一来,一些耍小聪明的工人干活就不认真,反正是按茶叶的重量计算工钱,对茶叶中的杂质清理得不是很干净,于是就出现了客户不满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善,就会影响到后来的销售。一天,舒遵刚到择茶点转悠,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舒遵刚对择茶的工人们宣布:“从今天起,计算工钱的办法不再是称茶叶的重量,改为称量从茶叶中挑出的杂质的重量,挑出的杂质越多,工钱也就越高。”
这一招,的确很妙。按茶叶量算工钱,清除的杂质越多,收入越少。也就是说,越是下功夫择茶,报酬反而越少,势必会影响到工人的积极性,一些耍小聪明的工人就不会像老实的员工一样踏踏实实地干活了。这样还得有人在一旁监工,要不停地提醒工人再细心些、有脏东西没捡干净之类的。而舒遵刚结算工钱的办法就是挑出来的杂质越多,工钱也就越多。即使没有监工,工人也会很认真自觉地工作。
如果做一件事按照正常的方法得不到好的效果,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素材来源于征文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