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1958至1960年俗称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家家贫穷,户户挨饿,别的不说,单说那时山里人都把“酱油坯子”
当作“豆瓣酱”,而且如获至宝,贫穷可见一斑。
1960年我读高一,为了生存,暑假我与堂哥从城边酱油厂买了酱油坯子跋山涉水50余里挑到山里去卖。第一天,趁天凉快我和堂哥挑着担子抓紧时间往回赶。开始我并未觉得累,但走着走着,我觉得不对劲了,腿还能勉强对付着走,但是右肩被扁担压得又酸又疼。实在吃不消了,我只得放下担子停在路旁休息。我回头往西望望走完的一段不远的路程,再往东望望那隐隐约约、山峦起伏的家乡,发愁地叹了口气,这何年何月才能挑到家呀!但光歇着也没用,遥远的路还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沉重的担子还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往回挑,即使能往前挪一寸,也是离家近一寸呀,总比原地呆着发愁强!我咬紧牙关,又把担子放在了疼如刀割般的右肩膀上。刚走没几步,肩膀又疼痛钻心,我趔趄着身子,踉跄着脚步,头冒急汗,肌肉抽搐,实在是受不了,只得把担子又放下来。这样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啥时候才能到家呀,我绝望得真想大哭一场!然而,我知道哭也不会感动上帝,一切还必须靠自己。我总结出刚才的教训,歇得时间长了,肩膀会更疼,只有把担子长时间地压在肩膀上,让它麻木无知觉了,才不会觉得疼。从此我不敢歇得时间太长,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把担子挑起来,极力忍耐住肩上被担子磨得红肿和压破了皮的地方经汗水浸渍而产生的钻心疼痛。就这样走走停停,后来天气越来越热,40斤重的担子如千斤巨石压在肩上。我大汗淋漓,张口气喘,唇干舌燥,喉咙冒烟,脖子筋好像被扁担扯断了,实在走不动了,便让堂哥在前面树荫下等我。好不容易挪到树荫下,累得我一下子瘫软在地上,堂哥见状也发起愁来。后来我好像发
现了什么秘密,见堂哥挑担不断“换肩”,无怪乎我走走停停挑不远,于是我便暗暗学堂哥“换 肩”。 所谓“换肩”,即把担子先放在右肩膀上挑,等右肩累了,再把扁担从脖子后面挪到左肩上去。这样轮番转换,两肩都能得到休息不耽误赶路。用这种方法挑担,开始我很不适应,一度想放弃,但没有办法不适应也得这么挑,这可是长途挑担的基本功呀!我咬紧牙关,努力忍耐住脖子那撕裂般的疼痛,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学会换肩!学习换肩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左肩一开始只能挑几秒钟就得挪到右肩,后来能挑分把钟了,再后来能挑几分甚至十几分钟了 。别小看这几秒、几分、十几分钟,它可把右肩给解放了,不仅减轻了右肩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肩歇腿不歇,挑得时间长,走得路程远了。就这样我由不会换肩到会换肩,终于掌握了这长途挑担的基本功,这比在学校解了一道数学难题欢喜得厉害,因为下面再远的路我也能应付了。假如我不挑战自己,假如我选择安逸而避开艰难,假如我选择愚笨而不选择明智,我不可能学会“换肩”这种长途挑担的技能,就不可能在艰难岁月中生存下来。由此可见,生活在艰难竭蹶中才能更好地生存,生活在一帆风顺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就会弱化生存的本领,这就是生活的实质。生存与生活的关系正如摔跤,你压上去,它翻过来;你推过去,它反推回来;你不战胜它,它就战胜你;我历尽艰难与痛苦,最终战胜了困扰我的生活,学会了生存的本领“换肩”。生活的逻辑证明,要生存必须与生活经过激烈的“摔跤”,最终选择适应与明智,这就是生存之道。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