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的底层逻辑-征文网

xindongping 2022年5月14日原创文章评论134 阅读2528字

幸福感的底层逻辑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脑袋里住着个思想小人儿,经常隔三差五地半夜跑出来演讲。我很想把它打扁然后接着睡觉,但作为一股意识流,它无影无形,我抓不到,也控制不了,所以只能任由其高谈阔论唾沫横飞。也不知道它哪里来的如此强烈的表达欲,可能是因为我这个生理主人长期宅家脱离社会吧。

它会汇总处理大脑近期获取的信息,然后找个议论点开始演讲。它演讲的逻辑是:提出论点,扩展论点,举例论证,剖析例子,结论。

触发点繁多且不经意,有时是近期看的书里面的一段话,有时是电视剧的某个情节,有时是某件事,有时是突然想起的一句话……

今天突然想起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复咀嚼才惊叹范老的人生境界之高。于是思想小人就跑出来开始了关于幸福感的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幸福感表面上看是个主观的词,属于意识。但其实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因为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底层逻辑。所以,不同的客观因素,即生活状态不同,幸福感也就不一样。这相当于没说,所以我尝试着总结幸福感的底层逻辑:在现有的生存模式良性运行的情况下精神得到满足。即生存模式+精神满足。

贫穷家庭有爱可以幸福,富裕家庭有爱也可以幸福,但不能破坏当前的生存状态。即精神满足的方式要和当前生存状态相契合。

不同的生存模式对幸福的要求不同,诸如钻石项链于贵妇、玫瑰花于普通家庭主妇;好成绩于学生、升职加薪于打工人。

注意我的概念是“现有生存模式良性运行”的前提,如果钻石项链给了普通家庭主妇就不一定是幸福了,参考莫泊桑的《项链》。比较典型的还有《麦琪的礼物》,男女主人公为送对方礼物打破了原有的生存模式——卖了长发与金表,所以,虽有爱,但他们幸福了吗?

生存模式良性运行怎么讲?

以家庭模式为例,如果男主外女主内,那么使这个模式良性运行的方式就是家庭成员各自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男方的经济收入足以满足家庭开销,扮演好顶梁柱的角色,女方打理好家庭内务,扮演好主妇的角色。内外相辅方能家成业就。这里不是谁为奴的问题,换成男方主内也是一样的,你是什么社会角色,做好它就能保持生存模式良性运行。诸如出轨、抱怨、争吵等都是对这个模式的破坏。

人都有寻求幸福感的本能。

比如学生,之前提到成绩好是一个学生幸福感的来源。那么成绩不好的学生怎么寻求幸福感?一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二辍学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三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幸福感,比如业余爱好加持、打游戏、霸凌等。比如现在很多人疲惫和无聊的时候喜欢刷视频,尤其是八卦和搞笑视频,因为可以刺激多巴胺,获得精神满足,就像以前的鸦片。

再比如《遥远的救世主》里的芮小丹,有德国居留权的她为什么选择回国做警察?因为她需要的精神满足是惩奸除恶,站在精神的上游,这一点德国给不了她。所以她获得幸福感的行为非常明确:合理的收入结构保障生存模式+警察的职位获得精神满足。所以当她被炸断双腿并毁容时为什么选择死亡就好理解了:精神满足被毁灭,生存模式即毁灭。同理,刘冰的自杀也是如此,井底之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但无力爬出井底,精神绝症即毁灭。

芮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她在丁元英的指点下,意识觉悟提高了等级,精神满足的方式从惩奸除恶升级为强势文化的传播。因此她立马调整了人生方向,出国留学然后成立文化公司,传播强势文化拯救弱势文化群体。如果她生命没有终结的话,她的幸福感已经大而化之了。

精神满足的方式如此之多,那么有对错之分吗?如果有,那怎么判断?个人认为,判断的标准是看精神满足的方式是否利于优化生存模式,优化了多大面积的生存模式。否则就是伪精神满足。

刷视频可以优化生存模式吗?你每晚刷几小时短视频似乎第二天没什么改变。你去看了本书或者学了技能。心态和工作方式改善了,也就优化了生存模式。但现在伪精神满足太多了,因为成本低,精神鸦片无处不在。我们是不是需要现代版林则徐来一场虎门销烟?

芮为什么做警察?因为警察可以优化群众的生存模式。为什么后期想做文化公司?因为传播强势文化可以拯救更多弱势文化群体,优化了更大面积的生存模式。

从芮身上,以及从范仲淹以及诸多爱国志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感不仅仅是个人精神问题,还可以大到民族家国。因为个人幸福感的总和构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扯远一点说,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苏联的强大也正因如此,但为何败给只有短短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为何晚清被列强践踏?

因为苏联后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失衡,中国晚清意识形态与国情失衡,而西方正因文化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寻求到了契合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

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是螺旋上升不断完善优化的东西。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把幸福感量化,那么从最底层的生存需要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天下,阈值从低到高。你的精神觉悟决定了你的精神满足阈值在哪里,阈值越高越难以达到。

这就是为什么穷的时候快乐很简单,而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却总感觉不到快乐。

最后,精神满足可以优化生存模式,优化后的生存模式产生更高的精神要求。以此螺旋上升,此为成长。

最后的最后,来一次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才为发展。更高级的幸福感,精神满足不是为了优化生存模式,而是为了优化精神模式。

最典型的例子,《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这是一个精神觉悟极高之人,差一步成佛之人。从生存模式的角度,他动动手可以扒拉铜板——把私募基金净赚500万马克(约合那个年代的两千多万人民币,合现在的五千多万人民币);从精神模式的角度,他动动嘴可以扒拉灵魂——通过芮小丹与死刑犯王明阳隔空对话将其精神击倒;从文化透视的角度,他动动酒杯可以扒拉命运——帮韩楚风分析形势,拿下正天集团总裁席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因为拮据在没有空调的顶楼汗流浃背思考人生,也可以几口下肚几万马克的人头马;他可以吃大半个月泡面,也可以随手一掷十几万给朋友应急。他已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皆外化,唯有思考与觉悟。他可以忽略生存模式的优劣,他的精神满足已不再为了碎银几两去优化生存模式,而是为了更高的精神满足。

丁元英与芮小丹非常契合。他在参,她在动。一个不断觉悟更高的精神世界,一个把精神觉悟变为行动。所以,她死了,他走了。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