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绿
绿色是春天的使者,当杏花、桃花、梨花挥挥衣袖去了的时候,善解人意的绿色就降临到故乡。此时,沉寂的山野,唯有那绿到处嚷嚷,让得满世界都是她的绿了,满眼的绿随音阶而错落有致。
我的家乡,除了树和庄稼就是草,草长得到处都是,道路旁、庄稼地边、河沿上、山坡上,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长满了草,可谓满眼皆是,铺天盖地。冬天的山坡上,远观近看还是光秃秃的一片,毫无生机,早春的雨和阳光尽管不充足,但给点就灿烂的小草,不几天的工夫就努力从地下冒出了头,把一冬积蓄的力量全都释放出来。它不计较土地的贫瘠,环境的恶劣,只是努力向上生长,到了春末夏初,已是满山满坡的新绿,形成草长莺飞的绿色世界。
可是,无论小草如何努力生长,它也接近不了蓝天白云,不像参天大树,天天可以和蓝天白云亲吻。但小草不怨天尤人,它有奋斗的梦想,即使不能奔向蓝天白云,那怕一棵,也要绿了荒原。疾风知劲草,风吹不倒它,雨打不倒它,火烧不尽它,它坚强、坚韧、怀揣美好生活的希望,胸有大爱,温暖了同伴,手牵着手,一同实现共绿荒原的梦想。
头年播种的小麦,经过一冬的风霜雨雪严相逼,已驯服地趴在梯田上,枯萎憔悴,好像从此一蹶不振。乡亲们稼穑不容易,譬如好詩一亩,日出研墨,日落收笔,侯准节气,等待春风,等待绿。当春风降临的时候,故乡的小麦不负重托,风吹诗长,满垄满梯田油光光的绿,令庄稼人喜上眉梢,仿佛从这绿中嗅到了丰收的气味,也仿佛从这绿中看到了一首好诗,自耕自读,自给自足,而且好看又好吃。“油光光的丰收绿”于乡亲,其乐融融。
家门口的小河成了一汪碧绿,绿在在水中淌,鱼在绿里游。碧水蓝天,青青河边草与垂柳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形成焕然一新的“小河绿”。走在这绿色的小河旁,令我心旷神怡,贪婪地呼吸“换肺”,那清新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故乡的空气,每天都是活的,每天都有绿的、新的、嫩的加入,满鼻的清新就这样让人忘了这世上还有浊气。这“一汪碧绿”令乡亲们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心旷神怡。
令我引以为自豪的,还有那村庄后山坳里的“清泉绿”,乡亲们称之为“泉窝”。山泉是故乡漂亮的眼睛,那一泓清澈明净的绿水,使春天的故乡那风尘仆仆又略显憔悴的山容,增加了几分妩媚与灵气。春晨,我去泉里汲水,见那澄碧通透的泉水中自由地游动着几朵白云,周围绿树的倩影清晰地浸泡于那一汪清水中,朝阳很大方地随手将金子撒满清泉。春天的夜晚,当一轮明月脱去灰色长裙,那月辉、松林、清泉、石滩便构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丽景致。这一泓清澈明净的山泉绿水,增添了故乡青山的颜值,形成了绿水配青山的完美画卷,也蕴含着“金山银山”的潜台词。
家前院后的树开始返青,随着春风浩荡,那房屋周围的绿波似水流淌。那绿树掩映下的农家小院,日子祥和快乐地进出着。当炊烟升起时,这“农家小院绿”就是最让我想念的地方。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院门前,在绿树下,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在阳光下聊天啦呱,不时地传来鸡鸣犬吠之声。这种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串连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如同基因一样,记录着乡亲们简单的生活方式,纯朴的民风民俗。家因绿树而美丽,绿树因家而茂盛,二者相辉相映,我的心灵因家而放松,因家而回归自然并成为一片净土。这家前院后的绿波里,饱含着绵长的岁月及乡亲们浓浓的幸福生活。
说到梯田绿,我不由自主想到故乡的山坡与梯田。故乡的山坡原来几乎是童山不墨,除了满坡的荒草,几乎看不到树。上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号召绿化荒山,故乡的山民积极响应号召,男女老少齐出动,女人刨鱼鳞坑、男人打钎放炮,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在坚如磐石的山坡上挖好了树坑,植上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树苗,紧接着又抡起铁锹起石头,在山坡上砌起了高产稳产的梯田;春日干旱,植的树苗枯萎了,他们驴驮人担,从山下的湖里运来浑浊似泥浆的水,在干得冒烟的山坡、梯田边上又补栽上了树。就这样活了死,死了活,乡亲们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五冬寒夏的辛劳,男女老少的艰苦努力,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终于换来了故乡的“梯田绿”。近些年,他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青山,保护绿树,使山更青,树更绿,行人驻足,无人不夸故乡美就美在树上。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近处的山坡是一片片绿林,拉起手,连成片,欢快地舞向天际;山坡上的梯田里是一层层泛着绿波的庄稼,奏出奋斗不息的生命乐章,展开无边的绿色画廊;远处山峰如黛,跳跃着的绿扯起蓝天白云。
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虎跑绿”及“梅雨潭绿”,但我更喜欢自己的故乡绿;我攀登过多少青山,跋涉过多少绿水,迷恋过多少清丽,但对“故乡绿”我情有独钟,最喜爱。让我高歌一曲,歌唱“故乡绿”蕴含的那丰富而特有的韵律。
薛杨州 电话:15852480907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