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亲的人,是每一个人心目中平凡而伟大的人。无论你走到海角天涯,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官职高低,心底里最牵挂的人永远是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进过学堂学文化,却受过封建文化的毒害——裹过小脚,没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一生显露出不平凡的伟大。她勤劳俭朴,品德高尚,乐于助人,正直善良。她永远是我尊重的人,永远是我深深爱戴的人。
幼小时,我在家乡读小学,一直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活成长,无比快乐。母亲在老家叫我乳名呼唤我回家的声音是我一生一世中最熟悉最暖心的声音,也是我永远听不够的最甜蜜最温馨的歌。小学毕业后,我考取到县城中学读书,对于我这个从未离开过妈妈身边的孩子,嘴上说是想家,实质上是多么想大声地叫一声“妈妈”,那想家想妈的滋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深埋在心底里熬过分分秒秒,只有在睡梦中用涌泉般的泪水冲淡那想家想妈的“味道”。记得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叫同学们讨论“什么是故乡?”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是老家,有的说是家乡的河流村庄……一阵热烈的发言后,课堂上冷静了许久,我忍不住举手发言,带有一丝羞涩地说:“母亲是故乡”!引得同学们一阵大笑。我错吗?我不以为,直到现在,或许是走完人生,我都会坚持我的观点:“母亲永远是故乡”。
参加工作后,单位离家三十多里,每到周末,最大的盼头和心愿就是回家看看亲娘,那是故乡最强的磁场。在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平坦宽阔的马路,全靠两条腿,步步有劲头,跑上几个小时,有时要摸黑赶路,却不觉累,有奔头,想到在家倚门盼望等候的妈,回家的路格外滑溜好走。到家时,迎面而来的是娘亲合不拢嘴的笑脸,灌透全身的是邻里亲朋和家乡一草一木的热情,母亲的笑脸和故乡的热情让人心醉,让人迷恋,是一种美满幸福的温馨享受,这就是我终生难忘的故乡。我深深地感到,有母亲在的故乡,就多一份天性情感,多一份特别的温暖和甜蜜,更多一份奇特的凝聚力。
二十年前,母亲因病离世,永远地走了。我这个5O多岁上成为没娘的孩子虽比许多人幸福,但无论怎样也止不住泪水的涌淌。海再深,也难比五十多年的母子情深,山再重,也难比半个多世纪母亲对我的恩情重,母亲付出的爱和艰辛太多了。从那以后,我们把老父亲接到城里生活,老家的房子还在,老家的村庄还在,每逢母亲的祭日和清明、大冬丶过年等节日,我和老伴孩子都要回到故乡,到母亲的坟上除除草,烧烧纸,说说话,然后在老宅里摆上一桌菜肴美酒,烧纸磕头,表达后辈对祖宗和已故前辈的思念和敬意。一年回几趟老家,总感到故乡还没远去,祖宗传承的根还在,母亲的坟墓还在,乡愁亲情还在。
几年前,故乡赶上了改革创新的时代,将多年挖沙留下的废塘整治连片,精心打造金沙湖旅游度假区,老乡们顾全大局,服从规划,很快刨光了树木,拆掉了房屋,小河填平了,路道废弃了,祖坟迁移了,故乡的一砖一瓦丶一草一木都无影无踪,似乎从地球上消失了。与我同龄的故乡人,心中难免有些恋旧和失落,刚开始时,我常在睡梦中梦到挖掘机的轰响,无情地拆毁着我熟悉的村庄。醒来时,泪水汪汪,惊恐惶惶,那失去故乡的滋味犹如刺心断肠。从此,我不仅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又是一个失去故乡的游子。
“我的故乡在哪里?”每当我路过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无奈的感叹和呼唤。
现在我母亲的坟墓迁移至统一规划的公墓区,那里环境优美,安葬有序,算是有了安身之地。
没了老家的村庄,没了老家的房屋,毌亲的坟墓也就成了我乡愁的唯一寄托。每逢母亲的祭日和传统习俗的祭祀节日,我都率家人到母亲的墓地烧纸拜祭,当我跪在母亲墓前磕头时,我总会从心底里发出深情地呼喊:
我爱您,我的母亲!祈求您在九泉之下继续护佑我,滋育我!
我爱您,我的故乡!祝福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出彩辉煌!
素材来源于征文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