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征文网

征文网 2022年4月26日文学世界评论68 阅读1193字

我出生在重庆市垫江县乾坝城的一个小山村。从懂事开始就领略了人间烟火的真谛:“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必须生火炊饭,以延续生命,繁衍生息!煮饭时的人间烟火所产生的炊烟,透过瓦盖屋顶,缠绕竹林后袅袅飞向蓝天,慢慢缥缈消失在远空。晨炊和晚炊所产生的炊烟确实很美,刚从农舍慢慢升腾上碧空,有云雾天梯的视感,当横存天际又像是弯弯曲曲的溪流……看久了,易产生浮想联翩的感觉。怪不得,凡涉猎农村生活题材的诗歌,都离不了“炊烟”的点缀。

前些日子,我抽空回了一趟久别的故乡,还未住下来就觉得故乡蓝天上少了些什么,颇感不自在。仔细一悟,啊,原来是炊烟在天空中稀疏或者是没了。因为炊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祖燧人氏钻木取火,难道老家这些凡夫俗子都不食人间烟火了?在住下来的日子里,我终于明白了是咋回事。  早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国家地质勘探部门探测出,在垫江县境内地底下埋藏有丰富的天然气矿。国家授权当地政府,有权开发浅层天然气供民用,深层资源留给后代子孙享用。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后,县里顺应历史潮流,设立了天然气开发公司。钻井揉气后,再铺设管道通向县属各乡镇的天然气供应站。再把天然气有偿送进农户厨房。这天上的炊烟也就自然地清淡或消失啦!

我问乡亲们,使用上天燃气后有啥感受?乡亲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跟老子真方便,美好的日子又上一层楼,巴实,安逸得很啰”!交谈中,有的乡亲很形像形容灶膛就象人的肚皮一样,总是填不满,吃完了上顿又忙下顿。到了柴尽草绝的时候,为延续人间烟火,男同胞们就挑起竹筐爬明月山上煤厂挑煤炭去。  全程有二十来公里。挑着一百多斤的煤炭,还要翻过“猴见愁”的“陡石梯子”,再还要踩过乱石铺路的“癞子坡”。为了减轻肩上的压力,嘴里还不断哼着“上山脚杆子发软,下山腿肚子打战”的挑炭谣,额头上的汗滴,一颗一颗掉在石阶梯上溅成八瓣,一滴接一滴,就像“删节号”记载着挑炭人无穷无尽的辛劳。亏得天然气进了灶房,要不就这样挑下去,男同胞不知要少活多少年?!

天然气进农家厨房后,农家厨房进行了一次革命。原来农家厨房一个烧柴灶。和一个烧煤灶就占去了整个厨房面积的三分之二。另外还得给上天言好事、下地侏保平安的灶神爷留个位置。剩下的地方也只能站着吃饭了。

现在拆去炉灶后,在依墙临窗前,安放一张磨花水泥预制的灶案。这下农家的人间炊火是无烟的,但火苗更旺盛呢!原来灶神爷的位置,现在摆放了一个三开门的大冰箱。

炉灶撤去后的空间,摆放了一张可以围坐十人的大餐桌。女同胞们更兴奋地合不拢嘴。因为长年累月饱受烟熏火燎的煎熬,咋看三四十岁的颜值,却能评估成五六十岁。她们现已熬出头了,一个个都变得白里透红,貌美俊俏。真是苦尽甘来,更美好的农家人间生活方式,正在进化成天上人间的美景!

别了,故乡的炊烟,你的淡化或消逝,将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潇洒,让故乡的长天更纯净,更湛蓝……

素材来源于征文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