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大学生1
一口气读完了《追风筝的人》,所有的故事情节,就像一部陈旧的留声机,不断的放着磨花了的胶片!读完了,静静闭上眼睛,脑海里面那些凄凉悲惨的画面会不断的在脑海里面闪过。就好像你看了一部很长的电影,但是那些剧情你好像都记得!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我总是会不经意的想哭,尤其是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阿富汗,一个久经战乱、充满人性邪恶的地方,也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乡。十二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场放风筝比赛里,阿米尔如愿夺得冠军,哈桑拼劲全力为阿米尔追回风筝。但是,在拿到了风筝后,确遇到了恶霸可恶的阿涩夫,哈桑为了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宁愿遭受阿涩夫一群人的鸡奸,也要保护风筝。而胆小懦弱的阿米尔,为了保护自己居然说哈桑只是自己的仆人,丢下哈桑一个人走掉了!这件事情以后,阿米尔总是心存内疚,但是每当自己想得到父亲的关注与重视的时候,父亲确更加关注哈桑!这让阿米尔一次又一次的羡慕嫉妒哈桑,确也为此忘了哈桑对他的忠诚信任!阿米尔一次次讽刺、一次次无名怒火,丝毫没有动摇他忠诚的心。在别人欺负阿米尔时,哈桑总是一次次挺身而出保护他,有时不只面对一个家伙。阿米尔想尽办法要父亲赶哈桑离开自己家,但父亲很疼爱哈桑始终不愿意。最终阿米尔将父亲最痛恨的盗窃行为栽赃给哈桑,没想到在父亲询问时哈桑再一次出于保护少爷承认了这一罪名,虽然父亲原谅了哈桑,但是哈桑还是离开了尽管父亲哭着挽留!从此以后,虽然阿米尔再也看不到哈桑,但是每当想到哈桑他的罪恶感反而增加了,几年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先前优越的生活没有了,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的很窘迫,可父亲还是一贯地有担当,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直到父亲去世。对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来淡忘过去回忆的良方。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在阿富汗战火里救下了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他在努力完成自己的救赎,让自己的灵魂和内心能得到一些解脱。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了。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面对这些过错,我们不应逃避,而是试着去弥补,即使永远都弥补不了,但至少一些善行能让自己解脱一点,心安一点。哈桑曾坚定的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到阿米尔对着哈桑的儿子索博拉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时间走过了一个轮回!我们在人生中,都会有一个阶段,不遗余力的去追求当下想要的,可能是钱是房子车子,我们努力奔跑眼里只有这些!可是当时光滚滚向前,我们曾经执着追寻的又或者为此放弃的,是否真的值得?为了得到,我们选择隐忍谎言背叛放弃,可是最终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又有多少?但是我们每个人,又活在这个时限内,无法突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个人,让你曾经说出这句话,可能会遍体鳞伤,但是会继续义无反顾,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大学生2
大学时,好友推荐我看《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因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现在才看完。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阅读完整本书,一只承载着各种情感的风筝,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它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的友谊;也同时实现了阿米尔对心灵的救赎。一、风筝——友谊的象征在整部作品中,哈桑扮演着让人心疼的角色。他因生下来就是一个兔唇和塌鼻子的哈扎拉人而受到种族的歧视,而且连自己是私生子这一身份至死也未能得知。命运悲惨的他却十分善良,作为仆人的他更是忠心耿耿。在阿富汗,追风筝被视为民族中勇敢者的游戏,“对于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若能赢得比赛,那是无上的荣耀。为了让阿米尔赢得比赛,哈桑用自己的实力帮助阿米尔追到了最后那只风筝,做到了“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正是这只风筝,哈桑受到了阿塞夫三人的羞辱、强暴,而作为好兄弟的阿米尔却以“害怕”为由逃跑了。若是我们,定会与这种懦弱的朋友大吵一番,但哈桑并没有,他仍然为自己的好友阿米尔赢得比赛而欢呼。正是因为这只风筝,让阿米尔看到了哈桑的忠诚,拉近了他们的友谊。二、风筝——心灵的救赎阿米尔在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而死亡。阿米尔为了填补内心的爱,他用尽力气去爱父亲,但发现自己的父亲不像自己一样那么爱他,缺乏温暖父爱的他,缺乏安全感,甚至表现出一种懦弱的性格。再加上,他看到父亲对仆人哈桑关爱备至,阿米尔在内心埋下了嫉妒的种子。他拼命想以好的表现赢得父亲的认可。而在追风筝比赛时,父亲一句简单话语“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巡回赛,你觉得呢?”让阿米尔好像抓到了获取父亲认可的救命稻草。所以,他内心十分渴望赢得这次比赛,因为这是他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当哈桑正以生命危险在帮他保护着那只“蓝风筝”时,他却以“我害怕阿塞夫,害怕他折磨我。我害怕受到伤害”的理由而逃跑。但善良的哈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责怪他,哈桑的宽容反而让阿米尔内心受到煎熬,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背叛与自私。也正因为内心的愧疚,让他不敢面对哈桑。为了获得父亲全部的爱,阿米尔将“偷手表”一事嫁祸于哈桑,哈桑因为对于这份友谊的忠诚,而选择当“替罪羊”,带着这份“忠诚”离开了阿米尔的家。哈桑的离开,给阿米尔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哈桑,自责的内心伴随了他多年,也让他内心多了一份痛苦。阿米尔虽然跟随着父亲到美国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父亲的肯定,但内心时常想起哈桑,时间也无法冲洗他对哈桑的愧疚感。这种苦楚终于结束在阿拉辛的鼓励下——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为了让自己能从罪恶当中解放出来,阿米尔冒着重重危险去阿富汗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与妻子收养了哈桑的儿子。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在异国放风筝,那时的阿米尔实现了自己内心的救赎,归还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士,他决定好好照顾索拉博并努力实现了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此时,他终于意识到内心的救赎和解放才是真的自我升华。风筝见证了阿米尔的成长,让阿米尔的人性实现了从懦弱到勇敢、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品完故事,我在想: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我们勇敢地追,最终都能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大学生3
一个平常的一天,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几年的阿米尔,收到了来自“老友”拉辛汗的电话,而这电话打破了这二十年的宁静,随之往事涌上心头,开启了一场时跨二十多年的“心灵的救赎”……《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主角阿尔米自我救赎的一个故事,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架构。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与之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雅俗共赏,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与救赎勾勒生命圆满循环的功力展露无遗,称得上是一部极具疗愈力量的恢弘文学作品。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一直就觉得故事中隐藏着让人透不过气的难过,整篇小说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感觉写的,可以看得出来“我”一直在为过去所干的事而后悔和难过。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歉意也许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阿米尔却是一直煎受着折磨。确实,对于他一个在当时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那样的事情他不会处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自己受折磨,而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为他而愚蠢的奉献精神。他觉得只要将哈桑赶走,永远不出现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再受到良心的谴责了,但当时的他却不知道哪错了。他没有在当时及时地承认错误,他觉得会后悔,会忏悔一辈子,这样的悔恨也许将陪着他一起走进坟墓,他将无法释怀。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在种族不平等的阿富汗,小说人物关系看似简单却又错综复杂。一出生就间接导致母亲去世的阿米尔希望能得到父亲的爱,但只看到父亲对家里的小仆人哈桑疼爱有加,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只是越加妒忌哈桑。在小说的高潮部分,阿米尔决定在风筝大赛上利用哈桑,替他赢回父亲的爱,而就是这次风筝大赛,令后来的一切都改变了……因为“爱”,阿米尔却在后来的日子里带着令自己痛苦的“恐惧、愧疚”,也在成家后踏上了“赎罪”的路。小说中最让我震撼和喜爱的人物就是哈桑,哈桑让人又喜爱又心疼又同情。哈桑对阿米尔忠诚得令人感动,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为他追风筝,被阿米尔背叛后也只是默默承受,这种承受来自他对阿米尔的兄弟之情,单纯的他始终相信他与阿米尔是存在友谊的,即使是在种族不平等的阿富汗,即使他们是所谓的主仆关系。在当时的时代、环境背景下,哈桑逆来顺受,面对压迫,也只是像待宰的羊羔一样默默承受,他的悲惨命运是落后、战争造成的,是不幸的,令人悲悯。故事的最后,主人公阿米尔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地回到了故乡,在满目苍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正如他父亲所期许地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看过这本小说后,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心怀感恩,热爱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是好的经历或是困难挫折,我们都应该接受。人生中,所有的经历,没有一项是多余的。我们应直面挑战,趁着还年轻,多努力,多奋斗,多尝试,只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大学生4
“即使跨越时间,面临磨难,直面死亡,我依旧如初,我依然像当初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有多少人是因为书中的某一句话而被吸引和被感动,从而深深地陷在书中的故事情节里无法自拔,正如同我在读《追风筝的人》一书时,只因书中不同的人对主人公阿米尔所说的这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感动到泪流满面。尤其是当主人公阿米尔重回故土阿富汗,当一切已经物是人非时,只因他的“壮举”,再次有人对他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我同阿米尔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一样——“呼吸急促,泪水从脸上冲下”。当主人公阿米尔经历了过去对他人的背叛,而在成年后又进行弥补的整个过程后,能再次收获故土陌生人对他的忠诚与信赖时,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也足以击溃内心的铜墙铁壁,让人的过往种种翻涌呈现,夹杂着对过去的悔恨、遗憾的同时,又使得内心在当下得到救赎,情绪得以释放。本书是以阿富汗为背景,围绕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勾勒出的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书中的情节与文字犹如一首乐章,在高低起伏、婉转激荡之间变化,让整本书中的故事变得有张力、有质感,同时也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随着书中旋律见证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当阿米尔在阿富汗所生活的整个童年时期,虽然有成长的烦恼,但主旋律是以快乐和自在为主的;但是,等到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以及逃离阿富汗到美国的这个过程时,书中的色彩与旋律随即成为了悲伤与压抑的;而当阿米尔成为作家、遇到自己的妻子时,便又有了幸福的味道;可是好景不长,当阿米尔需要为自己的过去和灵魂进行拯救而重返阿富汗时,整个过程是我认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文中最激昂、最高潮的乐章,但当阿米尔看到自己侄子索拉博自杀,似乎是这一乐章的休止符,让先前还是各种冲突与逃亡的紧张过程,在突然之间戛然而止,空气也在瞬间凝结。索拉博自杀的那个腥红的场景,不仅在主人公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想必在读者的心中也同样震撼,那时候的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亲历了阿米尔抢救索拉博的整个过程,那时候的我心揪在一起,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索拉博会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好在一切只是虚惊一场。索拉博随着阿米尔一同回到美国后的故事,是书中的最后部分,作者用一种轻描淡写的主基调描绘了索拉博的生活,文字平实而无波澜,这时候的旋律又犹如那涓涓细流般缓缓流淌,传递出一种安静平和、岁月静好的意味。在这部22万字的小说里,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救赎,同时也讲述了一个国家——阿富汗的变迁与动荡,原本生活快乐且又简单的阿富汗人民,却因苏阿战争、内战、塔利班武装政权等因素,导致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特别是书中关于主人公重回阿富汗这一过程,恰是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阿富汗,作者笔下勾勒出了一副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场景。现如今,阿富汗重新回到塔利班政权统治下,阿富汗的局势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每天国际新闻的头条必定关于阿富汗的最新情况,深深为异国的人民捏把汗,尤其是新闻中闪现出阿富汗儿童的画面时,不自觉地会联想到书中阿米尔的侄子索拉博所遭遇的一切,对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国家而感到痛惜和心疼,在此时内心无比渴望又深切期待:世界和平。同时,在亲历了党领导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见证了建党百年伟大光辉时刻,更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富庶又强大的国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引用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一句经典台词:“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最能道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所以,无论世界如何风起云涌、风云变幻,我们将矢志不渝地相信:在伟大的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昌盛。同时,我也愿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一心愿与承诺,犹如那牵在手中线的风筝,是心中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更是自己孜孜追求的目标与方向,我也愿为心中这个梦想,而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为你,千千万万遍”!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