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400字左右1
《围城》算得上是名著中的一部,批评语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在看这本书之前,仅道听途说对内容了解些少:男主人公方鸿渐被婚姻围城和事业围城围困;书中的三闾大学含沙射影暗示西南联大。读之前,我抱着这些阅读期待去看;读毕,总感觉不大契合普遍人的观点。大概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首先,方鸿渐恋爱阶段与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有过纠葛,其中,苏文纨和唐晓芙仅是个昙花一现的过客,连真正的谈恋爱都未有过,更不要说婚姻了。方鸿渐只和孙柔嘉结了婚,尽管婚后生活夹杂着婆媳龃龉,一地鸡毛。反反复复的吵架后总会破镜重圆,最厉害的一次吵架即是两人动了手,方鸿渐逃出了家门,孙柔嘉跑回了姑妈家。然而,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心理上,方鸿渐都没出现过要逃出婚姻的想法,在大晚上,彷徨地走回了他们的房子里。所以,“围城”真的是指“婚姻”和“事业”吗?就连杨绛也批注到:方鸿渐要是去了唐晓芙,才算得上是围城。在知网上,我看到了一篇对于“围城”含义的探究,作者的论点也是否认了我们常认定的“婚姻”和“事业”,认为“围城”是指涉“超我”层面上的道德责任束缚。大家的想法是什么?
围城读后感400字左右2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数,故事发生在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来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女子订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于是用原本的嫁妆资助他出国。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里人一个交代,于是他在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鲍小姐欺骗了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文纨是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租界。后来与同学们在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的一些性格方面的特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中,后来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与孙柔嘉结婚,婚后,矛盾逐渐激化,方鸿渐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生活,就像围城,像方鸿渐那样,都是城中人。方鸿渐缺乏信念,随波逐流,工作也好,爱情也罢,都不如愿。他了解自己,缺又无法直面自己。
围城读后感400字左右3
《围城》这本书是通过一位多年的朋友了解到的。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还是高一,对文字的青涩,对文学的好奇,读完这本书时长呼一口大气,但也还是看的懵懵懂懂,看不懂故事里兜兜转转的情感纠葛的时代故事,但这本书再仍让我记忆犹新。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已经过了好多年,书已经发出了年代的味道,再次的阅读给了我很多感受让我更多的理解了这本“儒林外史”,对官场的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了嘲弄讽刺,对生活中像方鸿渐的不通事物、无能懦弱,苏文纨的孤芳自赏、冷若冰霜,高松年的撒谎老练、做假超真的批判。围城里的人不想出去,外面的人不想进来,不过是因为未知得一切都比眼前的繁琐更有吸引力,不论哪里的持续下去都躲不过归于平淡和冗杂,能不能活得快乐,取决于你自身的选择和内心的坚固程度。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人间的现实、朋友间的现实、事业的现实、婚姻的现实。其实人生大多不如意、无奈、苦闷,却总要活下去。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活得更好而活,也为了有更好的活路而活。所以我们也要加油!
围城读后感400字左右4
围城,围住的不仅仅是城。--题记方渐鸿,无疑是个充满讽刺的人物。出国留学,却只能买文凭混日子;因为一个电话,失去自己一生的挚爱,甚至与那个深爱自己的苏小姐也不了了之。故事似乎永远在向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发展。细细品读,才顿然发觉他最大的讽刺莫过于那种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他仿佛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似乎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以至于在文章的开头是孤身一人,结尾时仍就是形单影只。那种戏剧化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那么方鸿渐呢?他在寻找精神寄托,可每当找到归宿后,却又认为就是一种变相的束缚。在城外时不断寻找可以入城的路,却在入城后又怀念城外的天空。他从来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而这种纠结心理,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文人的一些普遍心理现象。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助,徬徨,迷茫,没有任何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存活于世,不敢交流,成为了一个个如方鸿渐一样的"围城"一孤独中封闭自我。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为许多的"美好"打下铺垫,可是尽管是这样,我们都知道他的结果是注定悲惨,而这些美好的幻想只会让现实更加的悲哀。毕竟,生活本就不尽如人意。而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全部感受。
围城读后感400字左右5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他以幽默的语调揭露了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围城”取自书中人物苏文纨所说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们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也逃不出无形的四堵墙下无尽的压力和束缚。 钱老在这本书中把当代社会的封建,留学生的傲气,事业的争斗以及朋友之间迂腐的恭维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清了当代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友谊、亲情、学历的重要给与了我们压力,这些压力又转化到激烈的勾心斗角的社会竞争中去。我们不能逾越社会这座大围城,我们只能尽全力,充满自信地去拼搏,并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座围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一堵城呢?小时候,我们就像一根线牵着的风筝,可以自由地观赏城外的风光,肆无忌惮地做任何事,但始终都有一根线引导着我们,伴我们成长。后来,这根线越变越短,我们开始有了来自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压力还有责任的压力。我们的内心被压抑在这四角冰冷的城里。可不管怎样,我们始终都要面对这种人生,面对这里面激烈的竞争,压力的束缚。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座城里创造异彩,增添一些自己的光亮。 读完《围城》这本书,我的感悟就似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