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1
最近,我幸读了一本书,名为《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先生,读他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可能会觉得平淡,但回味后齿唇留香。刚开始读时,也许会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才能感到其中的真谛,书中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书由《小引》和《后记》以及其他十个部分组成。既有鲁迅先生温馨的回忆,也有他理性的批判,反映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也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复杂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询问先生“怪哉”,但先生并没有回答,反而脸上出现怒色;作者与同窗在后园里快乐的玩耍;在后园里玩的时候太久,回来后,先生并不惩罚,只是瞪几眼;先生读书入神时,作者与同学们在“荆川纸”上画画,用纸糊的盔甲在指甲上做戏……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在三味书屋中,作者虽然没有在百草园里那样的自由自在,但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快乐;先生对于学生的晚归,并没有采取戒尺和罚跪的规则,只是让他们大声读书;在先生读书入神时,作者与同学们在下面玩,先生也没有惩罚他们……作者的先生在学生犯错时并不先采取惩罚的方式,并在学生在下面玩时对学生很宽容,表明了先生的严而不厉,是可亲,可敬的。但在作者询问“怪哉”时不予回答,这种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现在的我们都在学校里学习,不仅有干净整洁的环境,也有供我们运动嬉戏的操场。当我们遇到难题或疑问,我们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或书籍中寻找答案,不会像作者一样,就算有许多困惑也仍是最终无解。作者那时只能阅读先生指定的书,而我们就大不相同,除了课内书,我们可以阅读许多课外书籍,可以更多的了解未知的世界。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出门,但网课可以让我们在家学习知识。如果放在作者那时,应该是想也没想过吧!我还比较喜欢《阿长与<三海经>》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他不识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人却变得不再普通,不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可是初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阿长是什么样子之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温柔、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当然,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在最后真正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是动人的。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他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最令人感动的,就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因为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至死都善良的心。我们要学习阿长的善良和热情,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与美的眼睛。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好回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让我回想起他们,并且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为生活在现在安定的社会中而庆幸;老师们和蔼可亲,同学们团结友好,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2
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弥足珍贵,尤其对成长中的我们来说,这些蕴含丰富思想内容的传世杰作对我们的一生都具有难以取代的教育意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入十篇作品,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先生对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和早期思想。每一篇文章都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情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一本仅有十篇文章的回忆性散文集,见证了近代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也留给了读者太多太多的感触。封建思想,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六亿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鲁迅,仅有十四岁。十四岁,父亲去世,鲁迅因遭受诽谤而远离绍兴,到了南京进入雷电学堂。十八岁,只身一人又开始了远渡日本求学之路,不该那些年龄承受的苦楚,鲁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担着。初到日本,鲁迅和孙中山先生一样,怀着相同梦想学医救国而努力。不一样的是,一场讲述日俄战争的电影,改变了鲁迅今后的人生,从而弃医从文,这是莫大的勇气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笔尖,划开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埋下的阴霾,让一缕缕阳光,温暖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内心。 之后,鲁迅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旧屋里,多了一张藤野严九郎先生的照片,没有了完好讲义,却给鲁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无限的铺垫……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鲁迅先生对过往的温馨回忆:谋杀自己隐鼠的阿长,却为“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异国他乡给予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以及无限神往的百草园……也有平常的童年:背完了《孟子见梁惠王》的前三卷,也伤逝了去看五猖会的热情;告别了逸趣横生的百草园,随着大多数学子一齐,进入了三味书屋,请教了镜寿吾先生。仿佛人生都不会有偏差,直到自己父亲濒危,家境衰落。鲁迅的人生也从此逆转。巴金曾说:他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着无数年轻人向着远的一丝亮光前进。诚然,我曾惊叹过鲁迅是民族魂,是以笔伐戈的战士,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他的思想光辉出也闪烁于此刻他的文字当中,有着对社会的种种抨击。伪善的衍太太,医德败坏的庸医,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孤独终老的长妈妈,绝望投湖的范爱农,也是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造成了他们的不幸。《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很明显,改了名后,更加富诗情画意,有文采些。晨花初绽,沐浴着五彩斑斓的日光婀娜多姿地摇曳,待到夕阳西下时分去拾取零落的花蕊,失了份妍丽与美艳,却增了份披着霞光的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这是怎样的一番心境呢?时光的扉页刻满了我们以往童年的完美,旧时光亦是青葱年华的吻痕。尽管世界再大,时光的齿轮在不断耦合,但在我心灵一角仍顽强地蜷伏着童年不老的回忆。那时的浅浅笑意,裙裾飘飘,欢声笑语,不都是一朵朵艳丽的朝花吗?可随着时间的曝晒和岁月的雨淋,如今已是落红满地!待到夕阳西下,彩撷一朵晨花,那是一段带露的旧时光;手捧《朝花夕拾》,坐在椅上,任风梳发,与鲁迅一同回味过去,岂不一大幸事?
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3
时值建党一百周年,电视剧《觉醒时代》作为历史品质大剧,给国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可见一斑。剧中多个历史风云人物生动呈现,他们谈笑风生,挥斥方遒,向我们展现了191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慷慨激昂、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取精神。作为语文老师格外关注的莫过于文化领袖鲁迅先生,犹记得他出场的情景,镜头缓缓推进鲁迅先生的背影,他正在低头书写。此时《狂人日记》已经写到尾声。地面铺满他的手稿,他头枕书稿,闭目沉思。钱玄同问他小说的署名是谁?他思考后用毛笔郑重地在纸页上写下了“鲁迅”两字,右眼溢出眼泪来。他说:以后周树人就叫鲁迅!“鲁迅”这个笔名蕴含“愚钝、迅速”的意思,他的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残酷本质,他为那千年来被残害的生命而伤感,而流泪。看过《觉醒时代》后,我不禁又拿出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从中寻找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不同时期的鲁迅,感受他的思想变化,成长历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书中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最是天真年幼时鲁迅笔下的孩子永远纯真,透亮,充满希望,他们爱憎分明,勇敢坚定。幼时的鲁迅亦是如此。《狗·猫·鼠》中对于鼠的喜爱,猫的厌恶;《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害死自己的隐鼠一事,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文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少年初识愁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是鲁迅先生快乐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乐的坟墓。鲁迅先生快乐的回忆仿佛都发生在这里,同时也在这里戛然而止。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绍兴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鲁迅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下狱,从此家道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后来,鲁迅先生的父亲病故了。也就是说,家中的顶梁柱倒塌了、鲁迅心中最敬爱的父亲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在幼年的鲁迅眼中,一直都是不可磨灭的沉重的痛。但在《父亲的病》中,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鲁迅先生对父亲病故之事的难过与悲哀,而是一再讽刺了江湖庸医的荒诞。这也是鲁迅立志学医的起源,他准备学成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而后识尽愁滋味1898年,鲁迅进入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899年,鲁迅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期间他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这对他以后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1902年,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后公费赴日本留学。1906年,鲁迅在课间观看影片时深受刺激,意识到“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自此,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揭露他们的丑恶形象。毛主席评价他:“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而《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的魅力更在于“它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阅读这本书中,我们追忆的不仅仅是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的成长史,更是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史。
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4
轻启两扇古窗,倒转一段流年,世事无声的凝结,岁月在静寂中流连,时光镌刻的记忆,旧梦于玲珑处浮现,如呓如梦,亦真亦幻。这一切,只为唤醒那段沉睡已久的怀念—鲁迅风采重现百年。“你是谁,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浓密的胡须形成了隶书的“一”字,方脸浓眉平头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着,“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让欢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鲁迅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进,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迸发着思想的火花,点燃着昂扬的斗志。迅者,从走卂声,意为疾。先生的一生,如他的笔名,满是飞越与奔跑,奔向他所憧憬的前方。尽管时光如梭,曾经的景象已不可察,我亦能从残存的光影中,得窥其眉目英朗,即使相隔百年,自让人心生敬意。有幸,我和孩子们一起拜读了他的名著《朝花夕拾》,受益匪浅。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一生所创作的散文为数不多,但是篇篇精彩纷呈,意味深长,在中国文坛上脱颖而出,久盛不衰,其灼灼的光华照耀着每一个用心阅读它的华夏儿女的赤字之心。《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做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集结,也是他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这十篇散文读来引人入胜,令人手不释卷,字里行间包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初读《狗猫鼠》,我看到了鲁迅童年的天真,可爱。看出了他对老鼠的同情,对猫的憎恶。可细细体会,我又品出了别样的滋味。老鼠不正代表了那些贫穷,弱小的群体吗?他们遭人鄙夷,受尽艰难困苦,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正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吗?我们奉献给他人爱心与温暖,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我们彼此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正是因为爱,我们的心情才碧波荡漾;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芬芳;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看了《五猖会》,我会感同身受,体会到了鲁迅那伤心,失望的心情。的确,我们大人们有时候总是在孩子们满怀欢喜时为他们浇下一盆冷水,我们似乎也没有理会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催促他们学习……而他们也因此时常抵触我们。对此,我们彼此应该学会理解,学会沟通,与孩子们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有了理解,生活才会充满欢乐;有了理解,家庭才会充满关爱。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思索万千。告别了《狗猫鼠》与《五猖会》,我来到了长妈妈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朴实、和蔼可亲,更被她的乐观所感动。她虽不富裕,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而我们呢?在生活中,当乌云密布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静思细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奇特的春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你会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美丽。“当我成尘时,你会见我的微笑”鲁迅的名字曾温暖了多少人冰冷的心灵,点燃了多少人的希望,激起了多少人的斗志。先生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愿意飘扬过海,一路追寻到日本求医,只为拯救国民的体魄,健壮国民的体质,让世界重新审视这头沉睡的东方雄狮!但是,当国民们在令人窒息的牢笼里,在即将没落的帝国里面对即将毁灭的命运而麻木不仁时,先生被震撼了,他依然放弃了医学,拿起了一支铿锵有力的笔,走上了文学救国的艰难征途!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他的笔杆就像枪杆,他发射有力而猛烈的子弹,靶心是旧社会的昏暗和腐败,个个致命;他的文字是匕首,他用刁钻犀利的刀锋刺向敌人的心脏,决绝果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把宽容和爱都无私的给了民众,给了未来,给了光明。“希望是附属于未来的,有未来,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文坛从此感彷徨!”而今的人们品读他的文字,如此哀婉叹息,可又有几人识得他奇伟的人格呢?这是在浊世里永不屈从的人格!这是在迷惘中永不退缩的人格!这更是带一身凛然正气,独立于天地之间,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贵人格!人最苦的是梦醒了却思绪万千。我手捧着一本书页泛黄的《朝花夕拾》,望着扉页上那个清瘦的身影,恍恍惚惚,却又无比清醒:在遥远的地平线处,有一座伫立的峰峦。巅峰之上,一松树傲然耸立,一股深邃、永恒的生命芳香喷涌而出,穿越百年时光。
朝花夕拾读后感1500字5
读这本书的原因很有趣,孩子上语文辅导课时,我旁听。正巧老师讲的就是这本书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老师很生动形象地讲述着,激起了读这本书的兴致。索性这个月就看它了。《朝花夕拾》正同于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又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她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文章通过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我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小时候,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逼得小伙伴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朝花夕拾》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感受得到的。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