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1
《活着》故事梗概:徐福贵,一个放浪不羁的富家公子,因为沉溺赌博输光家产,将老爹气死;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过起佃农生活;接着又阴差阳错拉去国民党军队当了壮丁,九死一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捡回一条命;历经波折回到家,母亲已死,女儿凤霞因为高烧成了聋哑人;然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日子越过越难,很多人饿死;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把凤霞送人(后又回来了);有庆为给产后大出血的县长夫人献血,活活地抽血过量致死(不可思议的庸医);丧子之痛让家珍病情加重,好在凤霞的婚事有了眉目,女婿二喜朴实勤劳、心地善良;然而好景不长,凤霞产下苦根后大出血去世,巨大的悲伤终于让家珍紧随而去。福贵与二喜悉心照料苦根,四年后二喜在一次工作事故中惨死,从此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直到苦根七岁,一次生病独自在家,吃豆腹胀而死。小说结尾时,只剩福贵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记得上一次看这一本《活着》,只花了一天时间,简直可以用“一气呵成”形容。这一次读同一本《活着》,却花了一月时间,并且精心挑选了《希望》作为配乐。上一次看完,心情沉重压抑,只觉得福贵命运多舛,父母妻儿共七个亲人一个一个相继离世,只剩他一人在孤独里苟活。这一次读完,没有伤心难过,反而出乎意料的平静——福贵以旁观者语气讲述,仿佛是看透了自己一生的一种释然:已然看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又何必怨天尤人?诚然在他心里亲人们不曾逝去,都还活着。上一次看完,不禁思索,举目四望不见亲,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又该如何找寻活下去的意义?这一次读完,虽然不知道福贵的内心世界,但终究明白活着就是希望,活着的信仰就是活着本身。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龙二赌博诱骗赢了田产,却因顽固不化掉了性命;福贵痴心妄想输了家产,但否极泰来逃过一劫。春生战争时期想方设法活了下来,苦尽甘来当了县长,却不堪文革迫害自寻死路一命呜呼。坚忍顽强地活下去,就是像福贵这样的平凡人唯一而伟大的胜利。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有的人吃喝玩乐醉生梦死;有的人摸爬滚打逆袭人生;有的人柴米油盐奔波忙碌;有的人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读完这本书,我更坚定这是正确且唯一的答案——人生即使没有意义,它还是值得活着。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就要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2
人到中年,再次捧读余华《活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小说讲述了中国近百年的动荡背景下一位普通农民饱经沧桑的悲凉生活。怎样评价主人公福贵一辈子呢?福贵说:“自己一辈子活得很值。”他一辈子过的很顺,他“活”的很久了。福贵从小被人称为“徐家少爷”,生活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福贵一次到城里给母亲抓药,在街上被国民党胁迫去当兵。战争中多少人死于战场,而他历经多次磨难,得以侥幸生还。他本是地主家庭,由于赌博输光了家里的全部家产,而龙二获得了福贵的全部家产。在“文化大革命”中,龙二被当作“地主反右分子”而被枪决,福贵再次侥幸躲过一难。他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陈家珍,福贵说:“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福贵家庭败落时,陈家珍仍然不离不弃,相依相伴。他还有一双好儿女,是个令人喜爱的孩子,听话,勤劳,懂事………女儿凤霞从小照顾弟弟,还帮忙干农活,一次发高烧变成聋哑人,但女儿还找到了爱她的二喜。儿子没有娇生惯养,吃苦耐劳,从小帮家里干农活。 福贵一辈子又很苦,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苦痛。他年少时,由于赌博输光家产,把父亲活活气死。他家庭败落时,第一次到城里给母亲抓药,哪知道被拉去当兵,他当兵3个月后母亲去世,去世前都不知道他的儿子是不是又去赌博,给他母亲留下了永恒的遗憾。及到中年,为了救县长老婆,惹人疼爱的儿子有庆却活活被抽血抽死了!他高兴女儿凤霞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家庭。凤霞在生孩子时难产而死。妻子家珍一直患有软骨病,他在农忙时回到家,还能与家珍聊聊天,最后家珍离他而去。女婿二喜是一个穷苦家的孩子,父母早死,是一个苦劳力,却在一次吊水泥板事故中被压死了。苦根是外孙,与福贵相依为命,但由于一次吃多了豆子而被胀死。他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晚年的他与一头老牛相伴,他不知道最后谁能为他收尸,在床头准备“十元钱”以感谢将来为他办理后事的人。福贵说他“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越过越落魄,这样反倒好。”龙二赢得了福贵的全部家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主,当了“老爷”,风光了一阵子,最后在“文革”的狂潮中被枪决了。那个曾经与他一起当兵的春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后来当了县长。在“文革”中春生经历红卫兵的痛苦折磨,最后选择了自杀。主人公福贵是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又是那样普通、平凡,《活着》记录了他的“叙述”,让人们读到了福贵平静而又感人的一生,并告诉我们:福贵实实在在“活”了一辈子,正如你我经历人世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哀的是,很多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烟消云散,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在人世间到底是“活过”还是“没活过”。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余华的《活着》。一本鲜红封皮的《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同他一同呼吸,一同前进,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一个的离去,在一次次绝望中坚韧不屈的活着。《活着》一书主要是围绕主人公福贵而写,刚开始福贵也是一个富家少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将是这么坎坷,命运多舛。福贵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他又不幸被国民党捉去当壮丁,历经苦难而免于一死,但母亲却因病去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后来女婿二喜因公伤亡死,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撑死;最终只剩下老头和一头牛。福贵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余华对“活着”的理解:“‘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才是无价的,一生只有一次,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人生无常,悲欢离合,在每个离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眼神中的留恋和不舍,全是无尽的牵挂与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合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亮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我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不公的昨天;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他们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活着》一书中并无多么华丽的语言,却让无数读者潸然泪下,余华用他哲学的大脑和冷酷的笔触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却也不能全然理解书中的内涵,相信每一位读者认真阅读并思考,会有比我更大的收获。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4
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因为它的情节。全书以主人公福贵对自己一生的叙述为主线。福贵曾是个富家子弟,年少时只顾贪玩享乐,嗜赌成性,败光了所有家产,父亲也因此而死。剩下福贵,妻子家珍还有母亲及一双儿女:凤霞与有庆,过上了潦倒艰苦的生活。为给母亲治病,富贵到城里请郎中,不幸被国民党拉去做壮丁。这一离家便是近两年,回家时,母亲已告别人世,凤霞成了哑巴。原以为从此可以平淡生活,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有庆在体育方面刚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却为救县长的妻子失血过多而死;凤霞刚与二喜成婚,幸福美满,因生孩子时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二喜、外孙苦根一个个都弃他先去。年老的福贵与一头取名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无忧无虑、无依无靠。暑期大红大紫的《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令多少人潸然泪下。可读完《活着》,我却觉得在命运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又可悲。凤霞的生病、有庆的死亡、二喜的离去……几乎所有事情都不在人的掌握范围之内。唯一在可控范围之内的,许是福贵仍身为富家子弟时的所为——也可以这么说,福贵的一生都在为年少时的挥霍付出代价。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他的伤口在时间中慢慢愈合,勇于对他人讲述自己坎坷的一生。而福贵对自己一生平淡的叙述,更是一种对过去的释怀,只有真正的放下,才会勇敢的面对从前。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开了玩笑,他的神经在这一次次的过程中早就麻木,而这一次放下,何尝不是一次涅槃重生,一次自我救赎?在福贵的一生之中,他没有理想与追求,甚至没有像祥子买下一辆车那样小小的梦想。仅是为生存而生存,为活着而活着。最后只剩他一人之时,他依旧没有产生轻生的念头——就当是不负降生在这个世界的幸运。我深深地被这本书的情节所吸引,更被它的时代背景所吸引。《活着》虽是一本小说,可社会变革也是其中的一条暗线。被国民党拉去做壮丁后“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以前的佃户。”几年后,“人民公社成立了,我家五亩地全划到了人民公社名下,开始吃食堂了。”接着,“大跃进”时代开始,“队长让两个年轻人去买煮钢铁的锅”,炼钢的热潮掀起了。后来,“文革”开始又结束,实行包产到户了。这一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变革史,更是新中国的成长史。70年来,我们经历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人民公社化的失误、“文革”的动荡……7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港珠澳大桥的通车,5G技术的发展,我们用了7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刚建立时的一穷二白到一个大国的伟大飞跃!70年来,有多少建设者与科学家们齐心奋进,中华才得以复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钱学森毅然放弃优越的国外生活条件,回国助以新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袁隆平苦心研究,只为种植出造福全中国的“杂交水稻”;南仁东几乎耗尽一生建设中国“天眼”,只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助上一臂之力。他们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不,他们不仅为理想而活,更是为心中的报国之志而活!时光流逝,岁月流转。70年的时间已在历史的车轮中消逝,70年后的今天,这盛世如你我所愿。我愿可以不负使命,在自己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祖国的发展推波助澜。这或许是新时代的青年们,活着的崇高使命与意义。(袁子钰)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5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将近花了三个半小时,读完了余华的《活着》。读这本之前,我一朋友说叫我不要看这本书,说小说内容太悲惨,很多读书看完之后,眼泪会不期而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有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物质,有人活着是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为了亲情与爱情。读完《活着》我感到的是一种低沉的怒吼,无声的震撼,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当时那个年代痛苦的写实,但是心中依然怀抱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小说中没有精心雕琢的文字,没有蓄意煽动的悲情,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情节很平淡甚至有点普通,但却很真实的牵动着读者的心。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在卑微的草根中所蕴含的令人心惊的力量。读这本的人都说,这本书惨,冷血,黑暗。我不觉得,反而觉得从始至终贯穿在故事里的是生命的力量,平凡又炙热的爱情,无声又浓烈的亲情,简单又真诚的友谊,无比温情。当在,命运对富贵是惨忍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从有钱地主家的败家子,再到娶妻生子,败光家底一贫如洗,母亲病重求医路上被抓做壮丁,后又被解放军俘虏,回家乡后遭遇一系列变故,女儿不幸变成哑巴,儿子活泼可爱.....本来以为生活慢慢开始好转,却没想到真正的悲剧正慢慢上演......妻子家珍换病,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嫁个同样身患残疾的男人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去世,紧接着不久女婿也因为意外身亡,外孙随福贵一起回到乡下,本以为爷孙相依为命结果为了让外孙苦根吃顿好的煮豆子吃,没想到苦根吃豆子撑死......命运对他是何其惨忍,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被现实似的粉碎,最后的富贵只能和一头老牛度过年老时光。但我同时又觉得富贵是幸福也是幸运的,他有不离不弃的糟糠之妻,有着可爱乖巧懂事儿女,也有讲义气的兄弟,他的一生也有过很多幸福的时光,我认为造成这些悲剧的并不是他本身,而是时局和时代。我认为余华先生的《活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剧。首先,《活着》并不是悲剧;其次,福贵的一生并不是作者刻意堆砌出来的悲剧。福贵的一生几乎经历遍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大事件。书的后半部分,亲人都以非正常速度死亡,这些与时局变化,建国、三五反,抗美援朝、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革,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余华先生在《活着》的韩文版序中这样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看完《活着》,我并没有沉浸在书中主人公悲惨的世界里面,我看到的是作者纵使经历过命运痛苦的冲击,依然怀抱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依然乐观坚强的活着!心里默默感叹着,活在21新世纪的我们是何其的幸运和幸福!好好珍惜这么好的时代给我们的馈赠吧,怀抱着善意对看待这个世界!最后以余华先生的一位读者写的作为结尾: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借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地保护着我们的心,在艰难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