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20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23日读后感评论536 阅读4828字

长津湖观后感2000字1

在国庆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上映的《长津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纪念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事实证明,在保卫自己的土地方面,中国人民表现出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团结一致的决心。看完以后我不禁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已,决定写下这篇以此致敬所有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英雄。

“明年春天我就回来,回来我给你们盖房子。”

“你回去跟我住,就住百里那间。”“也不是不行。”

当一场战争中开始刻画小人物的成长时,战争冷酷和残忍得以更深的体现。当我听到伍千里说出他如此质朴的愿望后,我的泪水奔涌而出,他就是参加战争的一个普通人而已,他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多么英勇的台词,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惊醒我们看过太多战争的解说,以至于那些人民志愿军不再是他们自己,而是某某战区的兵力,某某团的战斗能力,可以说他们被数字化了。可是真实并非如此,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家里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有着自己的小小愿望,是一个个独立而又鲜活的个体,他们想为家人盖一间房的愿望和我们现在想为家人拼一个未来的理想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是阵亡的数字,他们不是数字化的兵力,他们是一条条独立成长鲜活的生命,他们来自一个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个人使命,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的牺牲都值得被纪念,每一个人的牺牲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重于泰山,他们冲锋时的无畏才是真的无畏,他们冲锋时的热血才是真的热血,他们是一个个锋利坚韧的生命,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决定将自己变成祖国的利刃,人民的希望,他们与我们并无生理上的不同,正因如此,他们的生命才显得更加熠熠生辉。伍千里想要盖房子,小生有自己的秘密和信物,雷爹也有想要归隐田园享受天伦之乐的可爱瞬间,他们才是真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他们才是为了国家的事业前仆后继的英雄。

雷爹牺牲前孩童般的呓语,沂蒙山小调的悲壮,伍百里说让千里帮帮他,所有的恐惧害怕疼痛都说明了他们是血肉之躯,他们有想念着的人,他们有想念他们的人,他们本可以有幸福的生活,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一边害怕一边去做最勇敢的事情,他们一边怕疼,一边用血肉之躯为战友挡子弹,为阵地搏出路,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就算害怕也依然要完成伟大的事业,怕痛怕死才是普通人,怕了也做就是真正的英雄!

“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孩子一声令下就奔向战场,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前线?”

毛岸英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让我看到了,他不仅仅是领袖的儿子,他也是有热血,有担当的中华男儿,他有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我想到当年的毛主席也是如此意气风发地跟自己的父亲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在他牺牲以后,我脑子里竟也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曾经指点江山的少年与眼前硝烟里消逝的人影重合,也许这就是毛家满门忠烈,但更多的是中华儿女皆非屈人之身,而是个个傲骨铮铮。毛主席在雪地里的身影突然被缩的很小很小,雪花落在他头发上,显得有些苍凉,我突然一惊,此时,他不再是橘子洲头主宰大地沉浮的少年人,也不是更喜岷山千里雪的领导人,也不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那个巍峨高大的领袖,他是一个父亲,一个苍老的孤独的父亲,他没有像当时他的父亲一样阻拦岸英,但是担心和关心他一点也不会少,此时他是一个经历丧子之痛的老者,他还是一个经历国家存亡的领袖,他甚至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难过,他甚至为了稳定军心而不能去掉一滴眼泪,他想飞奔到儿子身边再叫一声乳名,他想像一个寻常父亲一样责怪儿子的不小心,可是他不能,他是领袖,是主心骨,是全国人民的决策希望,他不能走,不能倒下,不能难过,不能怨恨,他的儿子倒下了,他还得为千千万万中国百姓的儿子少倒下一些而殚精竭虑,也许这个消息传到北京时,他已经在心里流干了所有的眼泪,那场雪已经冻住了他所有的悲伤,他像一个被遗弃在时间里的父亲,他只能在雪地踱步,只能在雪中缅怀。他的落寞孤独只能用战场上加倍的打击敌人来慰藉。

“共产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土地,现在有人想把它抢走,这是绝对不可以答应的。”

中国人特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让我们无所不能战无不胜!我热爱这脚下的每一片土地,每一片沙,每一棵草,每一片蓝天。土地不仅仅是农耕民族的生计来源,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热爱,就如同《飘》中郝思嘉对于塔拉的热爱一样,有土地我们就有根,有土地我们就有情怀,有土地我们就有归宿,有土地才能孕育中华民族的生命。千千万万志愿军的文化程度其实都不一定很高,他们也许并不能懂得长远发展战略,他们只是知道,有人要踏上他的土地,有人要欺凌他的族人,有人想把利刃悬在兄弟姐妹父老乡亲的头顶上,而他们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们将家人族人互在身后,为了自己脚下的土地长眠地下,为了我们的事业民族的复兴,为了能吃饱饭,为了能不被人瞧不起,他们只能向前,他们只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朝鲜的土地上,人民志愿军的遗骨,人民志愿军的人墙,他们被冻成的冰雕,都是他们对土地对民族对国家热爱的象征,也许他们的生命流失了,但是他们的热血洒在保护祖国的路上,他们永远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永远受到土地的庇护,他们永远受到同胞的尊重,他们永远属于这片土地。

“我们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打仗。”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用自己的钢铁长城庇佑着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们能立于世界,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背后支撑着我们的尊严,是因为我们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了我们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我们有无数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愿意做中国的光,愿意照亮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针对我们现在面临的多元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仍然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硬气起来,都应该抱有把欺凌我们的人打怕打退消灭的志向,都应该团结起来,中华民族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民族的欺辱,绝对捍卫自己的主权,绝对保卫自己的国家,绝对不让这先辈用热血打下来的江山拱手他人,和平的国家不应该教育出养尊处优的米虫,而是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珍惜土地,更加想要报效国家,更加具有忧患意识,我们要用全方位的技术来打败一切想要分裂中国,想要抢夺土地,想要欺辱我们的族人的一切势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脊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光芒,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所有战斗过后的烈士把他们爱的深沉的土地交给我们,我们绝对寸土必争,我们必须守住每一存土地,我们必然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英勇的将士们呵,请你们放心地长眠吧,梦里没有战争,没有牺牲,没有画红框框的本子,没有痛苦,当今的中国有我们在守护,有我们在复兴,有我们在延续你们的道路,今日的盛世,如您所愿,明日之山河,当更加锦绣灿烂,明日之中华儿女,当更为自立自强!

长津湖观后感2000字2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工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党中央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开篇就用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影片借梅生的话说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长期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我们恐怕很难想到,今天的和平安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拼死较量换来的,也很难想象抗美援朝战争的交战双方力量是怎样的悬殊。正如电影《长津湖》所反映的,志愿军第9兵团的武器装备与美海军陆战第1师差距甚大。美海军陆战第1师约2.5万人,下辖3个陆战团、1个陆战炮兵团,并在作战时加强大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可直接得到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70余架飞机,最多时15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而志愿军第9兵团是紧急入朝,他们从温暖的华东地区进入冰天雪地、极度严寒的盖马高原,战地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区,一无村庄二无粮食,很难就地补给,随身携带的粮食为了防空也往往不能烧熟,有时把好不容易煮熟的土豆送到阵地上很快就会冻成冰块,没有热水喝只能吃冰雪。“吃了三个地蛋(土豆)打一次冲锋”,在部队是普遍现象,有时几天几夜粒米未进,只能以雪充饥。然而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爬冰卧雪,克服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冻伤减员严重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由于没有空军掩护,运输条件又差,第9兵团的重武器无法前送,有时甚至连重机枪也不能用了,作战中的主要“重武器”就是手榴弹。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第172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率该连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他指挥3排打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8次进攻,直至弹药耗尽。在美军冲上阵地的危急时刻,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守住了阵地。在追击作战中,许多冻伤的指战员只要还能走,就坚决要求参加追击,有的人说:“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前线去”。《长津湖》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战争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生动诠释了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血性胆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志愿军取胜靠的是发扬自己的优长专找敌人的弱点来打,靠的是勇敢加战术、勇敢加智慧。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钢多气少”,步兵怕近战、夜战,他们离开飞机大炮的支援,战斗意志就会大减。志愿军则大胆地实施近战、夜战,大胆地实施穿插、迂回和包围,经常将美军步兵和坦克的联系割断,经常组织小分队直捣敌人指挥所和炮兵阵地。《长津湖》艺术化再现了作战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胆有识,令人印象深刻。伍千里、雷公排长等基层指挥员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思想,指挥机动灵活。新兵伍万里,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勇敢又灵光。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象征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军人中永续传承。

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长津湖》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长津湖战役这一战争史诗,让观众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可以告慰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走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电影《长津湖》应运而生,值得庆贺。我们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更多像《长津湖》这样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作品。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