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23日读后感评论59 阅读2342字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学业难度的提升,有的同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没有呈正相关的收获。原来,我只是简单地以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动力都没有问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于是就不断指导他们学习优等生的方法,这样效果也是一般,因为每个人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根据这些学生平时表现来看,他们往往对于死记硬背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而对于“活”的知识,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表现得不理想。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这些同学的学业水平,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可是具体该怎么做,我一直都在探寻摸索。直到读了《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我心中才有了明确的答案。

本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阐述了解决学生学习中十个问题的困惑。其中的第四部分,就详细解读了学生很勤奋但成绩上不去的破解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本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深入简出的理论,也不在于鲜活的案例,而在于列举出了思考力的培养方法。打破了一般的教育心理学书籍中的理论很难在实际中进行贴切指导的现状。我读后,有以下收获:

一、思考之树——“选择”为“枝”

在思考的心理学范畴中,“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了观察,才有了信息的收集,这是思考的基础。说起观察,学生都会,但观察的质量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学生是从一个角度还是多个角度观察的,是从一个时间段还是多个时间段观察的,是从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是多个方面观察的。当教师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进行观察时,部分孩子面对大量的信息,就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他们处在了选择艰难的境地,不知道哪些信息重要或不重要。所以,引导学生高效选择,是提高学生思考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1.明确目标与重点。

在观察前,就要明确每次观察的目标与重点是什么。如:要指导学生写植物观察日记,可以先引导学生列一个观察提纲。第一次观察记录植物的初始状态,从茎、叶、花的颜色和形态入手;第二次以及之后要从植物明显的变化之处进行记录,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嗅觉和触觉描写;最后一次观察要善于发现与第一次观察时差别最大的地方,并思考自己的观察所得。当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与重点时,就能在观察中保持明确的方向,从而提高选择力和思考力。

2.明确条件与层次。

当学生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时,就要进行分类与整合。这种层面的选择往往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我们仍以观察日记为例。在学生记录下大量的一手资料后,就要选择素材在日记中展现。如何表达与展现呢?就要按照一定的层次与顺序进行,不然就乱成了毛线团。学生在下笔之前,要做出表达的选择。如:先写看到的,再写闻到的,最后写触到的。在写看到的内容时,可以先写色彩,再写形状;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先写近处观察所得,再写远处;先写客观观察所得,再写主观感受……当学生明确了选择的条件与层次后,选择的内容就会显得高质量了。久而久之,当学生经过几年的培养,就会形成自我选择能力,这会大大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选择”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思考的效率和价值。

二、思考之树——“关联”为“叶”

真正会思考的孩子,并不只是会简单地再认、再现,还有很强的理解、应用能力。在理解过程中,抽象思维、逻辑概括与推理能力都离不开各种信息的“关联”。

1.串一串

在理解中,有时需要把相关信息串一串。如:理解一篇文章,需要把创作背景、作者经历、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关联起来,这样思考才能事半功倍。在概括中,也需要这种方法。如概括一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先小结各段段意,再将段意串起来。用这种“串一串”的关联方法进行思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推一推

学生的思考能力还体现在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学生需要把一个新的情境与之前遇到过的相似的情境进行关联,并将原有情境中的方法运用在新的情境中,从而推演出问题答案。这个思考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关联”。只有在脑海中关联到相关内容,才能“推”出新的成果。“推”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至少是“比葫芦画瓢”,更高层次的还可能是跨学科的方法、理念的迁移。如,绘画、书法学科间的关联迁移。

“关联”在思考的国度中,犹如一座座桥梁,让信息有效汇通,酝酿成果;“关联”在思考之树中,犹如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叶,为大树输送有机物质,调节着大树的健康。

三、思考之树——“创造”为“果”

我认为,思考的最高级阶段,在于“创造”,在于出新。如,一道典型的数学应用题,按照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做,只能算会迁移,可是如果能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颖的解题思路做出来,就是创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提倡质疑

有了与众不同的想法,要敢于表达。有了不赞同主流的看法,要敢于质疑。有时,学生和老师都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忽略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价值的质疑,离不开智慧和勇气。在平时,我们要多多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在预习作业中,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培养创造力可以从学习质疑开始。

2.多多实践

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能通过学业来培养,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在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能力,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选择任务和规划完成过程的能力、关联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展示实践成果的能力。在以上能力的应用中,孩子只有多实践、多思考,才能发现活动中的利与弊,才能改进、提升,从而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孩子的创造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思考出来的。

“创造”是思考的最终成果,是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育人的终极目标之一。

总之,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不断提高思考力,是对核心智力的培养,这种智力素养的形成将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乃至终身发展。引导学生栽培心中的思考之树,从学会“选择”、构建“关联”、鼓励“创造”做起吧,这样一定会让思考之树枝繁叶茂!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