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写让“宋朝题材”更繁荣

征文网 2022年3月24日文学快讯评论41 阅读1289字

历时10年,作家何辉完成了《大宋王朝》八卷本的写作,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全八册套装,包括《沉重的黄袍》《大地棋局》《天下布武》《鏖战潞泽》《王国的命运》《内廷的烛影》《笔与剑》《江山多娇》。

需要强调的是,《大宋王朝》是一部文学成分浓淡相宜的长篇历史小说。尽管它给人以“非虚构写作”的印象,但打开阅读便知,作者有意使用文学语言,让整部长篇变得丰满轻盈。这解决了大众读者的阅读入门障碍,使得人物鲜活生动,故事通俗易懂。

但又不得不承认,《大宋王朝》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与时间节点,进行结构搭建与编年体叙事的,这无形中又为作品注入了一些严肃与庄重,很难让读者产生轻浮的阅读感受。可以这么认为,作者以“非虚构”为骨架,以虚构为“血肉”,完成了这部具有画面感与情感温度的作品。

在“非虚构”的部分,作者从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开始,至公元976年赵匡胤在开封皇宫中神秘去世为止,用一条叙事线,串起了陈桥兵变、金匮之盟、宋初平定内乱、挫败契丹偷袭、杯酒释兵权,吞并荆湖、灭后蜀、破南汉、征南唐、伐北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样的写作策略,使得每本书既可以独立阅读,又可以整套书连续阅读,保障了阅读与思考的连贯性。

在“虚构”的部分,作者主要以人物内心与景物描写,来提升小说的沉浸感,强化读者的代入感。作者的小说叙述,时常转化为赵匡胤视角。在小说中,赵匡胤是个感受力丰富的人物,拥有着现代人格,他时而观察和感应四周环境,时而体会内心、垂询自身。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赵匡胤仿佛处在八面镜子的笼罩与折射之下,以他为主视角的叙事,表达出他的主观愿望与行动,而来自他人的互动,则以客观形式填补着他的形象缝隙。在这样的描写之下,不但人物真实了,事件也因而栩栩如生。

同样是“虚构”的组成,作者对于景物的文学化描写,使用了散文式的笔触,这使得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之近。“这天午后,柴宗训站立在紫宸殿门口,愣愣地望着乌云翻滚的天空。乌云像巨大的妖怪,不断变幻着模样,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小狗,一会儿像长着两只长耳朵的兔子。”类似这样的句子,在整套书中比比皆是,冲淡了历史书的枯燥与单调,使得历史在作者的情境想象之下,又鲜活生动了起来。

《大秦帝国》《大明王朝》等历史小说的出版与影视剧的改编,对提升读者与观众的历史兴趣,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写作与改编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何辉这套《大宋王朝》,似乎绕过了争议产生的某种陷阱,他完成了全书的精彩写作,也安全地避开了话题争议,这与他写作本书的学者立场有关,也与他擅长用柔软的文笔去书写坚硬的历史有关。

近几年来,宋代题材出现“大爆发”的情况,不仅在出版领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人文社科类著作,在影视剧方面,也出产了不少收视率颇高的作品。是创作者找到了一个创作富矿,还是宋代故事拥有更适合当下书写的诸多特质?总而言之,宋代题材的繁荣,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状况,需要更多学者、研究者给出答案。而在寻找答案的过程里,何辉《大宋王朝》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著作,在这套书里,或能发现宋朝究竟为何如此值得一再讲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韩浩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