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在寻找出口,阅读无疑是最光亮的那一个。——题记
开启暑假前,收到了工作室主持人赠与的书籍《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也收到了撰写读后感的作业要求。趁着假期,就开始阅读吧。读一读这位传说中的语文大咖,他是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在对新教材培训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温主编的录像或语录。相信这一次阅读之旅,也是一次与大咖的心灵对话。
尽管是第一次拜读温儒敏,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总结了温教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见解和新方法。在本书中,他从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语文高考等方面切入,深度剖析中小学语文教育核心问题,为破解诸多语文教育难题寻找途径和方法。很多文章是温教授在不同场合之下的发言,内容难免有时重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读书的兴致,权当自己再温习一遍。当中,我对第三辑《聚焦语用读书为要》最有感触,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教授在文中提到,从建国至今,我们经历过好几轮语文改革,但是并没有什么起色,甚至越来越糟糕,语文虽然在不断翻新,玩转各种新花样,但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而且很多学生很讨厌语文课。最大原因就在于不读书,读书少。
温儒敏教授多次提出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阅读的过程不单是一次知识摄取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和滋润的过程。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润,受益终身。那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语文教学中寻找失败的原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语文教师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成绩的制约,存在着阅读耽误学习时间的错误思想。但殊不知,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所以,语文教师不应该把一切负面的因素全都归咎于应试教育,面对应试教育这个现实,要采取某些必要的平衡。首先必须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师深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无论是面对字词课、阅读课或是习作课都是得心应手。
二、技巧方法上唤醒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将学生引进阅读的领域,阅读方法则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掌握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知识,是学生将阅读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
语文老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借助工具书帮助阅读”“默读法”“朗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圈画批注摘抄法”等。阅读方法有多种,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正如书中温教授说的“连滚带爬”地读。这样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阅读四大名著,很多字不认识,很多词不理解,我们的读法就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很快读完一本,就有信心了。所以后来又愿意读各种类型的书,自然而然,阅读的兴趣就高涨了。
无论哪种阅读方法,只要孩子愿意读,保持读的兴趣,就可以了。
三、海量书籍中加深阅读的深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一场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从而实现深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读整本的书。由此,整本书阅读开始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宠”,统编版语文教材明显融入了这一阅读教学新要求,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体系之中。2017年9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整本书阅读“走进”教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写思路让课外阅读课程化真正落地;增设“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正式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从课改、教材、教参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可知,学生要进行海量阅读,更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读“闲书”
这里说的“闲书”,就是课外书,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的书,可能既包括一般认为的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范围是很广的。老师和家长会过分地担心学生阅读“闲书”而耽误学习、考试,会干涉学生阅读书目的种类,这样学生怎么还可能有阅读的兴趣?就算是跟着老师、家长的要求去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没发现有明显的提高,考试也不见得考得好。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选择权。学生喜欢课外阅读,那就多鼓励和引导吧。给些关心和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要干涉。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他们可能会互相交流读“闲书”的心得,其实这些都是学语文,是“大语文”。家长、老师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关心,才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现在有些语文教材设计有阅读的“链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可是很多老师不重视,这有点可惜。应当好好利用这种“链接”资源,鼓励课外阅读,鼓励读“闲书”。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读《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成为孩子阅读的唤醒者,更要成为“读书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撒阅读的希望。阅读还在继续进行中。阅读也永远在路上,永远奔向生命的出口。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