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海彼岸》是作者《地海传奇》系列小说的第三部。
“写的是魔法奇幻,讲的是心灵成长”,封面上的这句话首先便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深入地读进去,慢慢地体会到,这部作品与我自己以往阅读文学作品的感觉不太一样,以前自己所阅读的大多文学作品,只感觉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可能缘于作者并没有引起读者(我)的心灵共鸣吧;而读这部作品不同,它虽然是一部西方魔法奇幻类的作品,我们在感叹于作者强大的想象力的同时,却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哲思,感受到作者某种哲学层面的思想与精神的表达。我想,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主题应该是两个:一个是个人心灵的成长,另一个就是关于生与死的人生命题。或许,如果能透彻地理解了生与死的人生终极命题,那么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应该也是很好地得到了完成吧。所以,或许说这是一部关于生死命题的心灵成长的作品,应该也能说得过去。
我在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内心其实一直是很矛盾的:既被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的东方哲思所深深吸引,又不断地陷入迷茫之中,感到对作者要表达的东西难以真正理解。所以,当想到写下一篇读后感的时候,总觉得是在为一部自己没有读太懂的作品写感想,实在是怕误解了作者的深刻哲思;而若放弃不写,又觉得内心有许多东西要表达。或许生死本就是人生一个重大命题,本就难以真正的参透;或许对作者的作品多读几遍,又或者将来随着岁月更迭,事移境迁,内心的感受也会变化,对作者的深意也能够理解地更深刻吧。不过那也是将来的我了,而我现在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我的感想,不成熟也罢,错误也罢吧。
这篇作品从英拉德少年王子亚刃遵从父命登上柔克岛听取智者建言开始。在这之前,他一直被看成堂堂英拉德岛的亚刃王子、掌权亲王之子,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且他体力与智慧并存,事事如意,事事得心应手,凡事都如游戏,他也玩得起劲。而今当他在柔克岛面对大法师格得时,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于大法师的、不一样的注视:单单纯纯当他是“亚刃”而已;而他也感到内心深处有什么被唤醒,不是被游戏或梦境唤醒,而是被荣誉、危险和智慧唤醒。亚刃告别童年的第一步,就在这一瞬间完成:既不瞻望,亦无后顾;没有提防,且毫无保留。亚刃的内心对大法师格得满心倾慕,他要为格得效劳,忠诚于格得,追随格得。这或许就是一个少年对自己精神导师的一种敬慕与忠诚吧。
大法师格得带着年轻热忱的英拉德王子亚刃,启程追寻邪恶的根源、乱象的症结,然而却不知所寻目标位于何处。他们只能一径向南陲航行……这段航行,或许既可以看作是一个未来君王的养成记,也可以看作是一位精神导师引领着他的学生思考生与死的重大人生课题,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刚离开柔克岛不久,或许是感知到自己的沉静、内敛、洞察等等给亚刃对他的爱带来的敬畏,大法师开始零零星星地向亚刃谈起自己。他谈起自己年少时曾经面对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人生抉择,被“有所为”的选择所裹挟而行动不已,谈起自己反而在当下能够单纯地存在,能够彻底去想一想:你是谁。贵为大法师的格得,竟然也有“我是谁”的疑惑,这让亚刃迷惑不解。读到这里,不禁想到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我是谁”正是青少年时期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任务。“我是谁”,简单地理解就是对“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与追问。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会完成他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成长任务:自我同一性得到整合,关于自己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也得到整合,也会明确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等。而没有完成这个心理任务的人,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是谁”,终究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术修为也可称为一代宗师的欧阳锋,最后在不断对自己“我是谁”的追问中走向疯狂。他的疯狂,或许是金庸对其为求名利不择手段,从而彻底迷失了自我的一种讽刺;《天龙八部》中,雁门关外,悲情英雄乔峰,终究在自己到底是丐帮帮主“乔峰”和契丹人“萧峰”的痛苦抉择中以自杀而终结了这个无解的矛盾;《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个少年王爷杨康,终究还是在不断地纠结中选择了做回那个意味着荣华富贵的大金小王爷“完颜康”,也最终走上了可悲的人生末途。“我是谁”既包括当下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种认知,也包含了“我将成为谁”,这是对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走怎样的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这既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选择,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因为这种选择里面,必然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对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等等。而世界也终将依人的选择而回馈于人:善待世界,也会受到世界的馈赠与善待;与世界为敌,也必然被自己的丑恶所反噬。在人与世界的互动中,每个人也都会不断地去修正对“我是谁”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是谁”不止是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而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不断面对的问题。大法师格得对“我是谁”的思考,应该是一位也曾在人生旅途中犯下过错误的智者,历尽千帆之后,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种反思吧。
南陲航行艰辛漫长,大法师心思难以捉摸,真相隐晦难寻,少年王子亚刃对大法师格得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从一开始的仰慕、忠诚,到后来对感到自己的一腔忠心白付、虚掷的怨怼,再到后来甚至对格得产生怀疑,把他当作敌人防范,辜负与背叛,又到后来从心中解除芥蒂,义无反顾地陪大法师进入死域,坚定地陪伴在大法师身边,绝不放弃,最终终于完成两人共同的救赎……少年亚刃在与大师格得的这一路的航行中,不断地面对“生死”的人生命题:他们来到洛拔那瑞岛,这里的人们不管什么事都无法分辨差异,在他们眼中,万事万物都是灰的,缺少“生命的欢欣”;疯子萨普利本是一名颇有力量的巫师,却在对死亡的巨大恐惧中,以及对永生的执著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亚刃也在大法师格得的心灵陪伴下明白,自己那些荒野、悬崖、微弱的光线的恶梦,是内心对死亡的恐惧,是对不朽的生命的微光的执着;亚刃与大法师共同走入死域,他内心的惧怕消失,取代的是深厚的悲悯。而若那层悲悯之下仍有惧怕,也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所有人。因为他在旱域见到一同去世的母子,联袂来到这黑域,却没有亲情;那些为爱而死的情侣,在街上也仅是擦肩而过。这些强行而生之人,留下了不朽的躯体,却丧失了活着的感知与欢愉,丧失了曾经拥有的灵性与才能,把自己活成了“丧尸”。亚刃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完成了他自身心灵的成长。他手握苦楚石,脸上露出了兼含沉郁及欢欣的微笑,在世界的尽头,生平第一次体会到胜利——而且是独自一人,未蒙夸赞。这是一个少年发自内心对自己的认可,无需他人贺彩,无需众人簇拥。
这部作品是作者关于生死轮回的感悟,是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当我读完这部作品,似乎对生死有了某种认识或者感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于我而言其实一直只是一个理想,当下的我其实时常会感到一种死亡焦虑。理智上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情感上却依然对死亡有一种恐惧排斥。当我恐惧焦虑时,又会觉得自己可笑;而想一想自古以来,渴望长生也是多少帝王一生的执念,对自己就又多了一份宽容。当我经历了这部作品的洗礼,觉得自己以后面对生死时可能会更坦然的那天晚上,却于凌晨在噩梦中惊醒:梦中自己得了重病,恍惚中应该是自己不愿承认,一直模糊着那个讯息,然而偏偏有人得了和我一样的病,他来找我商议如何医治,就在这明确的询问中惊醒,醒了之后仍在那里回不过神来,且心有余悸:担心梦是否是一种预示,担心若是真,会给家人带来哪些灾难……当我刚刚认为自己对生死有了某种感悟的时候,这样一个梦,或许是在提示我自己:永生,的确是太具诱惑了。亲历了死域的亚刃,既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思考,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君王。而凡夫俗子的我,或许只透过这部作品,却依然难以坦然地去赴生死的这场考试。
人生,还是需要修炼。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用刚刚故去的作家苏家柱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的文字作为这篇感想的结束吧:“我生活过了,思索过了,用整整一生做了小小的耕耘。岁月刻下的每一笔皱纹都是令人回味的人生脚印。人生就是攀登,走上去,不过是宁静的主峰。死亡也许不是穿黑袍的骷髅,他应该和诞生一样神圣。这才是我意志的考场,才能的准秤。越接近死亡就越是对人间爱得沉沦。哪怕躯壳已如斑驳的古庙,而灵魂犹似铜铸的巨钟,生活的每一次撞击都会发出深厚悠远的声音…。这才是我的履历,我的碑文…”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