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辩论读后感15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22日读后感评论57 阅读5910字

优雅的辩论读后感1500字1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两个人或多个人为了某件事情吵得脸红脖子粗,吵着吵着甚至恼羞成怒,或者大打出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而《优雅的辩论》一书,让争吵变成辩论,并且是优雅的辩论,我感觉如此这般甚好,生活似乎多了一丝雅趣。

尊重分歧,优雅倾听

书中写到:将激烈的冲突转化为心平气和的讨论,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有些方法可以降低冲突的热度和减少敌意并很有可能促成真正的谈论,即尊重分歧。

尊重分歧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的一步,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做不到这一点。在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甚至产生冲突时,我们一味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尊重分歧,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们的主观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因为观点有了分歧,或许与这个人的关系都会有微妙的变化。其实,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就不可能有意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或许这个观点,两人是一致的。但另一个问题,同样的两个人或许就会有分歧。难道我们要为此和每一个人都因意见分歧而不能好好相处吗?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了。为此,我们要尊重分歧,尊重他人有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人的观点与我们自己不同,允许自己的世界里有这样的人出现,当我们开始尝试去尊重每一个分歧时,我们就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不会受到影响。并且,尊重他人意见时,我们就会静下心来倾听他人的观点,意见相差甚远的两个人,彼此都会优雅的倾听。

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少次与他人意见有分歧的时刻,那是数不胜数。当这样情况发生时,我们不妨尊重分歧,认真倾听,生活也就多了一份优雅。

尊重病人,优雅治疗

“知情同意权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非常重要和广泛接受的一条伦理和法律原则”,这是书中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在大多时候也同意这样。

但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病痛。当我们的亲人被诊断出癌症或不治之症时,我们也会让他们有知情权吗?这似乎与我们平日所想的相差甚远。我们通常选择隐瞒,伙同医生一起不告诉他真实的病情。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样是出于好意,害怕病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却忽视了如此做对病人的极其不尊重,并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我们为了隐瞒病人的病情,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撒谎中。并且为了圆谎,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备受煎熬,时常处于矛盾中,还害怕一不小心说漏嘴……这些担忧会让我们的神情举止有些不自然。病人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感觉到一些不对劲,有时或许会刨根问到底,有时或许也就跟着装糊涂。这样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其实,他们不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有权决定自己采用何种治疗方案。正如书中所说:“任何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都不应该被强迫接受不需要的治疗或医疗程序”。我们不告诉他们实情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想像他们如同小孩子一般脆弱。其实当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后,就会自主选择治疗方式,从而会更加积极地去治疗。

尊重病人,把他们看作正常人一样尊重,让这世界的治疗不再遮遮掩掩,让病人在阳光下优雅从容地治疗。

尊重万物,优雅生活

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只是我们人类大多时候觉得自己可以主宰这个世界,从而从不在乎其它任何一个生灵。

关于动物的权利也引起不同派别的争论。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虐待动物是错的。可是人道主义协会美国联合蛋业生产商协会最近达成了一项协议,以改变产蛋方式(包括废除层架式鸡笼),并以此减少鸡在商业化产蛋过程中的痛苦。看到这一段话,我心中有了更大的波动,商业饲养鸡生产鸡蛋也有不近人情?看来尊重动物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解释。对此,我不知道该发表什么样的看法,只是随我心,在我的认知情况下去尽力尊重动物。

当我们尊重万物生存法则,我们的生活也就更优雅。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个体存在的,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尊重与我们有分歧的意见,尊重所谓的病人,尊重世间万物。如此这般,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了优雅,充满了安宁。

优雅的辩论读后感1500字2

八月跟随叙事者团队,我认真阅读了布鲁斯·N·沃勒(Bruce N.Waller)的《优雅的辩论》。本书不仅厘清了辩论,还强调了“优雅”。在这个舆论燥热的年份,它犹如一杯冰爽的清茶。正如杨思卓所说:“辩论不是为了吵架,不是为了分清是非曲直,更不是为了在道德上人格上践踏对手。”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在辩论中,我们要允许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存在,不可只忙着捍卫自己的观点,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辩论也可以优雅地进行。

生活中,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于是便不自觉地通过抬高嗓门来压制别人。但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话语里边所包含的信息,是最不容易被接收到的,也是最难以服人的。《优雅的辩论》一书,作者主要是通过15个美国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摆出正反双方的意见,让我们接收到不同的立场与不同的声音,发现异己的闪光点,悟到思辨的重要性,并给了我们改善对话、减少冲突的6个建议:

第一,认真倾听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人。尊重分歧,将激烈的冲突转化为恭敬的讨论,以减少冲突的热度和敌意,并促成真正的谈论。

第二,避免给持有对立观点的人贴标签。认真考虑各种问题和观点,避免随意贴标签和喊时髦的口号,因为它们会干扰批判性思维。

第三,拒绝稻草人谬误。曲解、夸大或歪曲论点或立场,这样只能破坏讨论并增加双方之间的敌意,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攻击。

第四,避免人身攻击的谬误。在辩论中,推动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礼貌讨论的规则。

第五,警惕中庸之道的解决方案。有时一个妥协或“中间道路”的立场也许最好;但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更极端的立场也许才是对的。

第六,寻找辩论中的正能量。努力欣赏你反对的观点中最好的理由,公正地倾听一次,并承认你所抵制的立场中有不少真正的好点子和吸引人的特点。

本书还指出,在社会和政治议题中,容易引发争论的其实本质上是伦理问题,很难找出所谓绝对正确、唯一正确的答案。沃勒认为,讨论社会和政治议题,人们需要全面地思考,从普遍原则出发,做公正的观察者,学会实现情感和原则的对立统一。关于有争议问题的辩论,双方应该是诚实、周到、融洽、优雅且相互尊重的。沃勒博士在书中始终强调,思考有争议问题的两个核心:消除稻草人谬误及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做到这两点,辩论双方才能以开放的心态,接收彼此最有益的论点,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之初,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抱怨长辈们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就是不听劝,出门不戴口罩。我当时也因为出门戴不戴口罩,回家要不要喷消毒酒精,而多次与父母发生争执。很多时候,我自己气得不轻,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他们也被气得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观念中沉淀下来的思想,总是让他们难以接受出门戴口罩,回家就消毒的做法,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没必要。所以,我们都理解不了对方,更别说接受对方的意见了。

读完本书,我似乎明白了。现在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说戴口罩他们不听,钟南山一在电视上呼吁,他们就肯戴了呢?难道只是因为钟南山具有权威吗?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站在长辈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又或者我们的态度是否过于蛮横,说话方式过于强硬?亦或是一开始我们就对长辈的想法抱有偏见,不得不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对于长辈不戴口罩这件事,我认为作为晚辈是该负一定责任的。我们中很多人总认为是长辈观念落伍,但我们毕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的长辈在为孩子、为生活奔波劳累的时候,可能还不是信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身在农村的他们的起跑线,比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孩子,天然慢了几拍,这是时代、环境使然,而我们作为后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给他们弥补、追赶的空间,而不是自顾自的前进,却嫌弃他们停滞不前。

辩论中陷阱重重,稻草人谬误、偷换概念、妖魔化对手只能加剧对立双方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却忘了辩论的初衷不是为了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是在双方观点之间得出孰对孰错,或是寻求一个折中之见,而是淡化说辞,减少敌意,避免曲解。所以,在辩论中我们需要的是言论的缓和和敌意的减少,坦诚而周全、礼貌而持重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从容与优雅。

优雅的辩论读后感1500字3

无数次在电视上看到各大高校的高材生们在辩论会上群战舌儒,佩服他们的学识渊博,更佩服他们那种在辩论中针锋相对又不失优雅的姿态。我也经常组织我的学生举行小型辩论会,他们往往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如果我不在中间调试,有时候我觉得他们能动起手来。原本我觉得我的学生是因为学识不足,辩论中理屈词穷后才露出窘态,看了《优雅的辩论》一书,我方才顿悟学生是缺乏优雅的姿态。优雅是从容,优雅是明智,期望学生优雅,那么我们是不是一位优雅的老师呢?

认真倾听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人是优雅的姿态

因为有分歧所以才会有辩论的触点。我们一提到“分歧”,往往会想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干戈和矛盾。作为小学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大大小小的矛盾事件,特别让人头疼的是矛盾双方指着对方互相指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以教师的强制性干预而停下来。书中告诉我们:要尊重分歧,将激烈的冲突转化为恭敬的讨论,以减少冲突的热度和敌意,并促成真正的谈论。是呀,如果学生能够理智地尊重分歧,以和煦的态度来辩论分歧,即使最终意见也没有达成统一,但还能彼此接受对方和自己观点的不一致,这份气度、这份心态才是优雅的气质,这样的气质着实让人肃然起敬。不过,我们的学生极少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来逐步引导,从而让优雅的气质一点点在学生的身上驻足。

学生两人产生矛盾,他们不约而同地都状告对方。“老师是他先说脏话。”“老师是他先推了我。”“老师他也推了。”“老师他还骂我了”……数落对方的错误,是学生发生矛盾后的最经常的表现。在静待他们的抱怨过后,我会对他们说:“你们各自的委屈,老师明白了,对方的错误,老师也基本了解了。只要产生矛盾,双方肯定都存在问题,现在你们把目光聚焦到自己的身上,静心想一想,你在这件事情中错在哪里?”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冷静下来,犹豫片刻后就会很坦诚地交代自己言行的不妥之处。引导学生反思、换位思考,能有效帮助学生会找回理智,粗鲁也会变成真诚和优雅。

引导学生做优雅的事、做优雅的人,教师的以身示范尤为重要。

“老师来啦!”在距离班级门口十余米,我就听到有人在教室里大喊了一声,这声音确定是小伟无疑。就这几步的距离,就这十秒钟左右的时间,当我踏进教室,原本嘈杂的教室归于平静,学生们井然有序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或改错,或阅读。

此情此景,我丝毫没有为学生们的识时务而产生欣慰之感,而是为他们的被动自觉而无奈,更令人气愤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还明目张胆地通风报信,这么幼稚可笑又可恶的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我三步并作五步,走到小伟跟前,劈头盖脸地质问:“谁让你在班上大喊?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小伟慢慢站起来,低着头不敢与我直视,正当我要继续训斥他时,他一句低声辩驳飘进了我的耳朵,“我怕您生气。”生气,可不,现在我就很气愤。

看到学生在遵守纪律上不能做到自觉,便觉得他们辜负了我的叮嘱和期望,于是因失望而气愤,风度和优雅早被怒气赶走,假如摄像机拍下自己发怒时的样态,我想我都没有勇气去看。一个随时能情绪爆炸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何谈优雅!每当想起小伟的那句“我怕您生气”,我就提醒自己要丢掉自己身上的炸药包,保持几分优雅。

遇到问题不发火,并不代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置之不理,而是去思考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教育的智慧就在于,无论发生了什么,教师都能明白怎样做对学生是有用的。所以,自从经历这件事后,当学生犯错时、当学生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就用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和善之道,于是,我的教室就充满着温情,我的教育也多了几分从容,我也成为学生心目中优雅的老师。

在寻找辩论的正能量中,培养优雅的气质

真理在辩论中会更加明晰,那么不妨我们就在为学生设计的辩论情境中找寻正能量,让真善美成为学生优雅的内在环境。书中也一再强调,优雅的辩论应该是能从辩论中寻找到正能量。

五年级下学期有一次去实践基地学习的机会,三天两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人,家长的牵挂在所难免。第一天晚上十一点,我班小伟的爸爸发来信息说,惦念儿子睡不着。小伟是单亲家庭,爸爸为了给予小伟更多的关爱,除了工作他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从衣食住行到课业辅导,事事亲力亲为。我想这爷俩的感情一定更加浓厚。第二天吃早饭时,正好小伟坐在我的对面,我问小伟晚上睡的怎样,他笑着说:“挺好的。”“你想爸爸吗?”我状似无意地问道。可没想到小伟的话让我愣在当场。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想他干嘛?”我不禁为小伟爸爸的付出感到不值!可是,这不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吗?

待到乘车返回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基地恋恋不舍,不想回家。看来小伟的情绪反应不是个案,是共性。回到学校时还有半小时就到放学时间了,在这仅有的时间里我没有对此次实践基地的体验进行总结,而是召开了一次辩论会。主题是“家和远方你选什么”,但从题目上看无论选什么都可以,但是这不是目的,学生在选择中自然分成了两个阵营,辩论的目的也不是评判谁的选择更好,而是引导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自己的避风港”的感触,加上我的刻意导向,感恩的种子就悄然地播撒在学生的心中。

学会聆听是优雅的外在姿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感触,善于倾听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是闪光的,我们格外愿意将欣赏的目光投向他们。书中说,优雅先要学会聆听。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聆听,而不是一味地彼此诉说,更不是喋喋不休地争执和谩骂。这也是书中所谈到的“学会批判性思考”。

聆听就要做到开放式倾听,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听,首先开放的是教师的心态,先打破自己的成见,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打开并激发对方的声音。教师在聆听中要有耐心,当学生向你倾诉时,你应该当一名好听众,先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更不要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要知道学生是十分敏感的。聆听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以回应,对学生的感受表示共鸣,共鸣意味着你和他有同感,你是理解他的,你能从他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师的态度,学生倾诉是想听听我的想法,并由此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聆听中表现出的耐心、表达共鸣和表明态度是教师优雅的外在姿态。

总之,优雅的姿态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展示,优雅的行为是展现个人素养的外在流露,优雅的气质需要修炼。教师要以优雅的气质给予学生宽容、稳妥的引领,并指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对待事情的态度做起,从每一次辩论做起,做优雅的学子。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