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900字两篇1
第一遍读《百年孤独》时并没有看懂,或许是因为书中的人名太过相似,也因为对于拉丁美洲的历史不了解。在第二遍读时才略有眉目。《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个体的孤独,二是历史的孤独,三则是全人类的孤独。
个体的孤独体现在布恩迪亚家族重复的命名之中,家族的第一代女主人乌尔苏拉.伊瓜兰曾断言:“所有继承先辈名字的人,一定会迎接相同的命运。”所以这个家族的悲剧代代循环,不可更改。作者马尔克斯用一个个相似到读者难以分清的名字来表明,在家族命运前,每一个个体被掩盖了,但是实际上姓名的重复并非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新的力量的复活,每一代的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都没有重复上一代的轨迹,这七代人中从事着各行各业,而这样的复活就是个体的孤独,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探索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但这样的复活也是悲剧命运最核心的悲剧,既是:“我”极力挣扎着向四面八方进军,但是马孔多没有一条可以走通的新路,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进取。
而历史的孤独与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有关,他亲眼见证了拉丁美洲的苦难。我们将《百年孤独》称作是魔幻现实主义,而我们所谓的魔幻都是拉丁美洲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马孔多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而这片大陆的孤独,源于它的富足,这里有最丰富的资源和最贫困的人民。自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踏上巴哈马海滩,拉丁美洲就开始了它的噩梦,拉丁美洲的文明在一夜之间衰落,拉丁美洲既没有出路也没有未来。拉丁美洲历史让人非常痛心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的善忘。他们不仅忘了阿兹特克帝国、忘了他们的三大文明,也忘了殖民者的残忍掠夺,甚至选择主动打开大门依附对方,这种遗忘一部分是因为无知,而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一些掌握财富的人的别有用心。布恩迪亚家族起于乱伦,同样结束于乱伦,家族的短暂兴盛就好像是早产的畸形儿,注定无法长大,而拉丁美洲的内部发展同样是畸形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奴隶制三个历史不同阶段的产物同时存在于一片大陆之上,畸形孕育了畸形,所谓的发展也只是不断地恶性循环。
最后一种孤独也就是全人类的孤独,是人的理性与荒诞世界的矛盾,人类终生要思考的哲学问题之一:如果人生没有意义,人是否还应该继续活着吗?
百年孤独读后感900字两篇2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仿佛一个循环向上的气流。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
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于整个民族的团结。“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他们的孤独并不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孤独寂寞,而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竟可以将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和落后为伍。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何赛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尔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黛丝到喜欢热闹的奥雷里亚诺,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的,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何赛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丽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坦;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黛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丽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尔卡蒂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是孤独的极端。
孤独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能够让我们时刻认清自己的朋友,足够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与它共处的每一寸时光。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