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读后感15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22日读后感评论63 阅读1430字

我常读到、学到杜甫的诗篇,给人的感觉都是沉郁顿挫。每每翻阅或朗诵,总看见安史之乱的硝烟里,有一个身影在颠沛流离中不忘讽刺朝政、批判谋逆者、为广大老百姓诉说苦难申张正义,成为人民的口舌。

我为杜甫不得重用而愤愤不平,他这样一个生来忧国忧民的人,为什么总被佞臣排挤?

为什么古往今来,正直的人往往被打压?

在我翻开《杜甫传》前,我就做好了再次为杜甫的遭遇气闷而鸣不平的准备。

书中少年杜甫他是意气风发的,但最后在乱世中被佞臣摧残到沦落乡野、明珠蒙尘,只有一颗爱国之心炽热不变。传记的开头,看到的是一个放荡轻狂的少年杜甫,他游山玩水,结交朋友,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连考取功名都只是为了家族的面子,为的是继续让家族当统治阶级。

为杜甫做传记的冯至在这里评价道:“只有由于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在一个诗人心里燃烧起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热爱。”

天不厚待杜甫,让杜甫两次没考上进士。杜甫写了三篇《大礼赋》换得玄宗青睐,玄宗命宰相考杜甫文章。这是杜甫在长安十年的高光时刻,眼看他就要被皇帝提拔重用,嫉贤妒能的李林浦再次暗箱操作,让杜甫稀里糊涂地失去了官场上的前程。

此刻杜甫已经从家境殷实变得穷途潦倒,不得不四处写诗给达官贵人以求救济。此时他赠给友人的诗已经开始汲取民间语言。当他在长安看到了赤裸裸的现实后,便开始批驳朝廷的穷奢极欲,斗争的一颗种子开始萌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恰巧碰上的安史之乱,自身精神和身体疾病带来的痛苦,更是让他对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刻认识,悲天悯人的情怀终于在此刻破土而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生于盛世的杜甫,在乱世中彻彻底底变得“疾恶信如仇”:“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由此可见,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这乱世,杜甫就仅仅是杜甫,不会是诗圣,中国文学史上就会少一位巨星、少一座高峰。

乱世成就了杜甫。

但杜甫不需要乱世。

他曾说过“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减轻徭役,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回到开元年间的水平。他对朝廷时而歌颂,时而讽喻,失望与希望并存。他所有的苦口婆心都传不到皇帝的耳朵里,靠着一点点捷报“涕泪满衣裳”。

他出不了力,他无权无势。他每一刻都在期待战乱停止,无数的诗篇里透露着对盛世的渴望。

在乱世中书写诗篇的杜甫与老百姓同呼吸,与百姓一同期待着唐朝中兴。老百姓是最想要安定生活的——天王老子天边坐,柴米油盐酱醋茶。杜甫陪着老百姓们一起守望,守望得白发苍苍,病体缠绵。

传记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杜甫深深的悲哀。

假如给安史之乱后的杜甫一个机会,我想,他会毫不犹豫地竭尽所能,把唐王朝从悬崖边拉回来,就像明朝的徐阶、张居正。

如果给安史之乱前的杜甫一个选择,他一定毫不犹豫选择活在盛世,活得像他的偶像李白一样潇洒。

因为社会有阴暗面,所以滋生了奸臣。那些蛀虫把国家机器咬得只剩下壳子,机器要塌了,有正义的人就会拼命地出来挽救局势,以求把生活拨回正轨。

杜甫正是这样一位正直、有良心的人,但此时唐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他流亡草莽,无力回天,成了封建社会里的必然悲剧。

这样的悲剧在我看来是美的。我不感谢造就杜甫的乱世,但我感谢乱世中的杜甫告诉我和平、幸福生活的可贵。

合上书,我开始庆幸我生长在和平年代。

国家蒸蒸日上,政府廉洁奉公,才有人民的好日子过。乱世必然出英雄,近代的中国不就是豪侠迭起?太平盛世更需要英雄,需要每一个平凡英雄推着国家的齿轮,好好地转下去。

不必羡慕乱世的枭雄,我们须得先不辜负先辈们在黑夜中的守望。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