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战后日本经济史》,讲述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并从作者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经济从战后一直繁荣到1990年左右,为什么1990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停滞甚至倒退。阅读之后还是有不少收获和感想。
从作者角度看,日本经济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1940年经济体制为基础,在90年代之前,这种体制顺应了当时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结构,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制度基础。但90年代后,IT技术革命带来信息化浪潮,日本企业在这轮技术革命中落后了;信息革命也带来了产业水平分工,典型的如苹果公司的全球化生产,带来产品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但日本大企业内部仍然是垂直化分工,消弱了竞争力;从全球大环境看,中国改革开放,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对日本产品产生了冲击。并且日本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这里先介绍一下在本书中占有核心意义的1940年经济体制:指为了确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一群被称作“改革派官僚”的人建立起的“国家总动员体制”,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来为战争服务。其理念是对产业实行国家统制,认为企业必须为公共利益做奉献,而不得追求私利。其中心人物之一是岸信介,也就是安倍的祖父。
跟1940年政策对应的金融财政制度改革:企业融资方式从战前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转变为通过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的间接融资方式,通过控制银行资金流向来实现对重点产业的扶持。税收上通过导入源泉征收制度(也就是公司发薪酬时代为扣税,当前国内也是这种)强化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法人税也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税种。
作者整书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一、1945-1959战后经济复兴。
二、1960-1970年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三、1971-1979年企业大家庭战胜了石油危机
四、1980-1989年金光闪闪的80年代
五、1990-1999年泡沫与1940年体制同时消亡
六、前进中的世界把日本抛在了身后1980-
日本战后经济繁荣也并非一帆风顺。为快速恢复经济,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将财政补贴和信贷大量投入钢铁,煤炭等基础重工业领域,通过发行复兴金融债券来相基础产业投入大量贷款,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来道奇方针采用紧缩政策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带来萧条,这个时候朝鲜战争1950-1953爆发,美军采购大量物资使日本经济重新开始繁荣。这也算是日本国运。朝鲜战争结束后,日本经济由于需求和投资,仍然高速发展,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收入倍增计划”,从此经济发展成为日本举国目标,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策略是类似的。从战后到60年代末,日本经济一直高速增长,有多方面原因:工业化过程总是能带来经济高速增长,这在中国过去三十年也得到了验证。另外那个时代是重工业为主经济结构,日本当时的1940年体制很适合,大企业为主,政府主导的低利率与资金配给;当时国际贸易形势,由于日本劳动成本低,产品价格很有竞争力,这点跟当前中国的产品价格优势也类似。
70年代首先是尼克松冲击(尼克松宣布美元停止与黄金兑换)之后,固定汇率逐步向浮动汇率转变,这个过程中日本经济并没有受到大的冲击,越来越强大了。73年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经济打击很大,但日本由于日本汇率升值和日本工会并没有像西方工会一样要求随着通货膨胀而提升工人工资,日本受的冲击并不大,日本在世界经济的地位继续上升,也带来了日本对自身体制的自信。
80年代是日本的黄金时代,半导体和汽车都横扫世界。美日贸易摩擦增多,1985年广场协定,日元升值,日本也开始控制贸易顺差。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影响还是很大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从此之后被美国超越。由于日元升值,带来日本出口减缓,日本从1983年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也就是降息。到1987年,日本股市和楼市开始出现过热,本来应该停止金融缓和进行加息。但这个时候由于1987年卢浮宫协议希望干预美元过度贬值,日本考虑加息会加速美元贬值在国际上引发不好的影响,没有加息。日本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一直持续到1989年,最终泡沫破裂,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读到这一段,让人很感叹:当国家政策不能独立自主,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这也是日本民族战略短视二战失败造成的国运代价吧。对比18年以来中国跟美国进行的贸易战,也为中华民族在大战略上未背负历史包袱,所以并不惧怕任何强权而自豪。
书中最后回顾了日本90年代之后开始停滞停滞不前的原因。令人意外的是国内普遍认为的广场协定并没有被作者列为原因之一。深入思考一下也可以理解:德国作为同样的货币升值方,经济并没有出现日本类似的衰退。在IT信息化时代,日本确实落后了,中国有阿里,腾讯,网易,京东,抖音这些互联网企业,美国有google,facebook,亚马逊这些知名企业。但放眼望去,并没有看到日本这个领域的新兴企业,日本的大企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明显不太适合这种对创新和迭代速度要求很快的信息技术行业。从国际上看,中国的崛起也对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冲击。站在今天新的技术产业结构看,新能源汽车,芯片,清洁能源,互联网创新,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新产业。日本占优势的大概是机器人,芯片产业的部分环节和工业自动化。叠加老龄化,经济前景看来也并不乐观。
读到书中日本黄金时代的80年代,当时日本老龄化率不到10%,国民意气风发,认为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跟现在中国国内近几年民族自信心高涨也很类似,加上国内老龄化也即将到来,我们也需要警惕走上日本的萧条之路。但对比日本89年代末,中国还是有几点优势:
一、政治的独立自主。国家敢于跟任何阻止国家崛起的势力斗争,贸易战已经证明。这对国内企业会是很大信心,不用担心巨额研发投入会因为国外势力阻碍并且国家政权妥协而打水漂。
二、国内市场经济最近几十年贯彻的还比较好。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还是涌现了不少巨头,成为跟美国唯二的大玩家。希望能够保持定力,继续扩大开放和保持自由市场经济。
三、中国制造业还保持强势,从国际环境看,还没有任何一个新的低成本挑战者出现。这次疫情更强化了这种优势。国内也需要尽量通过自动化技术改造来降低成本,将产业链尽量留在国内。
四、市场大,保证能够抓住新的产业浪潮。目前新能源汽车,国内企业占据了很好的地位。碳中和提倡的新能源中的光伏和风能,国内都是绝对优势。
但也有些劣势,
一、国际环境。由于国内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国内并不友好,崛起的环境不是那么友好。但这也是崛起要付出的代价吧。
二、人口老龄化。国内已经进入老龄化,并且未来几十年将加速老龄化,对经济影响将是巨大。劳动人口的降低会降低经济产出。高增长我觉得已经成为历史,但还是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经济增速。需要产业升级,抢占更多的高附加值高端产业,来提高经济产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国内也在大力发展芯片,希望十年之后也能看到成果。
三、教育。目前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世界领先,对全世界有最强的吸引力。中国目前还在追赶,要想成为一流国家,教育也要成为世界一流。国内仍然需要大力投资高等教育,为产业输出最优秀的人才。
通过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可以吸取日本的教训,让国家发展的更强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