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吴秀华校长送给工作室成员每人一本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没有刻板严肃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强理论、强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让我能够在书中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影子。
其中让我印想最深刻的是板块一中“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仿课、磨课、换课、评课、辩课等等,都与我们老师日常工作紧密相关。说到磨课,是我工作以来体会最深刻的一一部分,都说好课是磨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才会有一次次的收获。然而张祖庆老师在“我的磨课史”。
其中提到: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磨一节课上,失去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时间,常常湮没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刚入职的新老师,多花时间磨自己的课,走向成熟的老师,要多花时间磨自己这个人。刚开始看到不太理解,后来想想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多次磨课,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祖庆老师并非是否定磨课这种形式,而是认为在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储备之前,过多磨课的实效性并不大。所以我觉得磨课,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磨练。闲暇之余多看看教学的专业书籍。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多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好好练朗读,好好练板书,好好写批注。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课。打铁还须自身硬,自身课堂的风格也就形成了学生学的风格,并形成学生自身的风格。
其次,在张祖庆老师的“野蛮”生长过程中,他提到曾经盘点过很多老师的课堂实录,并一遍一遍地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遍-遍地摘抄。所以,仿课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过程。。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模仿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所凝聚的心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模仿优秀教繁的“点睛之处”,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准把握,模仿教案教材的精妙处理,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最佳途径。张祖庆老师提到了研究录像课的两个绝招。一是微格研究。从“导课艺术”“问题设计”“理答技巧”“朗读指导”“课堂激励”读写结合““结课艺术”等维度,归类研究,提取策略。二是还原研究。试着将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在“教学设计”的边上,写出“设计意图”就这样,实录一一设计一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师教学设计的内核。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两次将名师的设计带入课堂,进行比对反思,让自己的课堂精益精。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