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适当途径。——亚里士多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教育者为之呕心沥血,坚持奋斗。而教育的成效怎样,不仅仅只有教育者可决定,还得需要受教育者与之相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我在阅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受益匪浅。
《教育的艺术》这本书收集了十篇文章,作者从上古的柏拉图到现代的汤因比,地域由希腊、罗马、捷克、瑞士、法国、英国、中国一直到美国,他们一致地把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抓住教育的本质,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教育的问题,为教育问题树立了特殊而重要的观念。
《教育的艺术》一书中,介绍了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案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读了这些案例,读不到那种厌恶、痛恨和无奈,反而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宽容、爱心和思考。结合工作实践,感触颇深,自己思考后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教育首先要弄清孩子的能力和性格。
在每年开学之际,来到新的班级,接触新的学生,我都会先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自觉自律”、“游离观望”、“懒散消极”。针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自觉自律”类,主要以鼓励为主,这类学生能轻易听进教导,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培养他们学习、生活的能力以此来带动班级中的“游离观望”、“懒散消极”的部分学生。对“游离观望”、“懒散消极”的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和严格督促,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让他们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提高,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为之提供机会,尽力让每个学生体现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做班级的主人,自主自觉意识就会增强。在教育教学中切实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对症施教,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乐观生活。
二、善于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乐趣。如果他做得好,我们就要夸奖他,让他高兴。如果他不听老师的教导,我们就夸奖别的学生,以此来激励他的自信心。如果他在某件事上特别擅长,我们就给他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更优秀。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参天大树,还有柔弱小草,灿烂花朵,每个人只要他努力坚强,就是最美的存在。只有他热爱生活,那么最起码可以增强他学习的热情,这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书育人。
三、赞成学生学会游戏,学会玩。
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2017年陕西中考的作文题是《会玩,才好》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游戏、玩耍。古人云“劳逸结合”就适用于学习、休息的关系吧。所有的事物都应当予以适当的休息,这个歌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承受持续不断的张力,即使是不能思想,没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不让它有休息的间歇,也无法保持它原有的动力和力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少年鲁迅就是会玩的典范,他探索自然,雪地捕鸟,描绣像......用这些充实生活,所以会玩才会生活。在教学中善于用节奏拍手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学会玩,他们不仅期待老师的到来,更乐于接受老师的观点,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应该严格但不严苛,温和而不随便。
教师如果过于严苛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更不会受到喜欢。过于随便则会导致让学生轻视,不受重视。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明明很努力地教,很严厉地教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还有一种是课堂上像炸开了锅,教师无法管控,学生课后作业根本完成不了。这两种现象就是“严苛”和“随便”的恶果。
“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学习就是这样,你要喜欢了自然动力十足。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学科的老师就尤为重要,我们学过魏巍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中蔡芸芝先生对自己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需要的就是有更多的“蔡芸芝”老师。
在教学中你要有“严格”和“温和”两方面,要让你的学生明白你的严格是为了他们的成长,你的温柔是看到他们的进步而给与的赞许。这样,他们会从心底接受这个老师,喜欢上这个老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会高高兴兴上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犯了错误,会及时改正,被老师夸奖时会高兴不已,会更加用功读书,希望获得老师的赞许和喜欢。
“如果把种子撒在坚硬的土地上,没有适合的土壤去接受种子,是无法使之生长一样,除非教师和学生有完美的协调,不然任你雄辩滔滔,种子也永无成熟的一天。”这句话明确表达“合适地教”与“学”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做适合孩子成长的土壤,用心尽力,让颗颗种子都长成可期待的模样。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