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也在进一步加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则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助推器。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变得更好,怎样处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阅读《班级活动创新与问题应对》一书,我找到了些许答案。
在《班级活动创新与问题应对》一书中,内容很全面,包含了许多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此书中,把育人与班级活动紧密结合,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趣的情境中去经典的案例,情景式的叙述,鲜明的主题,再结合我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阅读后,引发我许多思考,接下来我主要谈谈我的观点:
一、活动为什么要“新”
首先,班级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开展班级活动,必须要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有的班级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或者是班主任一味地灌输观念,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反而成了接受训导的客体。另外一方面,班主任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传达的教学任务或者为了提高成绩,这类班主任一般对班级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活动内容缺乏时代感,脱离了当前实际,以过去的观念教育现代的孩子,这种敷衍的班级活动显然也不会起到多大的教育意义。
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缺乏新意的照搬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不仅要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智慧,更要关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有的老师在看到一个优秀的活动案例时,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不考虑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结果可想而知,浪费时间。
教育对象从生理到心理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班主任们也不能墨守成规,班级活动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思考,努力让班级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实施到评价总结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活动怎么样变“新”
班级活动怎样创新,可以从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入手。
创新的前提是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变“新”,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实现班级活动的创新。以前的班级活动往往是根据活动主题,设计适合的活动类型,而教育仅靠一两次的活动,很难达到持续的教育影响,很有可能被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影响是短暂,这样的结果也不是班主任们想要的。此时,班级活动应该针对某种教育目的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多次活动达到持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另外一点,每次活动的形式也要有一定的变化,例如:有的班主任觉得观看教育实例能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那么这位老师开展班级活动往往会以教育实例为主,偶尔一两次也确实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如果长期注重某一模式,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就应该转变思想,多设计活动的形式。教育实例缺乏体验感,如果变成文艺表演可能会更好,例如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品剧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参与感上来了,亲身经历胜过千言万语,学生就可以在自我感受中进行自我教育了。
还需注意一点,班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小品剧也好,相声剧也好,参与的人数毕竟有限,只有那部分参与者得到了真实感受,作为旁观者往往体会不深刻,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需要开动脑筋,把班级活动变成全员参与的形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活动需要充足的准备工作,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以及组织实施,这样能够加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于培养
班级活动的创新其实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根本,它能把创新的念头化为内在的动机,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创新的愿望和行动,所以班级活动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首位。
要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学生就会探索问题的答案,进而就可以激发人的兴趣,驱使学生探索未知。因此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设置情景,学生在情景中遇到困难,发现许多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一来,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到了满足,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了创新意识。
另外一点,在班级活动中,巧妙设置竞争环节,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而竞争又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生能够在频繁的思想碰撞和竞争中开发智力。
《班级活动创新与问题应对》一书是班主任的指导手册,符合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围绕班级活动创新这一主题,从不同方面讲述了有关班级活动创新的必要性,并且给广大一线班主任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案例,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能够帮助班主任提高业务能力,获得成长。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