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间神秘的教室:如果你是孩子,它可能就是你的渴望;如果你已成年,它可能就是你曾经的幻想。这就是第56号教室,这是一间诞生奇迹的教室。
初读雷夫先生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时候,总是为书里的某个细节所感动。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间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老师?读完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
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与感动的过程,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李希贵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号教室,这是一个充满着信任的地方,孩子们对彼此互相信任,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好,我想这也是这间教室的一个魅力所在。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雷夫.埃斯奎斯说,作为老师应该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二、培养高尚人格的孩子
雷夫老师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十二岁的孩子,懂得忠于自己的原则,知道“品格”的重要性。这源于雷夫老师提出的“道德六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他们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认真听讲、排好队都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赢得老师的喜欢。孩子们没有任何的恐惧,只是努力做的更好。雷夫老师提到“教室中比比皆是的贿赂行为”属于第二阶段,比如,一些家长会跟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孩子努力学习不是从学习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玩具、一次游玩机会”。在第三阶段,雷夫老师提出“教室里讨好之声不绝入耳”。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老师如果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那这个孩子读书,就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雷夫深知道德人格不是语言,必须身体力行,慢慢生长并扎根在孩子心里的。
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己,雷夫用“六阶段”来说明他要教会给学生什么。“我不”“我想”“我要”“我能”“我有”,始终有一个学生主体的“我”。相比直接灌输学生怎么做,雷夫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们自己会怎样看待自己。因此他问: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准则,由他律进而自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自由人格,是雷夫老师的终极追求。是啊,知识是无穷无尽,学不完的,但是学习知识的态度却是只要培养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三观”正确的、独立的人,这不就是我们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么?第56号教室里大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最终成了一个个拥有高尚人格和坚韧信念的人,在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深知道德人格不是语言,必须身体力行,慢慢生长并扎根在孩子心里的。因此,在雷夫老师带给学生的所有课程里,人格培养作为隐性课程,贯穿始终。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从第56号教室离开的孩子,个个热爱“阅读”,且终身为自己的人生而读。“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第56号教室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和“流下多少泪水”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奇迹源于爱心
雷夫在他的教室里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雷夫的特色惩罚、雷夫的默默坚守、雷夫的真诚陪伴……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书中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眼里噙着泪。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雷夫老师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丽莎是雷夫老师班中学习基础很差的一名学生,有一天交作业时丽莎没有找到她的作业。雷夫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声地,带着微笑对她说“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并借此机会让丽莎认识到不应乱放东西,让丽莎两名好朋友帮她整理资料夹。他的这种做法“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我们也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五、奇迹源于智慧
雷夫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智慧、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观和着眼于孩子一生成长的特色课程却是可以复制的。
雷夫老师教地理知识,用“小组积分”进行,既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又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还有他的奖励机制,都是为学生而进行的。雷夫老师还在玩中训练学生数字的倍数问题、质数等,学生们乐此不彼。雷夫教育他的学生,如何学习远比他们学到了多少重要得多。为了有效地学习,他还帮助学生“创造测验的环境”。打个比方说,孩子们即将要进行一场数学测验,他给孩子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很少,在晚上回家之前,他们总是花点时间讨论一下考试之前的这个晚上他们要做什么,以及他们将怎样为这次测验做准备。他会捕捉教育的契机。比如说看电影,雷夫老师会在看电影之前,先给学生讲解电影里面难懂的片段,帮他们做好准备,帮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又比如说劳动节或教师集会时,都会安排一些电影给学生欣赏,增加知识面。雷夫老师也会利用运动赛事,来教育学生如何持续风度与运动家精神;他还会在教室内进行经济教学,让孩子们懂得怎样用钱。
我们从雷夫老师身上看到老师要全才化。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搞体育、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感到十分幸福。因为他没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和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雷夫老师把这句话的内涵践行的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雷夫老师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能够很大很大,能够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也许,我们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神奇的教室,一个充盈着教育智慧奇迹的教室!
如果可以,让我们像雷夫一样去爱;如果可以,让我们像雷夫一样去坚守;如果可以,让我们像雷夫一样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如果这些暂时还不能做到,那么至少我知道我们将爱、执着、心血注入的教育事业必将长出灿烂的花蕊,蕴含着绽放的可能,就在不远,就在身旁、就在明天。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