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评论员:全力跑在病毒传播前面

征文网 2022年3月18日文学快讯评论71 阅读1759字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给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最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病例分类收治措施,调整了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这是基于对病毒科学认识的深化而作出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但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标准降低、要求放松。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弱,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不代表其病毒载量就低。相反,有研究显示,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咽部的病毒载量相当高。面对新“对手”,打法如何更优化?“拳头”如何更有力?工作如何更见效?

两年多来,我们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中探索形成一整套措施并动态优化,实践证明这是科学的,也是综合成本最小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但必须更早、更快、更严、更实,全力跑在病毒传播前面。

工作抓得怎么样,必须拿结果说话。每一例感染病例的流调报告,其实就是一份深刻的疫情防控自查报告。涉疫地区来苏返苏人员是否第一时间人数查清、人头查清、位置查清、健康管理到位?入住的宾馆酒店健康查验是否流于形式?发热门诊对就诊人员核酸检测、留观等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到位?各地对零售药店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药品是否严格管理到位?药店遇到购买此类药品的人员是否及时登记、报告?聚集性场所该关闭的是否已经关闭到位?对违规经营的有没有坚决查处?遇到一些难管的行业领域,是不是还定性为“交叉地带”“模糊地带”,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抑或推诿扯皮、责任“甩锅”?戴口罩、勤洗手、少集聚、保持社交距离等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是否到位?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举一反三。

持续向问题叫板,才能找出“痛点”、瞄准“靶心”、消除“病灶”。现在的工作要求是不是太严了、太细了?认真分析每一例感染病例,其间往往暴露出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工作上的短板漏洞、决策上的举棋不定、作风上的不严不细。有些地区工作大而化之、悬于半空,失管漏管、贻误战机,有的地区忽视规定动作,反而求新求异、层层加码,最终“捡了芝麻丢西瓜”。

“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以严的要求对待规定动作,才能真正体会到蕴含其中的针对性、指导性;不断以实的态度完成既定环节,方能真正触及问题本质、找到解决办法。

研究透是前提。落实规定动作,并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要善于研判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无症状和轻症居多,意味着感染者在社会面活动时间可能更久、密接者可能更多,流调溯源更加复杂困难。对此,既要重视流调溯源,尽快找全密接者、次密接者、时空伴随者,又不能完全依赖流调溯源、一味等待协查通报,必须主动出击,下决心扩大包围圈和管控范围,同步开展隔离管控,快刀斩乱麻,坚决防止疫情蔓延,真正跑到病毒传播前面。

想明白是关键。过分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过分强调“物传人”,直接影响到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仔细想一想,如果卡口管到位、宾馆酒店管到位、“哨点”真正灵敏,感染病例就能更早发现,传播链条就能更快切断,处置范围就能控制在最小。再仔细想一想,即使找到源头是“物”,但后面的传播链条还是“人”,不能把责任推给“物”就了事。实践证明,只要闭环管理做到位,尽管有境外疫情输入,也不会引发本土疫情。必须牢牢守住“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确保防控闭环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疫情的传播器、放大器。

抓得实是结果。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是衡量抓落实能力的标尺。抓而不实、时紧时松,肯定漏洞百出、防不胜防。就说药店这个“哨点”,即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药品也必须严格登记、报告,更不要说应急处置期间。近期,多个感染病例的轨迹排查指向乡镇药店。每个“哨点”真正负起责任、及时预警,感染者就能“早发现”。既要压实“哨点”责任,也要加强明察暗访,运用信息化手段管到位,完善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要对疫情防控措施了然于胸、履责于行,特别是第一次参加疫情防控的干部,更要甘当“小学生”,深入一线、系统学习,切不可拍脑袋、想当然,真正做到谋划时胸怀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坚决守护好一方平安。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