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三篇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18日读后感评论188 阅读4074字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三篇1

在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里,除了顾家两姐妹以外,石翠芝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女人。相比顾曼桢和顾曼璐,石翠芝的结局算是很幸福了。她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丈夫沈世钧能力强,人可靠,动荡年代还能让她在上海过上衣食无忧的阔太太的生活,确实令人羡慕。

石翠芝出生在南京,家境优渥,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有点娇纵任性,对于她不喜欢的人和事常常把不满挂在脸上。不过她懂得分寸,基本遵守传统礼节。她家和沈世钧家是世交,两家大人有意让她和世钧结为连理,这点她明白。只不过她并不喜欢世钧,她知道世钧也不喜欢她。然而她也不驳父母的面子,照样该去沈家就去沈家。

她爱上世钧的朋友许叔惠,在父母面前争取,无奈石父石母觉得门不当户不对坚决反对。翠芝不死心,给叔惠写信要去上海上学,目的是想和叔惠继续发展。叔惠遭到石母的羞辱,气愤万分,坚决拒绝了翠芝。翠芝看到和叔惠结婚无望,她也知道世钧已经有了曼桢,暂时答应家里给她定的亲事。后来沈世钧和顾曼桢分手,她又果断地拒绝了纨绔子弟一朋,投向世钧。她权衡利弊,即使这俩男人都不是她喜欢的类型,世钧也要比一朋踏实多了,于是她选择了和沈世钧结婚。石家本来看好的人就是沈世钧,当然也不会反对了。

石翠芝一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争取着自己的幸福。她虽然有点娇纵,却从不偏执。她爱叔惠,他们俩却没有办法在一起,翠芝虽然伤心,但并没有歇斯底里地寻死觅活。她平静地接受着传统所赋予一个女人的一切,却也巧妙地为自己争取较好一点的归宿。

嫁给沈世钧后,她事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婆婆想干涉他们在上海新家的摆设,她坚决不同意,所有装修和摆设必须按照她的习惯和爱好来。翠芝以此捍卫她女主人的地位。以翠芝娘家的势力,婆婆也不敢拿她怎么样,只好悻悻地回老家了。许多时候都是:你强势了,对方就不敢对你放肆。对于世钧的工作,翠芝也有自己的主张。她提醒世钧要眼睛放亮,多讨好领导,一有升迁的机会才能抓住。她要求世钧每周带她和孩子出去玩。沈世钧说不上爱她,但看到优雅漂亮的太太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也是满心欢喜,基本上事事都依她。

在有些问题上,世钧和翠芝意见不一致,世钧也常常不满翠芝对他过多干涉,翠芝也明白这一点。世钧有缘见到曼桢后,重新燃起了爱火焰。他问翠芝是不是跟着他觉得很委屈,因为他们经常为一些小事拌嘴。

翠芝回答:“你是个有责任心的好男人,虽然你不爱我,你也从来不做对不起我的事。你是个好爸爸,你非常疼爱两个孩子。嫁给你我很知足。”

翠芝的坦率让沈世钧对她刮目相看,他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对不住妻子了。石翠芝对沈世钧的判断很准,这个男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下他们母子不管。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石翠芝对封建婚姻反抗不彻底,没有为了自己的婚姻自由和家庭抗争到底。叔惠是她爱的人,叔惠为了自己男人的面子首先放弃了这份感情,翠芝如果为他和父母决裂,弄到无家可归,也不一定值得。石翠芝只是平凡女性中的一员,然而她又有自己的不平凡之处。她聪明、世故、冷静,也不乏善良和勇气。石翠芝的性格和经历也有值得许多女性借鉴之处,不是吗?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三篇2

张爱玲的小说常常从第一句开始就展现出天才的一面,读完王安忆《长恨歌》后紧接着读《半生缘》,对比之下尤其有这种感觉。相比王老师的匠气,“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这样的开头已经足够显示出张爱玲的灵气。《半生缘》里“蚊子血朱砂痣”那样惊艳的句子不多,但局部依然细腻,而整体上又拥有一种氤氲的氛围,张同学不愧是天才型选手。

人物上,世钧确实懦弱,但曼桢后半段的表现也有点匪夷所思,还是缺少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另外,和《长恨歌》里的王琦瑶不同,曼桢不只牵扯在爱情和男人当中,曼桢更具独立人格,颇符合现代独立女性的特质。这种独立也表现在曼桢和世钧的恋爱过程中。

张爱玲的小说里表现年轻人认真地自由恋爱好像不多,要么像《倾城之恋》里情场高手斗法,要么像《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既要红玫瑰又要白玫瑰,要么像《金锁记》里人格扭曲,总之很难舒舒服服谈一场光明正大的恋爱。《半生缘》前半段里,感情在主角和配角们的一次次散步、交谈、吃饭、出游中滋长,作者细腻的细节处理又助长了这种温馨,甚至在后半段还能闪现一下,比如世钧保留的曼桢写的信。作为人情小说,《半生缘》多少有点《红楼梦》的影子:前半段越美好,后面打破的时候才越刻骨铭心。

《十八春》以十八章十八个春天串联故事,结构颇为精巧,改成《半生缘》之后,减少一章,情节局部重组,结构不如之前考究,但无论人物关系还是情节线索都比张以往的短篇作品复杂得多。张爱玲难得有长篇小说,甚至有人因此说张根本不会写长篇。作为长篇小说的《半生缘》虽然拥有和张的短篇作品类似的精神内核,但其实还是不乏拓展的。

比如五十年代之前张爱玲的小说大都写上层社会,到《半生缘》里顾家竟要靠长女牺牲尊严做舞女来支撑。再看大约同时期的《小艾》等,张氏小说中主角的身份似乎在逐渐下沉。但是顾家毕竟是长期用着佣人的,大概瘦死的骆驼总是比马大些。

究竟张爱玲是因为身处大陆迫于政治压力附和了时势让主角们参加革命,还是在台湾为了书顺利出版违背本意修改成《半生缘》,已经成为悬案。很显然《十八春》结构更出色,但我还是更喜欢《半生缘》,因其删去政治内容后,人情更加突出。

《十八春》最后一句话是“世钧惘然地微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为他们祝福。”“惘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失意的样子”,世钧既感失意却又要全心全意祝福前女友和情敌,很别扭不是吗。不敢相信天才又学霸的张同学会用词不当,况且张曾经考虑过《惘然记》作书名,那就只能把革命那一套理解为障眼法,“失意”才是作者真实的表达了。

张爱玲作品里主人公善终的不多,《倾城之恋》已算难得的圆满结局:两个个人主义者无法在兵荒马乱的社会容身,可他们最后还是找到了容身之地。而《十八春》中,也是一群无法安身立命的年轻人,作者却让他们通过革命改造后才获得立足之地,总感觉有点黑色幽默。

夏志清谈及张爱玲小说里的悲剧性:“表面上是写实的幽默的描写,骨子里却带一点契诃夫的苦味。”张是善于把她的悲哀融化在字里行间的,在缱倦的气氛里写尽生老病死、炎凉世态。《半生缘》里“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的结局,和角色们去政治化的个人表达,更符合张一贯的风格和我的阅读期待。有读者评论,《半生缘》“道尽了爱情的百转千回;道尽了生活的阴差阳错;道尽了生命的抑扬顿挫。”不管1950年前后张爱玲的实际想法怎样,我更喜欢读她的冷眼看世界。(周旻哲)

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三篇3

她不知道感情这样东西是很难处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搁,就以为它可以保存若干时日,不会变质了。

我读书向来是囫囵吞枣,可能看完一整部书还不知道主角到底叫什么名字,可半生缘的文字构思是很有感染力的,她不需要你去多么费脑筋,一字一句里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一帧帧的刻在脑海里。看之前就了解到《半生缘》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于是我这样感情丰富的人,总是无尽的想象沈世钧和顾曼桢会是怎样惨烈的分开,而我读完整个文章后感慨,这不只是30年代爱情里的悲惨,也是现今爱情里面的无奈。

世钧在爱情里是有些小自卑的,我也总是像他一样,念着一个人,却总是三人行。曼桢的生活是有“神秘性”的,这是叔惠和她共事以来的主要评价。世钧和曼桢的每次见面,都将周边的环境个曼桢的衣着有详细的描写,我想这样的用意是将世钧“一见钟情”刻画的更深入吧,毕竟我对他一见钟情那一刻的环境依旧刻骨铭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世钧的爱情终是得到了回应,他见到了那个富有神秘性的家庭,尽管曼璐的身份让曼桢一家有“蒙羞”的外罩,但是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和牺牲让外来者世钧觉得同情。世钧和曼桢在衖堂的第一次牵手,是那么美好,“他只管催她走,可忘了放掉她的手,所以她走不了两步路,又被拉回来了,两人都笑起来了。”这两个普通的人啊,在那样普通的环境谈着现代人都不敢随意触摸的爱情。

“无如一个人一有了钱,就有了身分,就被自己的身分拘住了。”张爱玲老师的文笔总是这么的有魔力,简单的一词一句,就能将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淋淋尽致。祝鸿才和顾曼璐是造成这个故事里所有悲剧爱情的核心人物,他们自私狭隘得太过真实,鸿才着了曼桢的“香气”,在我看来他为了靠近曼桢,才和曼璐在一起,当然他骨子里的极度自傲和自卑,让他在曼桢的身上束手束脚。而曼璐在那些声色场合的浸染下,已经将现在拥有的当做是所有一切了,没有孩子的她,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自己那所谓的丈夫,终也走向了黑暗。“曼璐面对着那漫漫长夜,好象要走过一个黑暗的甬道,她觉得恐惧,然而还是得硬着头皮往里走。”这黑暗不止吞噬了她也吞噬了故事中的爱情。

那个时代的母亲们总是“因为对自己的感情一向抑制惯了,要她们不动声色,假作痴聋,在她们是很自然的事,并不感到困难。”她们依旧扮演着黑脸的角色,为故事里的恋人们升起了隔挡。曼桢是坚强的,即便昏天暗地的生活了一年,即便爱人和别的人结婚生活了,她还是奢望能见到世钧来拯救她,能和他述说自己的遭遇和不甘。可那个自卑的世钧啊,错过了个父母坦白的最好时机,在曼桢走近黑暗的那个晚上负气而走,又在找寻曼桢的路上被自己的臆想打败,他们的错过不只是环境和时代的原因吧。

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是值得一生挂念的,而世钧和“青梅竹马”翠芝的婚姻却是常态,即便翠芝为叔惠悔婚,也打不破上海和南京的格局和执念的,她和世钧的婚姻是很平静的。“这些年来历经世变,但是她的心境一直非常平静。在一个少奶奶的生活里,比在水果里吃出一条肉虫来更惊险的事情是没有的了。”想想现代人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将错就错,有人依靠就行呢?

曼桢和世钧再见面,就是对过去的放下了,即便解决了中间所有的误解,也终将是回不去了。毕竟那样的恋爱一生只有一回,且有一回就够了。曼桢问世钧“你幸福吗?”而世钧要计较回答的尺度了,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这么想着,已是默然了一会,再不开口,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