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8日读后感评论69 阅读3617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1

又到了每个星期都要写观后感的时候,适逢中秋假期,这次看的是《恰同学少年》六至九集。。

这四集主要讲:周末,毛泽东去杨昌济老师家学习,学到了杨先生所说的“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道理,并学会了用井水淋浴、大声晨读的习惯;向警予在码头偶遇蔡和森,并学习给他人擦皮鞋;蔡和森的妹妹来取学校发的津贴,蔡和森吃刘俊卿丢弃的窝头,被刘俊卿侮辱,徐特立老师支持蔡和森,旁若无人地拿起剩饭吃了起来,孔校长开会当众批评浪费粮食的行为;国文老师袁吉六给毛泽东打了低分,毛泽东在课堂上和老师起了争执,并吵了起来,在杨先生的教导下,他向老师道歉并改错;毛泽东以二十八画征友找到了三名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四集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情景。第一个是毛泽东看见杨先生用井水淋浴并大声诵读的情景,我觉得杨老师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有效的快速清醒,让忙碌的一天有一个美好的开头,也算是一种强健体魄的好方法,让我们不那么轻易就生病。而且大声诵读能让我们快速记忆背诵内容,也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刻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向毛泽东一样积极的学习起来。

第二个情景就是毛泽东在袁老师的院子里淋了一晚上的雨,恳求老师原谅自己的过错,可袁老师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理毛泽东,最后在早上的时候才原谅了他。当我看到这一情景时,就觉得毛泽东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听了杨先生的教诲后,立马就跑去袁老师家道歉,他淋了一晚上的雨,并不生气,反而在第二天,细细聆听教诲。不像我们一样,老师打了或批评了,就在背后偷偷骂老师,没有一点儿改错的态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不是抓紧时间快写,反而和朋友抱怨,向家长抱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一点儿都不尊重老师,在背后给讨厌的老师起绰号;一点儿都不懂得感恩,考试考好就说自己脑袋聪明,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教好。

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会继续观看。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2

前几天,我读了《恰同学少年》,思绪万千。

这是关于毛泽东主席少年时期与他同学的故事。我认识了与众不同的毛泽东,才高八斗的萧子声、蔡和森,乐观的向警予、杨开慧,“六亲不认”的刘俊卿,舍己救人的刘老汉......他们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生于乱世,中国之大竟无一处可以使人安心读书,所以他们只能为了去开创一个新的天地,而储能,而读书。

现在,生于盛世的同学少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问一下教室里的莘莘学子,答案倒也五花八门,“为了考上重点高中……”“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为了让爸妈高兴……”“为了考个好分数,得到爸妈许诺的电脑……”“为了…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呀,为什么要读书?每个同学的答案也许不尽相同,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也会改变,但是为什么要读书,却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选向的重要问题。“志于斯,恒于斯,成于斯”,作为同学少年,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伟大的少年,当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在学生时期的作文中多次提及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却因为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改变旧中国的理想,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同学们的敬佩。毛泽东的魅力也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腐败社会的青年,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各显所长,他们的理想与抱负,气魄与胆量,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为之深深折服。

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因为无畏,所以出发。无畏的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奏响青春的赞歌,雄浑的歌声,撒向每一寸土地,使万物自惭形秽,使那个旧社会为之摧眉折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有一种声音,穿越了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钦烈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的青春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与细节,深切感受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3

陪伴我们走过一个半学期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已经看完了。我已经看了两遍,因为我自己私下里看了一遍,又跟着班级看了一遍。所以我对这个电视剧的感触很深。

恰同学少年,时光正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多少伟大的历史名人,他们在青春时的经历,在这部电视剧里很精彩的展现出来。风华正茂,渴求干出一番事业的他们,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也有过人的胆识和才华。因为有了他们新中国才得以成立。青年是祖国的栋梁,在这部电视剧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视剧里我最欣赏的是毛泽东过人的胆识,在最后溃军进攻长沙时,他领导着湖南一师范的学生军来抵挡住了溃军,并成功地保护了长沙这座古城。没有足够的胆量何来此成功?同时,这也为以后毛泽东领导着中华人民共同奋起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我还欣赏萧子升和蔡和森的沉着冷静和成熟,遇事不慌,并且有一定的规划,不鲁莽行事,这与毛泽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每个人都各自有优点,我相信萧子升和蔡和森的成熟冷静对于毛泽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青春正茂,青春期心理的萌动,促使着这些青年都有了各自倾慕之人。我非常羡慕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他们最后于法国结婚,夫妻俩最后都抗战到底,顽强不屈。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他们值得我们钦佩。陶斯咏倾慕的是毛泽东,陶斯咏,虽然是千金小姐,但是她却并没有被那些资本主义的思想而影响。反而追求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这些原因让她与那些进步青年们在一起开会,发表言论,组织工人夜学……陶斯咏与毛泽东之间的友谊,让我羡慕不已。但是到最后,毛泽东却说自己并没有对陶斯咏有男女之情。这让我觉得陶斯咏非常的可悲可怜。与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一辈子只能做朋友,陶斯咏的内心一定很难过。尽管这样,她还是与毛泽东做回了朋友,珍惜他们现有的友谊,并且在物质上帮助毛泽东,她是毛泽东最知心的朋友。最后,陶斯咏以她先进的思想,教书育人,教导出不少的新青年。

恰同学少年,时光正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有了这些新青年,新中国才得以成立,才得以崛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树立远大的理想,向他们学习,共同努力,中国梦的实现,舍我其谁?现在,以中考为目标,有了坚实的知识,才可以为国做事,趁着青春年华,拼一把,搏一回,莫要辜负了自己,莫要辜负了国家。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4

随着这学期的将近结束,陪伴了我们这么久的《恰同学少年》也终于迎来了尾声。回顾这些时光,这部剧陪伴了我们的青春,在我们的悲伤与欢笑中迎来了它最终的结局。自然而然,观看这部剧,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各种感受涌入心头,不禁让我提笔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这五个字源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诗,也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讲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故事。

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几位有志青年心系祖国,用自身的努力尝试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犹记剧中毛泽东邀萧子升在暑假去游学的经历,二人只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便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而现在想来我们的暑假又在做些什么?写写作业,上上课外辅导,玩玩手机游戏,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年代大部分学生假期的缩影。虽然在每个时代中都有每个时代人的过法,但是我们与之他们是否少了些什么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却在一节班会课上找到了答案:志气和目标,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

在这堂班会课上,主持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未来理想的同学举一下手,一个是有未来理想并作出规划的同学举一下手。两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然第一个问题举起手来的人只有寥寥几人,而第二个问题举起手的人更是几个手指都数得过来。试问一句,我们是不是越活越没有志气了呢?在青春这个本应最有理想,有朝气的时期,我们的做法却是像一位迟暮老人,还未进入社会,便已年老。遥看《恰同学少年》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哪个不是正值青春的莘莘学子,是在高谈畅想计划国家未来的有志青年。而我们呢?只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便难为住了我们。听有些同学说自己未来的规划,考上一个大学,再回到家乡里找一份工作便是未来。这样的计划对我们来说很正常,可却缺少着朝气,一种青春本该拼搏奋斗的勇气,就好比人生之路不是顺水而行,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是古时居于山林中的隐士,不是顺流而下的枯叶,而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学子,在人生的这个年纪我们理应奋斗,理应有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做一个敢于拼搏的有为青年。

人生有那么多个岔路口,很多时候都会选错路。但我们应该奋斗,像《恰同学少年》中的每个人一样,在最好的年纪,活出自己最好的青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