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7日读后感评论72 阅读2080字

《春秋》这本书,是由孔子编著的编年史,春秋时代通常认为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770年,始为东周)开始,至孔子去世(公元前479年)前后截止,300年左右的历史。开始的时间基本已成共识,结束的时间则没有明确的界限。春秋时旧社会(周制/贵族制)的崩解期,战国时新社会(秦制/郡县制)的形成期,因为是过渡而不是突变,所以春秋和战国之间很难划出清晰的界限。仔细想想,春秋时代,和当今的世界格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失败者的春秋》这本书的基础论调是,历史大浪潮下个人的渺小。

历史大浪潮下,个人是渺小的,平民、士族、贵族、诸侯以及周天子,都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每个人就像是被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必须要按照既定的规则去行事,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很大,一旦超越规则就很可能被社会和历史抛弃。

个人的贤愚以及道德水平的高低,虽然在史书里大书特书,仿佛影响了整个局势的走向,但作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往往也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个人的贤愚以及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被史书扭曲和夸大,实际上只要是出现在史书上的成年人,都是情绪稳定的基本理性的人。

从中长期来看,是历史本身决定了历史,而不是个人决定了历史。

这就有一个时间维度的问题,30年以内的历史,个人的表现会有一定的影响,30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说基本是历史决定历史,符合客观规律。30年未必准确,但个人确实只能影响短期,长期历史规律自有其自身规律。若再听人说,某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几百年的历史,我是不能轻信的。在历史大浪潮中,个人是渺小的。

齐国称霸,当然有管仲贤相的努力,但齐国本身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安全的大海,而且有鱼盐之利,很容易把经济搞上去。郑国,宋国、鲁国这些国家的战争地理位置不行,所以很难进行有效的持续的扩张,最后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间于齐楚晋,三头受气,就算想搞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环境不允许啊。

晋文公,貌似是相当伟大的人物,但作者分析,这也主要是环境使然,跟他自己的个人能力相关性不是那么大,他个人能力是有的,但对结果的贡献度,恐怕远不如环境那么重要。当时晋国对外作战的胜利,主要还是依赖晋国前期的积累,以及贵族的主导。倘若说,晋文公以一人之力,利用四五年的时间就奠定了晋国霸主地位,那是完全不合理的,历史环境对晋文公的要求,只需要在70分以上就行了,高太多也没用,太低了当然也可能会坏事。

那些在强邻旁边的小国,无论小国的国君采取何种策略,或者筑城墙,或者投靠强邻,或者投靠强邻的敌人,都没办法改变被灭国的命运,这跟道德无关,就是离的强国太近了。

当我们说某个君主雄才大略时,他一定确实有相当的胸怀和远略的,但其胸怀和远略通常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历史环境趋势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汉武帝如果出生在文景之时,最优策略也是休养生息,这就叫尊重客观规律。并不会因为仅仅皇帝雄才大略,就能在文景之时大败匈奴,文景之时如果皇帝非要大动干戈,那叫违反客观规律,会使国家衰亡。

最优秀的人,就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春秋时代有很多后世或吹捧或嘲讽的诸多礼仪,不仅仅是当时的人都愿意克己复礼,也是环境使然,因为各国都没有足够实力取得绝对的优势,想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结盟,就需要尊王攘夷的旗帜。而到了战国阶段,各大强国的实力已经可以碾压周边中小国家,已经不太需要联盟了,贵族之风就被慢慢丢弃了。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仍然是君主+贵族的模式,虽然也已经出现了郡县制的萌芽,春秋越后期,贵族制越式微,郡县制越广泛。相比贵族制,郡县制式的集权体制,才能组织调动更多的资源。

春秋时代,各方是一个不稳定不均衡的状态,诸夏和蛮夷征战,常年处于劣势,因为诸夏的礼仪不适合进行野蛮的征战,所以周礼注定会逐渐废弃,春秋争霸的主要目的就是大国帮助小国抵抗蛮夷,有时候吞并小国后帮助的效果更好。

可以说,蛮夷的长期威胁,是贵族制让位于郡县制、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统一为中国、诸夏变华夏的基本驱动力。周制向秦制过度,就是一个从不均衡到比较均衡的过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再说的话,就是黄仁宇的三件套,治理黄河水患、救天灾、抵抗胡焕庸线以北的蛮族入侵,是中国形成统一帝国的天然因素。

倘若没有蛮夷的威胁,相信春秋的贵族之风以及周礼还会延续更长的时间,但这个假设没有任何可能性,所以毫无意义。

周朝以封建贵族制建国,建国之初,分封自己的族人及开国重臣为诸侯,到普天下去镇守或者继续开疆拓土。初始阶段,周天子的领地比较开阔,可以用来继续分封,财政和军力都远强于诸侯,抵抗蛮夷也不在话下,但随着时间推移,周天子的领地越来越少,诸侯国土越来越大,周天子的财政军力和威严不断下降,自己抵挡蛮夷也越来越吃力,局势越来越不均衡,西周变东周,春秋五霸应运而生。周天子从此走上了跟春秋霸主合作的道路,来保障自己的财源、安全和威严。春秋诸夏仍然以贵族制为主,郡县制还没来得及充分发展,各国实力相差没那么悬殊,所以各国颇有贵族之风。但随着郡县制取代贵族制,各国实力差异日渐悬殊,加之蛮夷威胁日渐增大,各国的贵族之风慢慢被抛弃,冷血残暴取代了脉脉温情,战国时代来临。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