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利用暑假阅读了张小兵老师写的《在有光的课堂上》部分内容,感受颇多。书中语言朴素却意味悠长,故事平常却哲理深刻。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朴实、严谨、睿智、幽默的张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教育的新理念,展示教学的高智慧。
学校里最可怕的事情是一群辛勤的老师在愚蠢的工作。我们要启迪学生智慧,打造有光课堂:要转变思想,弄清课堂教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研究教材,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要了解学生,快乐教学,给予学生课堂自由。正如其学生讲的“老师能真正快乐地上课,我们才能从心底里感到快乐”。
首先,我们老师要富有学识,但不能炫耀。
成长是教师的追求,但成长是一个过程,并不等于“成熟”。新课程改革让我们拥有了比之前更强烈的读书意识,和教材有关的书也比以前读得多,同时还有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平台不断拓宽我们的学习渠道。我们学得多、见得多,学识多了,但我们不能在课堂海阔天高漫无边际式的炫耀。炫耀是人的本能,“炫”了才能被人知晓,“耀”了才能有成就感。有时炫耀固然可能激发部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但更多的时候可能会将学生灼伤;或者让学生自惭形秽,以为自己永远无法发现;或者以讹传讹,将老师怪缪的发现当成知识继承;或引发反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自负与浅薄。这些都将沉淀在学生的心灵内部,成为老伤、内伤。
其次,老师要做得真实,勇于“露短”。
老师不是“通天师”,有缺点、缺陷、缺憾,甚至犯错误都在所难免。老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步入课堂,不端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近距离引导学生。老师往往顶着“师道尊严”的帽子,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若听到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常表面平静而内心翻江倒海,从骨子里有些不接受,甚至还会蒸腾起莫名的怨怒。不喜欢异见,这是人的本能;容不得异见,这是人性的劣根。如果老师总是“扬长避短”,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出现缺陷。教出的学生只能越来越像自己,而不是超越自己,不能成为“他自己”。一个好老师要敢于“露短”,“露短”不是“示弱”,“示弱”是教学技巧,“露短”是真实生命的展示。
再次,老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幸福课”概念。
2007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文章《哈佛大学“幸福课”:我们究竟为什么不开心?》一段文字所述:“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经济学导论”。“幸福”是一个温暖而令人向往的字眼,学生眼中的“幸福课”是怎样的呢?张老师给了我们解决此问题的途径:走进学生身边,和学生交心。张老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共同话题了解到了学生对“幸福语文课”的看法:“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唠唠叨叨,动情、动心,这样的课是幸福的”,“思想并快乐着,这就是语文课堂最大的幸福”,“思想并痛苦着,未必就不是一堂幸福的语文课,关键要看问什么而痛苦。如果是因为老师无趣而痛苦,这样的语文课就一定是不幸福的。如果是因为主题内容让我们产生了痛苦的情绪,比如战争的创伤、底层的痛苦等,这样的情绪会让我们体验到痛苦并产生做一点事的冲动,这样的语文课就一定是幸福的”。等等此类观点看法,还真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触动很大,让我们教学反思更贴近学生思想。也只有我们走进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与学生交心,学生才愿意说出真实感受。
最后,要有智慧,能点燃学生在课堂中的“智慧之火”。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雷叶芝说到:“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借用这句话,可以说教师应该是一个“点火者”。“点火”正如发射火箭一样,看上去只是一个动作,却离不开时间的历练与智慧的沉淀。教室是一座飞翔的宫殿,里面生活着多姿多彩的人,教师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活泼的生命。课堂上,有些“火种”是一望而知的,因为它已经因积蓄了能量而发热甚至火红;有些“火种”是潜藏于地下的,表面上看似凉而实际炙热;有些“火种”稍纵即逝,只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些“火种”面目模糊,“雾里看花”的结果往往只是“花非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在能量,教师必修拥有一双发现“火种”的眼睛。
什么才是真正的“火种”?好奇心、理性思维、想象力想表达的冲动等,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因素都是“火种”。“火种”是脆弱的,若不精心呵护和引导,往往会长时间或永久地熄灭,保护“火种”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教育是慢艺术,我们不能看见“火种”便去点,它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兴趣爱好、认知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一是“点火”必须适时。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若是课程框架下的教学,最常见的“点火”便是靠船下篙、因文布点。比如高中英语课中的定语从句,它是承接初中教学内容,定语从句学生已经熟悉,此时教师的“点火”就是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定语从句的成分和特点,学生就对其运用自如了。二是“点火”必须得法。“点火”要贴近“火种”,靠近学生。如果离着十万八千丈,即便引燃一座火山,也无法点燃学生心中火焰。“点火”要拿捏火把的大小,火头过小无法引火,过大反而会灼伤学生。“点火”要懂得及时后撤,当学生的火焰燃烧起来时,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挥舞火把,成为可笑的“舞伴”。比如,我听到一节物理课《加速度》“点火”就很恰当。往往学生对于加速度会理解为正值,若算出结果为负数时就疑惑了,这时,这位老师就引入力的方向概念,适时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三是“点火”必须自然。教学不是一道道工序,而是一环环艺术,不能做到自然,贴切便难有真实的教育。“点火”不能端着架子、高高在上,必须放低姿态,和学生“共谋”;“点火”要着眼于未来,不必急于“燎原”。
美国人卡尔罗杰斯说:“我发现当我不把自己看出老师的时候,我的课堂就真正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学习场所。”在踢翻了火盆还要盖上雪的当下,我们只有将自己当成真正的“点火者”才能看到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能“点燃”智慧的课堂才有光,“有光的课堂才是有未来的课堂”,“学生的幸福就在有光的课堂”,摘录浅谈之,与诸位同仁共勉。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