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范文2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7日读后感评论39 阅读2270字

这本书对我来讲可谓如雷贯耳,从很多渠道听到看到它的名字,略微知道它是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有点感兴趣。今年4月份去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回来,我们的导师王萍教授给大家拟定了一份书单,必读书目中就有它。

下半年的阅读书籍里,我把它排在了第二本。书很薄,就只有174页,我却用了四天时间才读完。对我来讲,很难懂,在尽力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总想配对一些案例去领会,所以读起来十分辛苦。常常捧着书读不了几行就开始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想到看到过的电影中类似的场景,想看到过书籍中描述过的相似场面,想成长历程中似曾相识的经历,想生活中那些似懂非懂的现象·····既看不懂也想不出来时就会哈欠连天昏昏沉沉,常常扔了书就能睡着。所以,这本书用来催眠,效果也很棒的!

本书从“群体的性格”“群体的思想观念”“群体的分类及各种群体的特点”三方面来谈。当然,本书所讲的“群体”并不是随机的人群聚集,而是有着统一思想感情,自觉的个性消失,且不需要若干个个体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分散在各处的成千上万的个体在受到强烈的情绪冲击时,在特定时刻也会变成群体。比如,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群集行动的机会,他们立刻就会获得群体特有的行为特点。

群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个体融入群体后,不管是谁,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才智是否相同,都会被群体性格所主宰,使他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变得和单独状态下完全不同。

个体构成群体后,与催眠状态类似。他不再有行为意识,这时的个体就像被催眠的受术者一样,某些官能被毁,同时某些官能高度亢奋。一经蛊惑,他就会有遏制不住的冲动去做某些事情。这种力量在群体身上比在被催眠的个体身上更强烈,因为很多个体同时被催眠了,所以力量会因为交互作用而增强。

群体会抑制个人的理性反思能力。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理性,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变得盲目、冲动。他会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念,盲目地模仿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所以我们看到群体:意识人格消失了,无意识支配人格,暗示的传染性将思想情感引向同一方向,有立刻落实指令的倾向——这些就是群体中的个体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一台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机器。

读到这里有没有毛骨悚然?有没有后背发凉?有没有一身虚汗?刚看完的电影《怒火·重案》里的一幕幕场景得到了合理解释;以往新闻中所曝人们以死效忠自己信仰的自焚、自杀等惊人事件也似乎能理解了;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呢?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自己或他人、或以往或将来,有没有被裹挟?有没有内卷其中?有没有身陷其中却还不自知?·····保持头脑的清醒该有多么重要!

本书的第二部分讲了群体的思想观念,会受到间接因素,如民族因素、传统因素、时间因素、社会政治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直接因素,如关键词、形象、幻想、经验教训、理性的影响,还会受到领袖的掌控。

因此,书中观点是群体类似于动物,需要驯养。想要影响一个群体,而不被群体所影响,就需要用类似催眠的方式进行行为掌控。

其中有关教育因素的讲述让我深以为然,断章取义地摘抄几段供大家评论:

“法国教育制度(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一大危害来自这件事情:它的方针是牢记课本以培养能力。这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完全错误的。接受了这种理念,学校全力以赴地硬灌课本。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年轻人什么都不干,就是死记课本,一概接受,个人能动性完全不发挥作用。对学生来说,上学就是听话和背诵。

‘上课,背语法,背大纲,背诵如流,默写得好’前公共教育部长朱勒斯·西蒙先生写道‘这是可笑的教育方式。做的每件事都以默认和盲目相信老师的绝对权威为前提,它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我们变得自卑和无能。’

职业教育是如何提高人的能力,并远超传统教育的?泰纳先生证明得非常棒。

‘头脑’他说‘只有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形成。只有作用于感官的无数感受才能促进成长,年轻人每天在车间、矿场、法庭、事务所、建筑工地、医院里,见到顾客、工人和劳动场景,体验自己干得好不好,亲自赔钱赚钱,才能获得这些感受。这样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摸到甚至闻到无数的小细节。不自觉地获得这些感受,静静地酝酿,心智就能慢慢成熟,他们早晚能领会某种更新的方法:如何组合、简化、节约、改进或创造。’”

这些教育的观念放到现在仍是金科玉律。尽信书不如无书!被困在死记硬背填鸭灌输的教育里,倒不如自由生长信马由缰。人的学习性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小生命从落生那一刻起就拥有了探索世界的本能,他们会循着生命内在的引领充满灵性地成长。但孩子身上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灵性,既珍贵又弱小,若不小心呵护就会稍纵即逝。学校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广博、安全、便利、宽松、支持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助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富有个性的成长;家长更应该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记得自己也曾是个无忧无虑渴望自由的孩子,能看懂孩子眼中期望,能读懂孩子捣蛋行为背后的缘由,能领会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环境,做孩子最强大、最温暖、最有力的精神港湾。

扯远了,因为或许整本书,就有关教育这篇的讲述最能引起我的共鸣。

书中还讲了如何驯养群体,也就是群体的领袖需要修炼的本领,需要拥有的气场,以及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极限等。

第三部分讲了群体的分类及各种群体的不同特点。最后讲述了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解体。为了追求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当理想失去了价值,从文明走向衰落和灭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生命的循环过程。

心无物欲,既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不负假期,遇见美好。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