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4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7日读后感评论122 阅读3856字

“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呵护孩子内心的宇宙”……每每在书中读到这些渗透着无限爱意的语言,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可以想象,如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每个孩子的主体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育该有多美好!

翻开《教师的挑战》,佐藤学教授不仅用细腻精妙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他创建的“学习共同体”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可能性”走向“真实”。

全书共六章,以现场素描的方式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而作为观察者和分析者的佐藤学教授,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事实:课堂上正在发生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的基点: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佐藤学教授提出:“尊重”和“信赖”可以说是一切学校改革的核心概念。“尊重”学生,即在教学中确定儿童的尊严;“信赖”学生,意味着相信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自主发展。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之中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都是因为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尊重和信赖造成的。这种尊重和信赖的缺乏,直接阻碍了孩童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儿童,他们的点滴进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和信赖。

书中有一段话,读来特别打动人。“从每一个儿童交谈中可以听出来,他们对其他人牢骚满腹。学力惊人低下,不及格的儿童竟达10人之多。由此可见,他们在这两年间所遭受到的心灵创伤。”面对众多的学困生,佐藤学教授并未对他们的课堂表现感到失望,相反,他体恤这些孩子,心疼他们这两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上停滞不前,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机。这样的感慨,如此与儿童的共感,充分体现了“尊重”与“信赖”每一个学生是何等的重要——没有偏见,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对他们各自的成长怀有期待,给予他们鼓励和希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世界的信任、对自我的信心……

“信赖每一位儿童,不但适合是残障儿童的教育,而且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信任与尊重不是因为其资质好、能力强,而是要认识到人的脆弱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陷和弱点。正是由于儿童们是脆弱的,所以才充满了成长的可能性,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也许,“尊重”和“信赖”的意义就在此:一方面,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努力展现自身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唯有放下“好”与“差”的执念,才能敏锐地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的学习的情景,也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他们正在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营造宁静、柔软的教学环境

佐藤学教授在参观剑桥市的一所小学时,深感于所有教室都弥漫着安静与柔和的氛围。这种平稳的气氛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安静与平稳中产生了教室中交流的柔性与密度,这与对教室环境的周到考虑密不可分。学校教室的桌椅腿都是用旧网球像袜子一样套上。这样,学校教室里就不会产生因为桌椅的挪动,铁器摩擦产生的刺耳声音。”“用旧网球将桌腿套上”,这一小小举动让我感受到整个学校所拥有的安静力量——将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负面因素统统阻挡在外。同时我也联想到与之完全相反的情形——老师每天“声嘶力竭”,力不从心;学生每天“鸡飞狗跳”,疲于应付,教室里充斥着各种不和谐的杂音。佐藤学教授说,营造安静平稳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安抚情绪不稳和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不难推测,师生、生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也会因为这份宁静而无限拉近。

而在另一所学校,所有的空间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教室里满是孩子的杰作——各种手工制作的成品,体现学生独特个性的绘画作品,还有一些启发儿童创造性的活动材料。“为了使所有儿童专注和挑战学习,学校就必须是舒适的。”在学校精心营造的温馨氛围中,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去,尽力拓展自身的可能性。尤为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温馨的环境带给儿童一种无言的鼓励:无论成功与失败,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都值得被尊重。而儿童之间之所以能够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师:宁静课堂的“倾听者”

佐藤学教授认为,在教学中能否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掌握了“倾听”的奥秘。“倾听”是本书中最为关键的字眼,这个词本身就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书中,佐藤学教授另辟蹊径,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案例为引,用同样迷人的语言生动地阐释了“倾听”的原则和方法,与读者分享了授课老师们的教育智慧。

1.“倾听者”的姿态、语言

“在课堂里构筑相互倾听关系,其出发点在于教师自身甘愿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佐藤学教授以胜沼老师的课堂为例,展现了教师基本的倾听方式。“胜沼老师每走近一个儿童的身边,弯着腰,以同等高度的视线倾听他们的发言。”“他与每一个发言儿童的距离并不相同,对需要帮助的儿童,他就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和那些已经习惯发言的儿童则会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他站在发言儿童的斜侧面……”在佐藤学教授看来,胜沼老师应对的体态至少说明两点:胜沼老师是作为儿童的代表来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的;胜沼老师向儿童传递了“每一个儿童的阅读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信息。

除了身体语言,教师自然得体、柔和的声音也会给课堂注入宁静的气息。“教师们往往追求风风火火的课堂,但儿童们并不追求这种表面活跃的教学。他们所要求的是安静沉着、能够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课堂。”佐藤学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朝气蓬勃”的儿童,而是要培养“善于倾听”的儿童。儿童只有宁静柔和的课堂上才能用心倾听,生成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悟......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需要像胜沼老师那样“弯下腰来”“侧耳倾听”,学习他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位儿童的发言;也需要用轻柔的语气为儿童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奠定轻松而沉稳的基调,给予儿童柔软的力量。

2.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

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教师若要顺利构筑“相互倾听”的关系,需要在教学中留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加重视那些“奇趣”的发言,而不是“好”的发言。言下之意,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精彩的,都值得关注,我们要在教学中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尊严。

第二,教师要一边琢磨教学的展开对儿童而言是否自然天成,一边推进教学的进程。何谓“自然天成”?在我看来,首先,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个学生的观点,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而不是仅仅选择那些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正确”的观点。其次,教学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向学生灌输僵化的知识。

第三,当教师倾听学生发言时,应着眼于: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佐藤学教授认为,如果教师善于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他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也就是“串联”。

这儿,佐藤学教授提到的“串联”与我们平时教学中“串联”的应对策略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实施的“串联”更多的是把学生的发言同下一步教学的展开串联起来。有时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得整个课堂更加紧凑,我们不得不忽略个别同学离题的发言。然而佐藤学教授认为,如果教师没有把该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见解串联起来,没有与这个学生先前的思考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就是“线性”的,并没有生成合作探究活动的广度与高潮。换句话说,教师“串联”的目的是维护每个学生的学习尊严,帮助他们借助其他伙伴的发言延伸和丰富自己的见解。

因为教师的“串联”,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是允许失败的。

书中有两个教学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在山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合作交流,却始终领会不到老师的教学意图。山崎老师放弃“诱导”,任凭孩子们畅所欲言。第二个是在小林老师的课堂上,就在大家准备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时,学困生建治突然直言自己完全不懂,于是小林老师决定以健治的疑问为中心重新展开教学......

这两节课无疑都未达成教学目标,难能可贵的是,这两节课的老师都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都本着“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展开自己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并不完美,却充盈着接纳和爱的气息。

学生:从互相倾听走向和谐交响

教师的“倾听”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润泽、柔和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依赖和倾听关系。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念,也不再执着于观点的正确与否,而是认真地听取、思考和反刍别人的观点,从中吸取营养成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没有独白者,没有固执己见者,有的只是相互倾听、相互接纳与相互促进。每个人都在“倾听”中演奏自己的乐曲,最终融合起来汇成和谐的交响......

读完《教师的挑战》已一周,耳边依旧回荡着佐藤学教授柔和而坚定的话语:“倾听就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予以信赖和期待。”“儿童之中隐藏着心心相印、关怀备至的潜在能力。”“儿童的尊严不是具有能力,而是虽然无能力或者能力较弱,但是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来学习和成长”......正是出于对儿童深切的理解与关怀,佐藤学教授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润泽的氛围中”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学共”的蓝天。相信在这片宁静的天空下,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快乐展翅,自由翱翔!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