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1000字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7日读后感评论48 阅读1373字

最近,买了一本书,为王小波所写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作家,1952年生于北京,插过队,做过知青,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求学,回国后先后在北大、人大任教,1992年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可谓英年早逝。小说有《黄金时代》《未来世界》,杂文集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杂文集,书中所写范围很广,有关于“积极”“人性”“思维”“文化”“女权”“女性美”“知识分子”的话题,也有诸如“尊严”“环境”问题的,还有作者旅居国外时“衣食住行”见闻的,等等。有些内容抽象晦涩,让你读后不知作者所云;有的内容贴近生活,似乎在跟你话家常;有些内容直击社会问题,说来毫不避讳......读后,不管懂或者不懂,都会敬佩作者的一颗真心,不说假话。

其中一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让人印象深刻。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种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使有相像处。中国的近现代学者里,做“好消息信使”的人很多,尤其是人文学者。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不乏“好消息信使”,那些溜须拍马之流不均是此等人物吗?作者提到了五十年代初,马寅初提出了新人口论,结果遭到了全面的围攻和批判,最后被迫辞去了北大的校长一职。王小波和妻子李银河从一九八九开始开始一项社会学研究,首次发现中国存在着广泛的同性恋人群,并且有同性恋文化。这一报道出来之后,不但自己倒了霉,还连累一家社会学专刊受到警告。对于学者来说,研究的结论会不会累计自身,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在学者周围有没有花剌子模君王类的人。生活中,一些政策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可是到了基层就被不断加码,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表以忠心,结果常常招来一些怨声。对此,你不能提出异议,一旦提出就可能被戴上了诸如“政治觉悟不高”“党员标准不够”的名声。这样的帽子是无人敢戴的,因为不但影响评优评先,而且影响个人仕途。抢到这样的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切不同意见,久而久之,每个人都成了“好消息信使”。

众所周知,人可以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两种动物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是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情不能长久。人类自以为可以战胜自然,主宰地球,其实,不过茫茫宇宙中的蝼蚁罢了。一场新冠疫情,就足以摧毁人类原本有序的生活秩序。人类啊,还是对自然多一丝敬畏吧,不要妄想着人定胜天。

倘若有一天,人人像我一样高尚,都以帮助别人为幸福,那么谁来接受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比自己享受幸福,谁乐意放弃更大的幸福呢?大家毫不利己,都要利人,利归何人?归根到底一句话,毫不利己必然包括虚伪。生活中,这样的口号还有很多,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逻辑的推敲,但是,大家毫不利己总比大家专门利己要好的多吧?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这些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赖在文学上,可以给自己在圈子中找一个立脚点。有这样一个立脚点,就可以攻击这个圈子,攻击整个阳的世界。

人生在世,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既然活在其中,必须学会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讲,你适应的程度决定着你生活舒适的程度。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