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心得1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7日读后感评论122 阅读1355字

《教育的情调》中有许多观点我都很赞同,并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深有体会。

观点一: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

我觉得这里还存在一个沟通的问题。教育者本来是想要帮助孩子的,可是他说出的话却是恶狠狠的。孩子就会觉得教育者和他是敌对关系,会想与教育者斗个输赢。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反问句了。比如教育者想帮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所以看到孩子边想边写的时候脱口而出:“你为什么不能在旁边打好草稿再写呢?”教育者的初衷是想要帮助孩子,可是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教育者一看到孩子就生气了,并且把这一气愤的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很冤枉,“我招谁惹谁了,一来就冲我吼!”所以孩子的第一反应会是反抗。不要怪孩子逆反,我们的语言一出口就变了味。

观点二:问题止于答案。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

厉害的老师不是知道答案的人,不是谁能做出题目谁就厉害。谁能促使孩子不断思考谁才是真的厉害。所以当有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时,我会表扬他,但是我并不急于给他答案。我要做的是激励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得到答案。这一过程他们会受益匪浅。校外培训机构讲课时通常会总结好套路,这就是直接给他们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对能力的提升没有好处。因为它避开了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提问和讨论。孩子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问题通常是自己一时半会解答不了的。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和他水平相当的孩子与之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罗列出一个又一个可能性,不管最后的结论是否正确,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互通有无、锻炼了能力。最后再经过老师的点拨,茅塞顿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上升了一个台阶。

很可惜的是,这个学习过程在学校教育形式中很难固定呈现。我在读一些人物传记的时候,发现欧洲早期出现过。某些比较有名望的学者或科学家创办家庭式学校,对同一领域有兴趣的人住在一栋房子里,平时三三两两的一边在海边散步一边讨论,有时学者会加以指导。听着像跟闺蜜一起度假。

观点三:当孩子有了秘密的时候,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私人成长空间。机智的父母或老师会关注孩子对秘密的体验,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倾听,什么时候又该有意地不去理会。

孩子是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个体,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他自己。所以,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越是亲人,越不能借由爱的名义而越界伤人。你控制不了任何人,只能用理论这一工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观点四: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成年人时刻在区分什么对儿童合适,什么对他们不合适。这就需要老师用“心”而不是用“脑”来思考教育问题并实施教育行动,而用“心”思考和行动的关键是对他者此刻的体验保持敏感。教育学需要的更多的是实践性的“知行”,而不是理论化的知识。

甭管你理论知识再怎么丰富,就算你身经百战是位受人尊敬的大人,你都必须用心去观察思考陪伴,开动大脑筋,把握小机会,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的智慧不是天生的,有的后天也未必能练成,就算练成了,也未必能用来教育好所有的孩子。

“情调”与感觉和知觉有关,属于心理学范畴。情调影响着每一位教育者,同时教育者还要利用这个影响去影响孩子。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