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爱读诗的人都了解,李白是个四处漂泊的旅行家,并为之所见过的山山水水写过诗。我们大概能想象得出一种似在梦中出现的情境,站在秀峰之间,立于壮美的瀑布下,衣袂飘飘遥望瀑布。我想那是一种追寻,追寻李白的目光所及,追寻李白的心游天下。
读李白,千千万万遍。
李白的诗歌中有大量的水的意象,他不仅对水作了姿态万千的精彩描摹,同时他赋予水灵性,使其具有极富个性的姿态、性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生如水,方可潇洒一世。诗人李白在他的诗歌中,将水描摹得极富灵动之气,如同灵动、浪漫、潇洒不羁的李白自己一样。
李白为人真挚清如水。
水无色,晶莹剔透。李白性情清澈如水,一生率真磊落。对于朋友对于自己都如水一样真切、质朴。送别友人之时,他写水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之明净也如诗人一般的精神气质。这让我想起了苏子瞻笔下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明月、苏轼、水、李白,跨越时空,他们展现的是何其相似精神气质!
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赠汪伦》。据说李白是被汪伦“忽悠”而来的。相传汪伦以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诱惑李白前来,酒过三巡之后解释:桃花者,潭水名也;酒店者,店主姓万也。李白听后大笑,深深感动于汪伦的一片苦心。于是美诗相赠,汪伦千古留名。桃花潭不大,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植物丛繁茂,芦苇野花丛生,对岸还时时能见到白鹤飞起。在傍晚清冷的雨中看桃花潭,更觉得诗意盎然,让人难忘。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深呢?耐人寻味。诗歌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秀美之景真挚之情,在举杯唱和中,在后来人的遐思里成为永恒。
李白的慷慨豪情肆如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精彩、独到的想象,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能写,非浪漫的李白而不能。“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当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如若不是豁达慷慨的胸襟,怎会有“三千”“九天”之言。李白一生热爱自然,自然美景在他的笔下更具有了奇异的色彩,那一程山,那一程水也陶冶了他的慷慨豪情。
李白笑对坎坷韧如水。
供奉翰林的李白郁郁而不得志。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正直明净的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借酒消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开篇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说富贵“不足贵”,出于愤慨。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行路难》全诗在彷徨与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转圜,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人生之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韧。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惟有如此,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也像苏子瞻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挚者是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慷慨恣肆者是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者是水。
人生,当如李白。如之真、如之肆、如之韧。
追寻李白,追寻李白的目光所及,追寻李白的心游天下。乘着风,追着浪,如若一不小心邂逅了他,我就赖上他。呵呵!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